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專家"融通倉"模式助中小企業過"寒冬"
2009-6-14 17: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吳江市佳慶紡織有限公司的常老板這幾天笑得合不攏嘴―――金融危機下訂單銳減,原先年產值1.5億元的企業差點斷送在資金鏈上,多虧復旦專家攻關研發的“融通倉”模式,讓他順利貸款300萬元扛過難關。如今佳慶的業務量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呈穩定上升趨勢,訂單已接到今年9月份,讓他如何不開心!
佳慶的絕處逢生僅僅是案例之一。受惠于這一打通物流―金融分界的創新融資模式,當地中小企業以物流企業為中介,依靠動產質押順利融資3000多萬元,10多家企業重新運轉,5000余就業崗位得以保全。
江蘇省最南部的吳江市盛澤鎮,歷來與蘇州、杭州、湖州并列中國四大絲綢之都,由企業集群構成的紡織業占了全鎮工業經濟總量的90%。去年金融危機到來,由于處在對出口依賴較大的紡織業上游,不少中小企業“搖搖欲墜”。行業調研表明,全鎮的制造設備利用率已經降到了七成左右。半數以上企業產量減少了1/3,甚至還有個別企業停產。
正當企業最需要錢的時候,融資難題尖銳凸顯。由于集群式中小企業往往小而靈活,擁有的不動產較少,一旦倒閉變現價值較低,傳統的以不動產為抵押的融資模式顯然并不適用,勉強貸款則風險較大,銀行不得不謹慎“出錢”。怎么辦?
地處盛澤的江蘇順利投資有限公司求助于復旦大學上海物流研究院:怎樣的模式才能讓集群式發展的民營企業在控制風險的同時順利融資?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復旦學者達成共識:大學研究,需要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兩手抓。尤其在此困難時期,高校科研力量更應助力企業,反哺社會。實地調研后,研究院院長朱道立提出新構想:“存儲在倉庫里的原料、布匹、服裝等動產,也可以成為中小企業緩解融資難的途徑。”然而,動產質押融資,特別是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和成品,甚至半成品質押融資是一個全新的方式,涉及到很多問題,如物權判別、價值評估、風險和行情跟蹤、質押物監管和處置等,而銀行既不愿意也沒有能力從事這一繁雜且風險大、工作量大的非金融性事務。
復旦專家與企業聯合攻關,破解融資難題,用4個月時間搭建起“融通倉”這一物流金融集成服務平臺―――引入“第三方”大型物流企業,憑借其運輸、倉儲業務,實時掌握中小紡織企業的動產信息,并據此成為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的橋梁,為中小企業貸款作擔保,與銀行分擔風險,同時收取一定費用,以此達到三方三贏的目的。
如今,專家們還在研發物流監管與控制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融通倉”平臺,盡可能壓低貸款風險。朱教授表示,蘇浙的鞋、服裝、小家電企業集群,以及廣東的五金、玩具企業集群,同樣可以借助“融通倉”模式,破解融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