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四市無縫對接共同“騰飛”
2009-6-13 14: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備受矚目的揭陽潮汕機場(下稱潮汕機場)再傳喜訊,繼征地拆遷安置、建設用地移交完成后,其主體工程———航站樓工程預計于8月底正式破土動工,這意味著潮汕機場建設全面鋪開。
隨著潮汕機場、深廈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以及產業升級進入新階段,粵東這塊昔日在珠三角的光環下顯得相對滯后的地區,如今正呈現出加速崛起的勢頭。今年一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全省經濟增速明顯回落,但粵東四市逆勢上揚,GDP增速仍達到9.2%,在全省四大區域里增速最高。汕尾、揭陽更是成為增長尖兵,雙雙躋身全省前四位。
省委黨校副校長陳鴻宇教授指出,粵東一旦崛起,把東西兩邊的珠三角與海峽西岸連結起來,再往北與長三角對接,將構成非常漂亮的1000公里左右的中國東南沿海經濟帶。未來這一帶將形成世界級的大都市圈,即從上海一直綿延到廣州、香港,堪與美國東部北至波士頓南至華盛頓的城市帶相媲美。
而潮汕機場,將成為粵東經濟崛起的助推器。
未建已拉動商機無限
潮汕機場總投資50多億元(其中機場項目總投資37.64億元、政府場外配套項目投資10多億元),將于2011年建成投產。機場建設對粵東經濟社會發展將是一次強力拉動,規劃中的潮汕空港經濟區及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預計達500億元以上。未來幾年,這些基礎設施將大規模陸續投資建設,成為粵東地區要素集聚的“洼地”。
在粵東各市的采訪中,不僅政府官員,普通市民也翹首盼望著潮汕首個民用空港的“橫空出世”。幾乎每一個粵東人,都懷著一種情愫,要圓機場夢。
潮州市旅游局局長謝鴻洲告訴記者,汕頭外砂機場是軍民合用機場,航線少、票價高。有統計稱,潮汕三市每年有兩三百萬旅客吞吐量分流到廈門、深圳等機場。謝鴻洲認為,潮汕機場如果航線班次多、票價合理,到潮州古城游玩的游客成倍增長完全有可能,旅游夢可圓。
想圓夢的不僅僅是市民。早在兩三年前,嗅到商機的廣東紅東物流落戶砲臺,要在2010年前沿榕江建起1.2公里的物流配送中心,總投資12億元,建成10個泊位,年貨物吞吐量1000萬噸以上。紅東物流看中的就是大機場即將帶來的大物流。
小公司也摩拳擦掌謀擴張。國道206線旁的一家貨運公司,專營城市間“門對門”物流配送服務。作為機場的配套基礎設施,206國道正進行整修,公司負責人意識到,機場的輻射帶動不僅僅是經濟、產業,還包括一個區域的交通綜合實力,機場帶動鐵路、國道、高速公路的發展,使城際距離拉近,物流商機無限。
在距離潮汕機場僅10公里的地都鎮,鎮委書記袁惠亮感觸最深的是,這兩年趕來地都考察投資環境的客商絡繹不絕。地都的定位是打造空港工業園,擁有相當存量的可開發土地,以及榕江出海口的碼頭資源。僅2008這一年,地都就引進了10家企業,總投資規模達到44.59億元。這在兩年前是很難想象的。
潮汕機場的影響已先于機場建成而漸漸顯影。
建成將帶動經濟飛躍
在政府官員們看來,潮汕機場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推進粵東各市“無縫對接”。
最簡單的是登機的“無縫對接”。潮汕機場管理方汕頭機場公司書記劉穗華提出,將來在粵東東片建城市候機樓,乘客只要到達候機樓,便可提前辦理登機手續,然后輕松乘坐巴士直達潮汕機場上機。這是一種。
更深層次的是交通、經濟的“無縫對接”。在汕頭,2006年粵東會議規劃的170個項目,到2008年底已經完成投資17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占了重要比例,潮州、揭陽、汕尾也正鉚足勁抓基礎設施建設。粵東各市認為,到達機場時間縮短了,機場的心理距離就近了。機場的建設必將促成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及支線、水運、港口在內的現代立體綜合交通網絡的構筑。三五年后,隨著汕揭梅、揭惠(來)、潮惠(州)、潮揭等“五橫三縱”高速公路的建成,一如打通粵東的重要“經脈”,粵東地區交通的“無縫對接”指日可待,屆時,粵東的紡織服裝、五金機械、玩具、陶瓷等特色產品將暢快外銷。
粵東歷史、人文、語言相通,各市政府一直沒有停止尋找融合發展的渠道,但粵東各市仍分散發展:產業沒有錯位發展、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省委政研室去年4月的《促進粵東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關于規劃建設潮汕空港經濟區的建議》指出,粵東再鑄輝煌的出路,就在于區域一體化,契合點是在機場周圍的登崗、砲臺、地都規劃建設潮汕空港經濟區(首期面積190平方公里)。
有專家稱,一如新白云機場帶動花都乃至清遠、肇慶等地的發展,潮汕空港經濟區及周邊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將直接拉動粵東GDP的飛躍。同時,處于“潮汕等三角”中心的空港經濟區,將成為粵東各市資源共享、市場聯結、產業對接的“金三角”。
借力潮汕空港經濟區,一體化的潮汕都市群可望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