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的“以退求進”之道
2009-6-1 0: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李金
縱觀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原煤生產形勢,內蒙古異軍突起,第一季度生產煤炭12980萬噸,同比增幅達到28.4%,居全國各產煤省區之首。由此,內蒙古也首次超過山西,成為中國第一產煤大省。同期的山西,第一季度原煤產量只有1.08億噸,同比減少1700萬噸,比內蒙古低2180萬噸。這一數據令業內人士驚詫,因為在2008年,山西煤炭產量為6.56億噸,內蒙古2008年煤炭產量則是4.57億噸,相差近2億噸。為何進入2009年,兩者數據變化這么大?
■轉型的代價
以上數據一經媒體披露,就有評論認為,中國煤炭能源基地的新老接替正在發生質變。情況真的如此嗎?只要認真分析一下數據背后的事實,就能得出不同的結論。那就是,山西正在堅定地執行由 “煤炭大省”向 “煤炭強省”的轉型,暫時的落后正是這一轉型的代價。
山西之所以會讓出原煤生產的頭把交椅,是因為山西省第一季度煤炭有較大規模的減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對當地部分煤礦進行安全整頓,導致了生產停頓;二是由于主要的運煤通道大秦線檢修,山西方面有意限產。而在內蒙古方面,目前無法做到統一控制產量。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侯文錦也表示,山西正在對煤礦進行安全整頓和資源整合,這影響了山西煤炭產量。要知道,小煤礦產量占了山西煤炭總產量的一半。
山西作為煤炭大省,在我國的能源格局中占有重要戰略地位。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山西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為了應對危機,進一步加快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 “十二五”期間山西煤炭產業振興發展奠定基礎,山西省及時出臺了 《山西省煤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以下簡稱 《規劃》)。
該 《規劃》明確了一系列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清晰地鋪就了一條山西省未來煤炭產業的轉型發展之路。在這份文件中,有一個計劃特別值得注意,那就是,到2011年,山西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礦。這意味著山西全省現有的2600座煤礦要被壓縮60%多。
這種壓縮體現了山西煤炭發展的一個新動向,那就是集約化、高效化。山西出臺 《規劃》的核心,正是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在重點抓好的多項任務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快關閉小礦和兼并重組,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按照山西省兼并重組規劃確定的礦井控制指標,將加大關閉小礦和兼并重組的力度。各地政府作為兼并重組的責任主體,要按照山西省的統一部署,加強領導,科學組織,采取措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本地區關閉小礦和兼并重組任務。省內國有大型煤炭企業要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兼并重組工作。省、市有關部門要建立 “一站式”服務機構,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在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全力推進兼并重組工作。
煤炭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山西已經能夠做到根據需求增產或減產,并且全省統一控制。隨著煤炭業的發展,山西將加快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穩步推進煤炭大基地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產業水平,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穩步推進產業升級
山西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最終會落實到大型企業集團。山西的規劃是,到2011年,形成3個億噸級和4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大集團煤炭產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到2015年,大集團煤炭產量達到全省的80%以上。目前,3個億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可經過企業兼并重組實現,大同煤業、山西焦煤集團、平朔煤業集團等企業的原煤產量都向億噸邁進。而陽泉煤業、潞安集團、晉城煤業等企業的原煤產量也在向5000萬噸邁進。在這些企業的基礎上,山西還將爭取培育出世界領先的國家級特大型煤炭企業。
《規劃》還對產業技術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煤炭礦井資源回收、自主創新能力、煤礦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為完成既定目標, 《規劃》出臺了8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強化資源開發規劃管理;要嚴格執行煤炭開發規劃和礦區總體規劃,合理配置煤炭資源,重點支持大型煤炭企業接替礦井建設;嚴格礦業權審批,加強煤炭資源、礦井建設等方面管理,規范煤炭開發秩序;研究提出資源稅、基金征收與煤炭資源回采率掛鉤的標準,提高資源回收率的掛鉤權重等。
為了促進煤炭業發展,山西還將采取的措施有:嚴格煤炭行業準入門檻;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加大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對煤炭產業的支持力度,省、市、縣三級政府都要從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支持關閉小礦和兼并重組;擴大煤炭企業融資渠道;切實減輕煤炭企業負擔;理順煤層氣開發管理體制;嚴格煤礦職工準入和持證上崗制度;建立科技進步創新體系,支持大型煤炭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和工程研究室,研究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有關技術問題等。
山西推動煤炭產業升級的種種舉措已經出臺,這些舉措在短時間內限制一些小煤礦的生產,從而影響了山西省第一季度原煤產量。但是,從長期來看,無疑對山西是有利的。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賀佑國認為,目前,由于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市場迎來調整期,山西省應利用此段時間,盡快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企業;抓住金融危機低成本擴張機遇,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針對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加大小煤礦整頓關閉力度,與此同時,加快煤炭鐵路大通道建設,解決煤炭運輸問題。
賀佑國表示,煤炭經濟和價格波動與經濟波動密切相關,但有滯后性,一般滯后一年左右,這也使得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蔓延的金融危機對煤炭工業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仍不明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危機之后,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加快,煤炭迎來結構優化調整的機遇,如果應對得當,資源消耗小、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好、安全程度高的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將進一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