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六)
2009-6-1 0: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
21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中小商業銀行在競爭壓力下持續創新,存貨融資業務開始得到零散的恢復。之后,深圳發展銀行在總結面向中小企業的貨押和票據業務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償型貿易融資”理念和“1+N”供應鏈融資系列產品包,并于2005年總結提升為供應鏈金融服務,2006年在業內率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的品牌,系統地對供應鏈中應收、預付和存貨提出了結構性的解決方案。目前,供應鏈金融的一系列階段性業務規范幾乎都是由深圳發展銀行奠定的,比如產品系列劃分、準入評級辦法、授信后操作規范、物流監管辦法及協議文本、與核心企業的三方協議、“1+N”營銷模式、供應鏈全景圖分析方法等。
繼深圳發展銀行之后,目前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以及一些傳統國有銀行都已涉足該項業務。
一、深圳發展銀行“1+N”供應鏈金融服務
作為國內首家倡導供應鏈金融的商業銀行,深發行致力于成為中國本土最專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銀行,其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
●產品先導期——票據與貨押。20世紀90年代末,深圳發展銀行的華南地區各分行在票據貼現業務中,率先以票據買入的概念替代了傳統貼現貸款。2001年,深發行又推出了另一項重要的創新產品——動產及貨權質押授信。2003年,深圳發展銀行廣州分行借鑒國際經驗,整合應收、預付和存貨類商品貿易融資產品,在業內第一家提出了“自償性貿易融資”的理念,并在全行推廣,奠定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系統性產品基礎。
●理念形成期——“1+N”。2003年,深圳發展銀行在業內率先提出“1+N”模式,即利用供應鏈產業集群的伴生網絡關系,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引入對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務之中,并開展面向供應鏈成員企業的批發性營銷。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組織包括市場營銷、風險控制和財務結算等各方面的專家團隊,自主開發了面向供應鏈企業的債項評級體系,并配套出臺了 《分支機構貿易融資業務機構設置管理辦法》,從組織架構的角度保障內控的有效性和操作的規范性。
●品牌建立期——深發行供應鏈金融。“1+N”業務鏈條的縱深拓展與客戶需求的深化,促使深發行開始全面考慮如何為全供應鏈企業提供一攬子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2005年中,深發行提出公司業務面向中小企業、面向貿易融資、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轉型策略,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正式進入深發行未來發展規劃;2006年,深發行順勢推出了深發行供應鏈金融品牌,并在產品、流程、業務模式方面開展了深化創新。
2007年開始,深發行開始全面啟動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工程。其目標一是構建實時聯動的產品作業流程管理系統,即銀行內部系統和外聯系統(包括第三方物流、B2B平臺、海關、國庫、外管等)的對接;二是產品作業流程管理系統與客戶系統的對接;三是建立與業務系統關聯的產品定價和考核系統。
二、廣東發展銀行“物流銀行”概念
廣東發展銀行是國內較早開展貨押業務的銀行。2003年,針對民營企業從創業、成長到發展的不同階段特點,廣東發展銀行提出“與民營企業共進步”的經營理念,并推出廣發行“民營100”金融服務平臺,旨在為民營企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之后,又在“民營100”的金融平臺搭載了物流銀行業務。
物流銀行以貨押業務為主打產品,主要以市場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強且符合銀行質押品要求的商品質押為條件,結合物流公司的專業服務,將銀行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結合,向公司客戶提供集融資、結算等多項服務于一體的銀行綜合服務業務。該業務旨在通過廣發銀行、生產企業以及多家經銷商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補,突破傳統的地域限制,使廠家、經銷商、下游用戶和銀行之間的資金流、物流與信息流在封閉流程中運作,迅速提高銷售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三、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
2007年,浦發銀行提出了“供應鏈融資”的整體服務解決方案,將供應鏈融資服務、供應鏈電子化服務和離岸銀行服務統一于“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方案中。目前,浦發銀行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提供的服務包括:信用服務支持、采購支付支持、存貨周轉支持和賬款回收支持。并提出了6大服務方案:
