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不宜輕言中國經濟回暖

2009-5-9 12: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馬光遠
    在去年年底經濟下滑最厲害的時候,關于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言論就不絕于耳,一些專家不遺余力地苦覓經濟復蘇的蛛絲馬跡,舉凡個別數據稍有 “環比”的好轉,便如獲至寶,視之為率先復蘇的證據。情緒之樂觀,無不令歐美人士艷羨,以至于吳敬璉老先生對諸如此類動輒就言 “回暖”的觀點感到有些 “莫名其妙”。
    而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關于中國經濟已經率先回暖的判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種情緒。張認為,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特別是3月份經濟指標比前兩個月有明顯改善,在中央和地方刺激經濟政策的有效帶動下,我國經濟已率先回暖,預計GDP增速從二季度開始恢復上升。
    誠然,和歐美等深陷衰退泥潭的經濟體比較,中國經濟一季度的表現實屬不凡,美國GDP下降6.1%,而我們增長6.1%,這一進一出,差距迥然。
    再比如,汽車銷量連續三個月全球第一,工業增速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國家統計局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PMI)連續五個月回升——我們相信這些數據來之不易,但刻意地只看到經濟數據樂觀的一面,回避存在的隱憂,并人為夸大樂觀效應,將之上升到由此判斷中國經濟已率先回暖的地步,不僅對經濟復蘇無益,更有可能誤導政策。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經濟一季度取得的成績,一方面是政府的公共投入和天量信貸支持的結果,另一方面也和金融危機已經漸近尾聲的周期性變化不無關系。個別數據的確在好轉,但反映經濟健康的大部分數據目前并未支持已經率先回暖的判斷,一些數據出現反復:用電量3月份出現了和GDP增長背離的走勢;外貿的嚴峻態勢依然繼續,一季度進出口總額大降24.9%;預計4月份CPI和PPI將連續三個月雙雙在負數運行,屬于典型的通縮狀態;從就業來看,一季度新增就業人員162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21萬人,僅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8%;民間投資意愿依然不強,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沒有根本性改觀;一二月份工業利潤大跌37%,財政增收困難加大。
    這些嚴峻的數據提醒著我們,在投入型的刺激政策下,經濟下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但輕言回暖顯然為時過早。對于中國經濟的現狀,多一份憂患、多一份理性,沒有什么壞處。目前要做的不是沉醉于一個季度的數據漂亮,不是刻意去尋找率先復蘇的 “萍蹤俠影”,看到一點蛛絲馬跡就預測經濟率先復蘇 (比如,有些學者竟然把廢品價格的回升 “欣喜”為中國經濟復蘇的新證據,這是很滑稽的),而是更應該看更長遠的效果。
    的確,正如很多學者所言,目前這種完全依靠投入的粗放型政策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政策資源是有限的,政策的效果是邊際遞減的,天量信貸和政府支出可以創造產出,但很難產生客觀的利潤及吸納足夠的就業人數,在政府主導下甚至有可能使資源流入那些本來已經過剩的產業,將中國經濟再次引入滯漲的陷阱。
    如何啟動民間投資,如何使中小企業徹底解困,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的真正轉型,如何推動關鍵領域的改革,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如此眾多的難題,需要學者們貢獻他們的智慧。在經濟仍未回暖的困難時期,學者、媒體也更應秉持良知,進忠言、出良策,而不是在浮躁的空氣中扮演預言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