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理性出手 調振石化

2009-6-15 17: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外界對《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反映似乎較為平淡。華泰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報告稱“新的亮點不多”。與“十一五”規劃相比,《規劃》并沒有提出更多新的政策和項目。 
  參與《規劃》制定工作的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石化輕紡業務部石化處處長李勝輝告訴《中國投資》,“由于是針對3年過渡期的調整規劃,因此不可能在‘十二五’規劃出臺前再新批項目。從政府宏觀調控角度來說,也要考慮市場供求,避免產能過剩。”李勝輝認為,從最終批準的內容看,作為3年過渡期(2009-2011年)的調整政策,《規劃》保持了和“十一五”規劃的一貫性和連續性,注重銜接。
  嚴防產能過剩
  《規劃》出臺并不意味著石化投資門檻降低。“這體現了管理層對行業發展保持著理性”, 李勝輝說。
  實際上,在全球經濟危機來臨之前,國內的石化行業就已經出現過熱的跡象。“一些產品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交銀國際石化行業分析師賀煒告訴記者,“主要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對石化下游產品的需求明顯下降”。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化工行業虧損企業4556家,比上年增長20.2%,虧損面為15.3%,虧損企業虧損額2119.1億元,比上年增加393.5%。全行業景氣周期已由10年來的高增長轉為下行通道。2008年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僅為9%,增幅回落了約10個百分點。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規劃》提出了明確的“調整”措施——百萬噸及以下低效低質落后煉油裝置被明令“淘汰”,100-200萬噸煉油裝置將“關停并轉和規范發展”,落后化肥產能也被“置換”,高毒農藥更是要“徹底淘汰”,聚氯乙烯、甲醇等落后產能也將“加快”淘汰步伐。
  “不同的用詞,折射出國家對不同產品采取了不同的產能調整力度”,李勝輝說。
  賀煒認為,《規劃》在執行上可能遇到挑戰。很多小煉油、小石化企業都是地方經濟的支柱,如果一刀砍下來,勢必影響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措施,低效低質的煉油裝置仍可能在地方保護下生存。這些落后產能能否真正淘汰,關鍵看地方政府的落實力度。
  盡管《規劃》沒有提出一些新項目和新投資,但一批在“十二五”期間才能著手開展的項目有望提前進行論證和研究。
  從國內來看,未來新布點項目將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地區,其他地區如中部的武漢和西部的新疆等地大乙烯項目仍將陸續進行改擴建。
  此外,一些國際合作項目,如中俄(羅斯)、中卡(塔爾)、中委(內瑞拉)等項目已經被允許“開展前期工作”。
  煤化工:停批≠不批
  前一階段,地方熱衷的煤化工項目被《規劃》叫停,“盲目發展”成為其被“堅決遏制”的主因。
  在傳統煤化工領域,2008年國內焦炭生產能力約3.8億噸左右,產量為3.2億噸,規模以上煉焦企業約900多家;而電石行業從2000年到2009年,7年多時間,產能產量均增長了4倍。由于存在能耗高、污染重、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等局限,傳統煤化工正面臨原料供應、環境保護、新興產業沖擊等3方面的挑戰。
  煤制甲醇等現代煤化工出現了過熱的投資,“幾乎所有產煤大省都規劃了煤化工項目”,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胡遷林告訴記者。在神華煤制油項目上馬后,國內一大批煤制油項目也在伺機而動。資料統計,截至2008年,國內煤制油項目規模超過3000萬噸,而“十一五”期間,有意投資煤制油的資金高達5000億元。
  “實際上,‘煤制油’是用一種稀缺資源去換另一種稀缺資源的行為,從能源產業來說是一個高耗能項目”,胡遷林表示,因此《規劃》里明確“堅決遏制煤化工盲目發展勢頭”。
  在胡遷林看來,目前業內認為煤化工項目不能再批了,實際上是對政策的誤讀。“‘停止審批’只是在3年內針對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等項目,‘遏制’的也是那些不顧資源、生態、技術、能效和市場等條件和因素盲目規劃和新建項目,‘嚴格控制’的是甲醇等產能過剩行業項目的建設”,胡遷林解釋說,而對于現有的煤制油、烯烴、乙二醇、甲烷氣、二甲醚等示范工程,國家還是“鼓勵發展”的。
  對于落后產能的淘汰,盡管會有“陣痛”,卻有利于煤化工的科學有序發展,特別是避免了惡性競爭。
  胡遷林預計,用作高能量精飼料的甲醇蛋白、作為混合燃料的合成氣制α醇以及甲醇芳構化等將是未來煤化工發展的新方向 
技改:扶持高端研發 
  李遠明博士最近十分忙碌。他所在的樂嘉文公司是一家國際化工技術和設備代理商,經常為國內企業引進國外先進的精細化工技術和裝備,與前一階段比,最近的業務變得繁忙起來。
  “《規劃》出臺后,有了富余資金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企業,肯定會有更大意愿購買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以提高煉化效率”,李遠明告訴記者。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為李遠明了解到,剛出臺的《規劃》提出,“對暫時困難的資信良好、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石化企業,國家將加大信貸支持,解決貸款擔保問題”。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石化企業一直存在加工能力不高、技術缺乏的局面。特別是對于一些精細化工產品來說,國內大多依靠進口。數據顯示,國內乙烯當量自給率不足50%,合成樹脂自給率約60%,高端石化產品自給率不足30%。
