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新政機遇 力促產業由大變強
2009-6-15 17: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規劃》)實施的3年,是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由大變強、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高技術業務部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徐紅在接受《中國投資》專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大國,產業規模巨大,但產業的綜合國際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電子信息企業在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方面與國際電子信息大型跨國公司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必須加大力度推進產業的由大變強”。
徐紅認為,未來3年電子信息產業的投資熱點包括通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和信息服務、信息化應用等行業!霸谏鲜鲂屡d行業的帶動下,預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未來3年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并力爭在半年到一年時間走出低谷,實現穩步增長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帶來多項利好
《中國投資》:您認為國家此時出臺《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徐紅:本次《規劃》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
一、《規劃》的實施是保持信息產業持續增長、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的實體經濟下滑局面的重要舉措。因為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確保電子信息產業的持續增長,對于保障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規劃》的實施是調整電子信息產業結構的良好機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正面臨從產業分工的中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的進程中,通過近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可有效完善產業鏈,實現產業的縱向整合。
三、《規劃》實施的這3年是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由大變強、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大國,產業規模巨大,但產業的綜合國際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電子信息企業在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方面與國際電子信息大型跨國公司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必須加大力度推進產業由大變強。
四、《規劃》的實施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兑巹潯诽岢隽舜_保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產品等骨干產業穩定增長,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等核心產業的關鍵技術,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3大重點任務,以及集成電路升級、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產業新跨越、數字電視電影推廣、計算機提升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軟件及信息服務培育6項重大工程。這些重大任務和工程的實施,將有效地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的科技創新,對于促進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研發和產品應用提供了良好的解決途徑。
五、《規劃》的實施是促進我國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過實施重大工程,將有效拉動對產業鏈上游生產資料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推進信息產品應用和實施家電下鄉工程,將合力推動產業鏈下游信息消費品市場的需求,進而促進我國內需的增加。
六、《規劃》的實施是保持和擴大就業的有效保障。電子信息產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行業,不僅就業人數多,而且人才培訓效果好,是能夠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據不完全統計,2000-2007年電子信息領域新增就業超過500萬人,其中軟件業吸納大學生就業近100萬人,僅2007年新增就業人數就占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的1/20以上?梢灶A見,通過實施《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必將能夠保持和擴大電子信息產業對全社會增加就業的保障。
綜上所述,實施該《規劃》對于我國政府提出的“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目標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投資》:振興電子信息產業的重點是什么?具體對9大領域哪些細分產業最有利好?
徐紅:《規劃》在振興電子信息產業方面體現出如下幾個重點:一是保增長,促發展,就是在未來3年內保持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穩定增長,保持產業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不低于0.7個百分點,促進信息技術應用帶動傳統產業的改造,使信息化和工業化進一步融合。二是調結構,促升級,就是結合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加快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和彩電等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占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從12%提高到15%,促進產業升級。三是謀轉型,促創新,就是穩步推進電子信息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延長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特色鮮明的產業聚集區;產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核心技術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帶動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取得新進展。四是保穩定,促就業,就是保持外貿出口穩定,保持電子信息產業穩步增長,保持新增就業崗位,尤其是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在100萬人左右,為全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規劃》提出著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中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產品、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9大領域,可以說這將對9大領域帶來利好,尤其是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通信設備、軟件、信息服務業、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發展機會更顯突出:
一是對于生產規模大、技術相對成熟、出口貿易量較大的計算機、電子元器件和視聽產品,其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如何保增長,減小外貿下滑的影響。通過加強新品設計,促進產品升級,提高自主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整機更新換代的需求,加快電子元器件產品升級;通過視聽產品的數字化轉型,加快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融合,創造新的增長點;通過家電和計算機下鄉,推動內需增長,彌補外需的不足。
二是對于技術難度大、產業門檻高、投資巨大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和軟件產業,其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水平提升。通過實施核高基(即對“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簡稱)、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新一代移動通信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在芯片設計、軟件開發方面實現自主可控;通過實施彩電轉型及新型顯示器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推動彩電和新型顯示器件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產業鏈的完善,進而提升相關產業的競爭力,確保產業安全。
三是對于與信息化建設緊密相關的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其發展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專業化服務和新應用帶動產業新的增長點。通過實施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寬帶光纖接入網絡建設工程和運營服務,促進我國通信設備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新業務和新應用;通過開展專業化的信息網絡、設備、數據、設計、集成、咨詢等服務外包業務,提高信息服務業的服務支撐能力,加快培育信息服務的新模式和新業態;通過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行業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各種信息技術的融合,以信息技術應用帶動新的增長點。
詳解細分產業發展態勢
《中國投資》:計算機、電子元器件和視聽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3個骨干行業,目前遭受的沖擊較大。您認為應該如何應對危機,并且利用市場“倒逼”機制促進這些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穩定增長?