●在線賬款管理方案。為企業解決賬款管理難題的業務方案。
●采購商支持方案。為采購商解決在采購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緊密上下游的銀行支持方案。
●供應商支持方案。為供應商解決在銷售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緊密上下游的銀行支持方案。
●區內企業貿易融資方案。為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內企業度身定制的服務方案。
●船舶出口服務方案。為船舶生產及代理出口企業提供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整體業務方案。
●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為企業在境內外競投標及新項目資格預審中提供各項資質及信用支持服務的業務方案。
四、興業銀行“金芝麻”供應鏈金融服務
興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目標客戶群也是中小企業,該行推出的 “金芝麻”系列服務產品,包括了18項單項產品,涉及中小企業產、購、銷3大環節,試圖一站式解決企業面臨的資金難題。其主要產品針對企業經營的不同環節:
●采購專項:以動產(倉單)質押、票易票、商票保貼、出口證易票等八項產品,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低成本采購、融資采購以及擴大采購的需求。
●銷售專項:以代理票據貼現、進口證易票、綜合保理、短期出口信保融資等八項產品,滿足中小企業對于快速回籠、擴大銷售及避免壞賬等各種銷售環節的相關需求。
●生產專項:以法人賬戶透支、理財產品受益權質押貸款、工業廠房貸款、個人額度循環貸款等四項產品,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臨時性資金短缺問題及創業投資資金問題。
五、華夏銀行“融資共贏鏈”
華夏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始于2007年7月,2008年6~7月該行在全國十大城市巡回推廣“融資共贏鏈”品牌。
華夏銀行“融資共贏鏈”為七條鏈,未來貨權融資鏈 (未來提貨權融資業務保兌倉模式、未來提貨權融資業務倉儲監管模式、未來貨權開證)、貨權質押融資鏈、貨物質押融資鏈(核定貨值貨物質押融資業務、非核定貨值貨物質押融資業務)應收賬款融資鏈(有追索權國內保理、有追索權國際保理)、海外代付融資鏈(進口代付、出口代付)、全球保付融資鏈保函(備用信用證、進口保付)、國際票證融資鏈(華夏出口票證通)。
華夏銀行“融資共贏鏈”業務的優勢在于品牌建設初見成效,在全國各地取得較好反響。
六、招商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
招商銀行是國內電子銀行市場的領先者。基于其技術平臺的優勢,招商銀行著力打造“電子供應鏈金融”的概念。“電子供應鏈金融”可簡單定義為: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銀行通過一系列電子化金融衍生產品緊密聯結供應鏈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一種新型融資和服務模式。招商銀行的“電子供應鏈金融”策略在過去幾年中穩步推進:
●2002年,招商銀行在當年推出的U-BANK3.0中加入了對網上國內信用證功能的支持,邁出了國內電子供應鏈金融探索的第一步。
●2004年再次升級網上國內信用證這一電子化物流采購手段,通過將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付款承諾應用于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促進企業業務流程優化,并同時提供打包、議付、轉開等多種融資服務。
●2005年電子票據在招商銀行面世。據此,招商銀行可為企業涉及商務鏈的商流銷售票據回籠和物流采購票據支付等提供電子化解決方案。
●2006年推出網上國際結算業務,支持各種國際結算方式,使用戶可隨時了解國外來證、到單、付款、收匯等最新結算業務信息,從而方便業務管理、提升商務效率。
●2007年推出網上交易識別系統,解決企業在收款業務中遇到的付款人信息缺失、付款人名稱難以自動識別導致ERP系統無法記賬等問題。
●2008年5月19日,招商銀行全面推出U-BANK6.0,并提出 “創新——聯結你我”的新口號。U-BANK6.0整合了已有的多項電子供應鏈金融服務,并創新推出了網上保理、在線應收應付賬款管理系統,形成了較為完整的 “電子供應鏈金融平臺”。
七、民生銀行 “特色貿易金融”
民生銀行于2005年底成立貿易金融部,專司為進出口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以 “走專業化道路、做特色貿易金融”為發展策略,構建專業化垂直銷售體系、貿易融資評審體系和業務操作體系。
2006年,貿易金融部推出了應收賬款、物流融資和服務增值類三大系列主打產品。2007年主攻船舶融資業務,重點推出國際保理、信保融資和物流融資三個特色產品,大力推廣訂單融資、國內信用證、收付寶等創新產品,全面普及網上開證、銀關稅費通電子保函、互聯網托收、風險參與、外匯現金管理等服務增值類產品。同時,通過區域垂直銷售、特色行業營銷、重點產品項目經理制,實施三維營銷模式。
2007年民生銀行事業部改革后的貿易金融部計劃繼續通過應收賬款類、物流融資類和服務增值類三大系列產品,集中力量開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的機電、石油化工、冶金礦產、交通運輸等行業,旨在建立中型企業核心客戶群。 (待續)
本連載內容摘自 《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