礦石進口過度市場繁榮假象重現
2009-6-17 14: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通部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國際干散貨海運市場繼續高歌猛進,反彈速度及高度大大超出市場預期,不過,市場人士認為應對當前這種繁榮保持謹慎,不應盲目樂觀。
5月份,作為觀察宏觀經濟重要指標之一的BDI指數較上月幾近翻番,創單月增幅歷史之最,三大主力船型運價全線飄紅,其中以承運鐵礦石為主的海岬型船運價更為驚人,上漲了1.6倍。
近期摩根·士丹利、TMT等國際炒家頻頻現身,在即期和期租市場大舉買入,并在遠期合約上積極做多,澳洲礦業巨頭力拓、必和必拓也同時跟進。
交通部水運司陳弋認為,除了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回暖成為推動此輪行情上漲外,國際游資重返航運市場也是主要原因之一。“3月份以來,大宗商品貿易量上升支撐了海運價格上揚,同時也吸引了部分投機資金入場。”
5月29日,作為遠期合約標的的海岬型船日租金達到67730美元,較上月上漲了212%,超出綜合指數一倍多,“氣勢凌厲,充分說明寂靜了一段時間的國際游資開始重新聚焦,做多愿望十分強烈。”陳弋表示。
而同時,三、四季度遠期合約分別為5、4萬美元,呈現出的卻是下降趨勢。“說明當前高運價風險正在積聚。畢竟全球經濟仍末見底,中國的經濟也末擺脫困境。特別是三大礦石巨頭壟斷性提價,將影響到中國礦石的進口預期。”陳弋說。
中國鋼協日前明確表示;礦石長協價必須下降到07年水平,否則中國寧愿減少鋼產量也在所不計。
據鋼協統計,目前鋼材、鐵礦石庫存均處于歷史高位,特別是鐵礦石庫存已達到創記錄的億噸水平,完全能滿足3個月不進口。
因此,市場人士認為這將倒逼鐵礦石進口減緩速度,壓船堵港現象也將逐步緩解,運力有可能釋放。
從運力角度看,雖然今年來運力拆解速度加快,新船交付有所減緩,人們對運力過剩的擔憂短期內有所緩解,但下半年,新增運力的壓力仍然較大。據總部在倫敦的MSI海事咨詢公司預測,今年5~7月,海岬型新船交付量為900萬載重噸,第三季度還將有1020萬載重噸新船加入營運船隊。
因此市場人士認為,對當前的國際干散貨海運市場虛假繁榮應保持適當謹慎,不應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