徐紅:我國是計算機和視聽產品的生產大國,產量居世界第一。計算機產量占全球比重超過40%,2008年我國共生產各類計算機13667萬臺,出口計算機10879萬臺,占產量的80%。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4季度,出口訂單金額平均下跌20%。2008年我國彩電共生產9033萬臺,出口4956萬臺,占產量的55%。四季度產量和出口量雙雙同比下降在20%左右,由于彩電占視聽產品的70%,故視聽行業也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和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下滑的負面影響,我國陸續出臺了應對的宏觀政策,本《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就是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我認為,利用市場的“倒逼”機制,不僅提供了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的良好時機,而且通過拉動內需政策的實施,促進全社會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例如: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扶持工業的一系列鼓勵措施,通過加快通信、數字電視、行業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災后重建工作,擴大家電下鄉覆蓋范圍,加快數字電視推廣步伐,不僅推動信息化應用,而且將為我國計算機、彩電、電子元器件等行業市場增長和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推動平板顯示和彩電產業的結構調整、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稅率、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加大自主創新技術的資金支持和推廣應用、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等措施,不僅有利于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而且將有效拉動彩電、電子元器件產業的發展。據有關部門預測,2009年我國計算機行業發展同比前幾年會有所放緩,但全年產量和收入仍可以分別保持10%和6%的增速,我國彩電全行業增速也將有所下降,但同比仍可實現4%左右的增長。
《中國投資》:3G市場的開放為移動通信行業帶來商機,您預測其投資和業務量將有怎樣的增長?有人認為中國3G市場開放或將成為產業界重新洗牌的契機,您對此怎么看待?您認為TD-SCDMA的發展前景如何?
徐紅:我國電信業在2008年完成重組后,形成了目前綜合實力相當、開展全業務運營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3大電信運營商。2008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向3大運營商發放3G牌照,這意味著我國3G市場的全面開放,2009-2011年這3年必將成為3G網絡大規模建設的重要時期,無論是網絡建設還是業務運營,都將大幅度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和促進信息化應用。按照我國2008年電信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54億元推算,如果未來3年電信業每年1/3的投資用于3G網絡的建設,則我國每年用于3G網絡的建設投資將達到年1000億元的規模。如果電信業務收入(2008年為8140億元)中有2/3為移動通信業務收入,每年3G的業務收入占移動通信收入的比重逐年擴大5%,則3G網絡投入運營后,每年3G業務將可實現200-300億元的收入增長。
目前3G市場競爭態勢有利于產業的發展。按照現在3大電信運營商所具有的移動通信資源,中國移動在已有10個城市TD-SCDMA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到38個城市的TD網絡覆蓋;中國電信在獲得原中國聯通CDMA網絡的基礎上,將快速平滑過渡到CDMA 1X,開通3G業務;中國聯通則利用原有的GSM網絡基礎,發展和建設WCDMA網絡?梢娺@3家運營商由于形成了技術、業務、用戶的競爭,都將加快3G網絡的建設,并充分利用已有的2G網絡資源,通過終端雙模和2G/3G網絡的雙重覆蓋,開展特色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通過價格的競爭,以爭取更多的用戶資源。這種競爭格局,不僅有利于3G網絡的快速建設,而且有利于3G業務的推廣應用,將有效地促進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個人認為,TD-SCDMA的發展前景良好。TD-SCDMA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標志,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在我國政府的重視支持和領導下,通過政、產、學、研、用、投各方面的共同努力,TD-SCDMA推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在規模網絡技術應用試驗和試商用服務的基礎上,中國移動已經組織開展了商用服務。一是在網絡建設方面,2009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將完成全國38個城市的網絡覆蓋,并制定了3年TD-SCDMA網絡建設發展規劃。二是在業務應用方面,國家通過專項資金支持,在中國移動的積極配合下,推動重點行業基于TD-SCDMA業務應用和面向公眾的寬帶應用。三是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方面,TD-SCDMA系統設備已比較成熟,終端也具備了2G/3G網絡自動漫游切換、高速數據下載、運營基本業務和3G特色業務等功能,并且高、中、低產品系列完善,為用戶提供了多重選擇。四是在產業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了運營、業務、系統、終端、軟件、芯片完整產業鏈組成的產業聯盟,通過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的實施,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正在加強合作、共同攻關,將進一步提升產品水平和質量。五是在用戶發展方面,中國移動建立了市場營銷體系,通過加強宣傳推廣,采用優惠補貼措施,采用終端雙模和2G/3G網絡平滑切換等技術手段,積極發展用戶,截至2008年底,用戶已超過34萬戶?梢灶A見,中國移動憑借其4億的用戶資源,通過完善技術、創建新業務、加大宣傳、優惠補貼等手段,將有效促進我國自主TD-SCDMA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其市場前景良好。
《中國投資》:我國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在《規劃》中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規劃?如何鞏固和加強我國在該領域研究的先進地位?