  技術含量不高、裝備落后是國內精細化工發展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特別是一些中小規模生產企業,大部分生產靠手工操作和人工控制,重產量輕質量,重成本控制輕生產條件,先進的DCS自控系統、自動加料、自動計量等技術裝備沒有普遍應用。有些企業甚至仍在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技術裝備,不僅產生了以低投入換取低成本的無序競爭,更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氣,還存在安全生產隱患。
  由于精細化工節省資源、附加值高、技術密集,能提高化學工業的加工深度和經濟效益,因此發達國家都把精細化工作為今后化學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之一,其精細化工率已達到55%-60%。據有關資料統計,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學品銷售市場增長率約6%,而精細化學品的產值增長率為12%,專用化學品增長率為10%。因此,提高精細化工生產能力是產業振興的一大內容。
  中石油規劃總院副總工程師張福琴表示,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的日益重視也將督促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從油品質量看,到2009年12月31日前,全國將實施國Ⅲ標準車用汽油標準,預計到2015年,我國將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國Ⅳ燃油標準。從節能環保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要求,煉油企業單位能量因數能耗從2005年的13降到2010年的12千克標準油/噸,2020年要進一步降到10;《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2010年乙烯綜合能耗要達到650千克標油/噸,而2007年這一數字高達748.35。因此,新技術和綠色石化產品都將是油企著力研發的領域。
  因此,迅速提高產能、提升技術實力,需要引進發達國家的相關技術和加大自主研發。然而,受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前一階段高油價的影響,國內石化企業普遍虧損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發展高端產品以及前沿技術研發。
  “《規劃》出臺后,前兩年虧損的國有三大油企有了國家資金的投入,這樣一來,就有了引進技術的資金”,李遠明說。
  實際上,除了“增加技改投入”外,在石化《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項目及產品目錄》中,還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將安排技術改造專項,重點支持油品質量升級、化肥農藥結構調整、高端石化產品發展以及前沿技術研發、關鍵技術產業化、工程技術本地化等示范工程建設。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石化輕紡業務部主任楊上明告訴記者,對于那些流動資金困難的石化企業,中央計劃采取財政貼息等方式,從預算內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支持。盡管并沒有具體的額度,但“目前資金已經下撥”,楊上明透露。
  除了財政直接拿出資金補貼油企外,《規劃》還提出一系列間接措施,如:將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到批發環節,并改為價外征收,也會減少企業流動資金的占用,從而使其有更多的資金用以提升產品質量,加大技術改造;原本將在2010年底前對國產用作乙烯芳烴類產品原料的石腦油免征消費稅的政策,也有望延續。
  以往幾大油企為了避免油價波動和確保市場供應,往往會投入自有資金進行油品儲備,而在《規劃》出臺后,隨著“大幅度增加國家成品油儲備規模,重點收儲骨干企業油品”政策的實施,油企儲備用油不用再“自掏腰包”,而轉為國家出資,“這樣一來,企業也能夠騰出資金來搞技改”,李勝輝認為。
  年內或將成效
  “一般石化基地建設需要3年左右時間,目前原材料價格較低,相關設備價格也較低,是一個建設的好時機。但由于產品積壓嚴重,占用大量流動資金,因此企業明顯缺乏投資意愿,缺乏發展后勁”。李勝輝分析說。《規劃》有望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發展的動力。
  作為《規劃》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中石化集團對行業前景明顯看好。中石化技術經濟研究院市場營銷所副所長余姣預計,不僅石化行業的振興規劃將提振行業景氣,國務院出臺的其他幾大振興規劃也將對石化企業產生積極的作用。
  受制于房地產投資增幅的下降,塑料在建筑材料行業的需求將下降,“限塑令”也明顯抑制了對塑料包裝的需求,余姣預計,盡管在2009年塑料制品需求仍難以馬上啟動,但需求增速仍將略高于去年。
  此外,“受國家多項宏觀政策刺激,石化產品大部分相關下游行業經營狀況有望在下半年好轉”,余姣說。特別是汽車行業振興規劃的出臺極大地帶動了汽車的消費,將促使車企加大生產力度,進而對輪胎等石化產品產生需求。同時,“家電下鄉”政策的延續,也將一定程度支撐該行業對合成樹脂的需求。
  “預計2009年國內電子電器行業對合成樹脂的需求將達到520萬噸,同比增長5.1%”,余姣說。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表示,石化振興規劃的出臺,為產業調整發展帶來契機,行業的結構調整、企業間的整合也將展開,預計到2009年年底石化振興規劃將逐步顯現其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