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渤海新區崛起的戰略意義
2009-6-16 20: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正當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勢如潮涌之際,在毗鄰天津南端的河北滄州,又一個勢頭強勁、活力澎湃的經濟區域——— 渤海新區宣告成立。渤海新區依托黃驊港,借助便捷暢通的交通優勢,煤、油及海洋產品的資源優勢,深廣的腹地優勢,尤為突出的土地資源優勢等,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一、作為河北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推進重點,渤海新區將成為冀中南乃至整個河北的戰略新引擎
早在2006年11月,河北就作出了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重大決策,舉措之一是率先把沿海地區建成全省的經濟隆起帶。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渤海新區應運而生。
2008年省里提出渤海新區新的定位是,要作為冀中南的龍頭與引擎,拉動冀中南地區的發展。對此,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支持渤海新區、整合渤海新區的重大決策,促使滄州和渤海新區思路更加清晰,力度進一步加大。
黃驊港和渤海新區“海門”頓開的現實意義愈加凸顯。從邯鄲至黃驊港的邯黃鐵路、邯黃高速一旦建成通車,與石黃高速相匹配,整個黑龍港流域將成為直接的腹地而大受其益。以衡水為例,距黃驊港直線距離180公里,其產品如走深圳,陸地每噸貨物百公里花費100元左右,而從黃驊港運到深圳,噸成本可降低20元。
從產業發展和對接來看,以鋼鐵、煤炭、裝備制造業為主的渤海新區,正張開雙臂迎接各市的重點企業向沿海轉移。其中邯鄲已先行一步,石家莊市也正在行動中,加之新區實行“飛地”政策,搭建起了具備良好發展環境的產業平臺。蓬勃發展的港口,為冀中南各市打開了最理想的通道,各地將迎來一個低成本競爭、良性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
二、作為京津冀區域規劃范圍內的有機組成,渤海新區將成為大都市經濟圈內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地理單元
不妨先以天津濱海新區和唐山曹妃甸新區作為參照系。首先,天津在經濟上仍屬于全國二級大都市的范疇,天津濱海新區尚不能和上海浦東新區相提并論。但對于進一步發展先進制造業、原材料工業、國際性航運業、倉儲物流業、產品設計與包裝業上,前景十分廣闊。整個發展的態勢已引起國內外共同的矚目。處于沿海大格局之下,渤海新區和曹妃甸新區同作為濱海新區的南北兩翼,各自持有自己的優勢。其中渤海新區最具競爭力的地方在于:宏觀視野下的地理位置相對更加優越。黃驊港腹地,近1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濱海新區的3倍,涉及36個設區市、274個縣(市),1.1億多人口,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億元。土地資源豐富。未來可吹填利用的淺海達1400多平方公里,產業承載和城市空間具有充足的回旋余地;產業資源厚重豐富。概而言之,渤海新區的核心資源優勢最為突出,最有條件可用,最有潛力可挖,更易成為京津的外資流轉擴散基地、產業轉移承載基地、高科技產業配套基地、現代物流倉儲基地、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和傳遞樞紐,必將通過跨越式發展脫穎而出,成為次中心城市和最具活力的地理單元。
三、作為環渤海經濟帶中一塊位置居中、亟待開發的“處女地”,渤海新區將成為后起直追、后來居上的新一極
“環渤海地區”不是一個經濟區,因為囊括了京津冀、遼中南和山東半島三個經濟區,并沒有形成有機聯系的區域整體,也沒有一定的外圍界限。但是,環渤海“金項鏈”這個概念還是形象地存在著,呈現的是漫長而不連貫的經濟帶。
渤海新區在環渤海海岸線中處于居中的位置,是“金項鏈”中的重要一環,正在顯現出其應有的光芒。新區成立僅兩年時間,就展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迅猛之勢。2009年以來,新區在建、新開工、計劃新開工及前期重大項目共108個,總投資約2400億元。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力能源、港口物流四大產業正在形成規模,已有韓國SK、美國氣體、日本東麗、華潤集團、中海油、中信泰富、中鋼、中化集團、中鹽集團等“世界500強”及“全國500強”企業前來投資興業或合作經營。新區正朝著3000萬噸級鋼鐵、2000萬噸級煉油、1000萬千瓦電力的產業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