徐紅:下一代互聯網是解決網絡地址資源、實現寬帶應用、提升QoS(即服務質量,是一種網絡安全機制,用于解決網絡延遲和阻塞的技術)的重要途徑。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地址資源緊缺、帶寬需求增長,必將促進下一代互聯網和寬帶光纖接入網的建設。我國為發展下一代互聯網,國家提前在技術研發、網絡建設、業務應用、產品產業化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早在2002年就通過中日合作開展IPv6教育網試驗系統的建設,并于2004年開始下一代互聯網試驗網的建設,在此之后國家發展改革委連續組織實施了3批下一代互聯網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工程,使我國在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產業和應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不僅為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探索出一條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即技術推動產業、產業推動應用、應用牽引市場、市場促進產業的良性循環。今后,我國還將繼續通過實施高技術產業化專項、通過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建立技術、產業、運營、應用相互促進、共贏發展的新體系,不斷推動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
《中國投資》:本次《規劃》提出:在集成電路、軟件、新型顯示器件3個核心產業領域爭取實現突破,掌握發展主動權。請您簡要談談目前這些領域的發展情況。您認為達成這個目標,還需要政府、企業分別做出哪些努力?
徐紅:集成電路是戰略性產業,其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影響著電子信息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我國雖然在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材料和專用設備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但在集成電路高端通用芯片設計、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加工工藝、高密度封裝、關鍵材料和高精度專用設備等方面仍然大量依賴進口,因此選擇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集中投入,重點突破整機裝備與材料以及高端芯片所需的產品工藝,實現產業化;圍繞產品開發,構建核心技術、共性技術和關鍵部件的自主創新體系,對于提高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乃至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非常必要的。國家將通過實施核高基和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重大科技專項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組織的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發展相關專項,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水平的提升。
新型顯示器件是信息化應用的核心部件,近年顯示行業正面臨從傳統的CRT(陰極射線管)向新型平板顯示器件(TFT-LCD液晶顯示器、PDP等離子顯示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轉型的過程中,其產業轉型和產業鏈的完善將影響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安全。據行業部門統計,2008年我國平板彩電占彩電產量的39%,達到3523萬臺,同比增長50%,而CRT彩電產量則下降15.5%;我國顯示器共生產13365萬臺,有近1億臺左右為TFT-LCD;另外生產10111臺筆記本電腦,可見平板顯示器用量巨大。目前我國已有4條第5代TFT-LCD生產線,能夠供應部分臺式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用屏,但用于彩電的平板顯示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因此,完善彩電產業鏈,解決大尺寸平板顯示器市場需求問題,突破關鍵技術將是今后3年的重要任務。在《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出了實施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的重大工程,國家將通過實施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工程、資金扶持和制定優惠政策,推動TFT-LCD、PDP和OLED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共同促進彩電產業的轉型和產業鏈完善。
軟件技術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支撐,提高軟件自主發展能力是提高我國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國軟件產業發展迅速,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軟件業務實現收入7573億元,同比增長30%。在應用軟件、安全軟件和部分中間件產品方面已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在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部分行業平臺及工具軟件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但在大規模應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和工業軟件方面,國產軟件仍然作為有限。對此,在《規劃》中提出了實施軟件及信息服務培育重大工程,并通過實施核高基、新一代移動通信等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部委的一系列軟件產業發展專項,重點突破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行業工具軟件的關鍵技術,支持中文處理軟件、信息安全軟件、工業軟件等重要應用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的技術、產品開發,實現關鍵領域重要軟件的自主可控,促進基礎軟件與CPU的互動發展,以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同時,加強國產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推動軟件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鼓勵大型骨干軟件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增強國際競爭力;引導中小軟件企業向軟件產業基地集聚和聯合發展,提高軟件行業的國際合作水平,擴大優勢軟件產品出口。
《中國投資》:從全球范圍來看,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有著巨大市場空間。在《規劃》中對此有哪些考慮?怎樣在該領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徐紅:通信網絡的發展和信息化應用的普及,催生出信息服務的新模式和新業態。培育信息服務業是綜合利用公共信息資源、實現專業化信息服務外包、促進服務模式創新的要求!兑巹潯诽岢,要加快培育信息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把握軟件服務化趨勢,促進信息服務業務和模式創新,綜合利用公共信息資源,進一步開發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信息服務業務。要積極承接全球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引導公共服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外包數據處理、信息技術運行維護等非核心業務,建立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的服務外包體系。提高信息服務業支撐服務能力,初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滿足產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公共服務體系。
信息服務業新的增長點主要體現在:一是公共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二是開展信息咨詢、系統設計、系統集成、信息化監理等服務;三是軟件開發外包、數據處理外包服務;四是系統運行托管、系統災備服務等;五是提供整體技術解決方案,使信息技術服務傳統產業的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六是開展行業應用的試點示范工程,推動行業的信息化應用。
力促創新支持重組
《中國投資》:自主創新體系不完善是掣肘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自主創新體系發展如何?本次《規劃》有哪些具體措施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國家如何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資本增加對創新的投入?
