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計于民推進寧波臨港經濟轉型升級
2009-6-13 14: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鎮海區1.7萬噸級的“天一”號貨輪下水運營。此前,根據業主反映的問題,該區航管、稅務、銀行等單位聯合搭建起幫扶平臺,光運營證辦理就比過去節省了15天,提前產生效益50多萬元。至此,鎮海航運運力已超過75萬噸,躋身全省前三強。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該區采用多種形式“問計于民”,共謀發展,吹響了臨港經濟轉型升級的“號角”。
“鎮海經濟發展正處于冷暖交替的關鍵時期,闖過去就是春天。”鎮海區主要領導表示,應對經濟不景氣,不僅要強調“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更要注意“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為此,該區設立了網絡互動、“民生快遞”、“政府熱線”、聯系蹲點和“百題大調研”等5條“民情綠色通道”,開展“十佳雄鎮科學發展妙計”評選等活動,零距離集納民意。
截至目前,該區各單位已下基層2640次,梳理難題1377個,建立黨員干部聯絡點465個,確定調研課題234個,向區委報送“金點子”160多個。由此,該區進一步確立了重塑新優勢實現新發展的戰略構想,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便是如何利用港口和區域優勢,破解臨港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難題。
臨港經濟轉型需要有好的基礎設施配套。今年,該區列出了45項政府投資項目,總投資33億元,內容涉及路網、水網、電網等更新改造。
加大對企業的服務扶持力度,加快臨港工業結構調整是該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手段。今年,該區新開工工業項目68個,實施重大技改項目71個,這些項目大多集中在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等臨港經濟特色明顯的行業上,其目的是充分延長臨港工業產業鏈、增加產品競爭力。目前,該區已新認定2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9家企業參與制定了28項國家、行業標準,大多數企業出現產值和利潤“回暖”跡象。
現代服務業是臨港經濟新的增長點。隨著海鐵聯運物流樞紐港、物流信息港等重大項目的開工,該區生產性服務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時機。目前,該區已擁有液體化工、煤炭等六大專業交易市場,物流和倉儲企業分別有100多家和60多家。(羅漣浩 林金康 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