徐紅: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推動企業技術中心的發展是構建我國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正在從高校和科研院所逐步向企業轉移,通過產學研用的有效結合,推動自主創新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本次《規劃》提出,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一是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二是加強移動通信、筆記本電腦、軟件、新型顯示器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三是支持各種形式的產業聯盟,促進聯合協同創新;四是大力推進我國自主標準產業化進程,加強新技術產品關鍵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工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五是國家新增投資向電子信息產業傾斜,加大引導資金投入,實施6項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并鼓勵地方對專項工程的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源投向電子信息產業;六是引進6項重大工程的高端人才,提高國內研發水平。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將有效地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實現產業發展的新跨越。
《中國投資》:您認為目前在哪些細分行業存在進一步兼并重組的空間?如何才能抓住機遇進行結構調整,減少低水平重復競爭,提高產業集中度?
徐紅:本次《規劃》提出,在集成電路、軟件、通信、新型顯示器件等重點領域,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國內資源,支持企業“走出去”兼并或參股擁有先進技術、知名品牌、核心專利、人才團隊和營銷渠道的海外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我認為,對于產業門檻高、技術能力強、投資規模大的產業,如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通信、彩電等產業,一是實現橫向整合,合理分工定位,有序發展;二是實現縱向整合,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實現垂直集成,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對于產業規模較小、產品單一的中小企業,如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和信息服務業,也可通過橫向和縱向整合,一方面擴大規模,另一方面擴充產品線,使企業逐步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
未來3年投資空間超過1萬億
《中國投資》:您如何評價振興規劃中的財稅政策?這些政策在短期內效果如何?您預計電子信息產品今年出口走勢如何?
徐紅:《規劃》中涉及的財稅政策主要包括:擴大內需的家電下鄉財政補貼政策,實施6項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的國家加大投入政策,進一步支持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發展新型顯示器件的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光伏發電和支持半導體照明的相關政策,加大部分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退稅力度的政策等等。
上述政策有些已經正在實施,有些即將年內出臺。這些政策的實施,必將在近3年內產生良好的效果。例如家電下鄉財政補貼政策,不僅有效地擴大了內需,彌補了出口下降所帶來的產業下滑影響,而且促進了農村信息化應用的普及;國家加大投入支持自主創新和實施6項重大工程,必將帶動地方和社會資本的投入,不僅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而且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加大部分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退稅力度的政策不僅有利于減小出口下滑,而且可確保出口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穩定就業?傊,上述政策的實施將在短期內產生良好的效果,同時,將有效抵消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下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根據今年1-2月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情況分析,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繼續大幅下滑,較去年12月降幅擴大8.8個百分點,出口降幅超過20%的電子產品有移動終端、集成電路、液晶顯示面板、顯示器、彩電和電子元器件。由此可見,我國今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由于外需不足,致使出口下滑趨勢在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發展遲滯,各國政府都相繼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內需,以挽救經濟下滑局面。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預計1-2年內,全球經濟將逐步回暖。隨之而來的是外需會逐步增長,這將對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需求帶來轉機。依我個人粗略判斷,如果未來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內世界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則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也將隨之回升。
《中國投資》:未來3年電子信息產業的投資熱點有哪些?投資空間有多大?在國家產業振興規劃的推動下,電子信息產業需要多長時間能夠走出低谷?
徐紅:我認為,未來3年電子信息產業的投資熱點包括通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和信息服務、信息化應用等行業。由于未來3年是我國3G網絡大規模建設時期,同時伴隨下一代互聯網應用推廣、數字電視網絡、寬帶接入網絡和數字化影院的建設,將形成數千億元的投資空間。集成電路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若干條6代以上TFT-LCD生產線建設、OLED生產線建設,必將帶來1千億元左右的投資空間。此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行業信息化的大規模建設,必將促進軟件、信息服務業和信息化應用的發展,其投資空間也將達到千億元。在上述新興行業的帶動下,預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未來3年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并力爭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走出低谷,實現穩步增長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