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經濟區將成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2009-5-6 22: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務院常務會議前日原則通過《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下面簡稱《意見》),按照《意見》要求,海峽西岸經濟區(以下簡稱“海西經濟區”)的建設要重點做好包括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高起點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跨省區域合作、先行先試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等7個方面。
這是國務院繼今年初和上月底分別發布《2008—2020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后,又一個統籌區域發展的國家級戰略試驗區。
海峽西岸經濟區最終能夠獲得怎樣的具體政策支持還留待下一步明確,不過,有關專家認為未來將海西區打造成為兩岸經濟合作和試行對臺開放政策的試點平臺應無疑義,并且未來發展的長遠目標或將是包括海峽兩岸在內的“海峽經濟區”。
■專家解讀
亮點
對臺新政策的試驗區
一些新的對臺開放政策可能在海西區先一步試行。這些可能的政策包括:臺商及其企業在大陸經營獲得更進一步的國民待遇;兩岸金融合作和交流在海西區域內先行嘗試。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李保明教授表示,現在海西經濟區內不缺乏產業園區載體,比如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兩岸農業試驗園區、臺灣農民創業園區等都已在海西經濟區內成立。我想可能比照國家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支持,即不直接給予財政、稅收或者其他方面的政策優惠,但是允許海西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先行先試,大膽創新提出改革措施,然后轉化為政策向中央申請,中央政府再對其進行確認。”李保明認為,直接給予地方政策支持已經不符合國家總體戰略發展規劃,也不利于區域協調發展。
其中有關海西的經濟、社會發展措施可以自己推動,而一些新的尤其是對臺的開放政策可能在海西區先一步試行。
李保明認為這些可能的政策包括:臺商及其企業在大陸經營獲得更進一步的國民待遇;兩岸金融合作和交流在海西區域內先行嘗試。
“海西經濟區可能做出一些政策突破。臺商在內地經商所遇到的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社保、醫療和加入一些社會團體等或將松動放開;另外,之前臺商在內地開辦企業需以外資企業身份進行工商注冊登記,不能注冊開辦個人獨資企業,這些都有可能在海西經濟區內獲得特許待遇!崩畋C髡f。
上月26日,兩岸兩會(海協會與;鶗)在南京簽署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金融合作協議、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協議并就大陸資金進入島內投資達成共識,這被視為兩岸支持海西經濟區發展的前期鋪墊。
李保明說,金融合作也是兩岸關注的焦點。目前《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已經簽署,下一步將是兩岸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間進一步商談,而商談完成后兩岸金融監管備忘錄(MOU)也有望近期簽署,如果爭取將兩岸金融業的試點放在海西的話,臺灣銀行業、保險業甚至證券行業都有可能率先登陸,這也是海西發展的重要契機。
亮點
承接兩岸產業轉移
據福建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鼓勵、支持臺商投資高新科技園區,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帶,使之成為承接臺灣高新技術產業與技術轉移的載體是此次國務院支持意見的一個亮點。
李保明表示,由于海西經濟區特有的對臺區位優勢,未來承接臺灣產業轉移應該已是預料之中,而且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兩岸需要加強產業對接和互補,同時產業轉移也是臺灣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海西經濟區正好作為這種合作平臺。
據了解,福建省有關部門已經在考慮引入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的發展模式與管理機制,在福建創建科學工業園,此外還將推進與臺灣在金融、電子信息、機械、石油化工、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合作。
有分析認為,在對臺經貿方面,海西的運輸優勢是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所不具備的,兩岸“大三通”后,只需幾個小時便可橫跨臺灣海峽,海西對臺臨港工業、石化產業等等都有很強的吸引力。
“這對臺灣來說也是很好的機遇!鼻迦A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巫永平認為,臺灣的石化產業目前就面臨很大壓力,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利于臺灣石化產業更好轉移。
另外,海峽西岸經濟區目前已成為大陸承接臺灣產業轉移的最活躍地區,此次《意見》也提出海西經濟區是“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要求海西區“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高起點發展特色產業”。這被相關人士解讀認為,兩岸未來將在制造業方面實現更為深入的產業對接。
亮點
輻射長三角和珠三角發展
有關專家表示,從國家層面來說,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除了促進兩岸經貿合作,也有利于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進一步協作,更有利于構建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新通道。
記者了解到,福建省正在通過加快高速公路、鐵路和港口群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形成服務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和沿海經濟發展的新的通道。
以鐵路為例,面向中部腹地,福建省今年新開工建設贛龍鐵路復線、京福高速鐵路福建段、漳州港尾鐵路;連接長三角和珠三角,今年3月,福建第一條沿?焖勹F路———溫福鐵路全線鋪軌貫通,同時福廈鐵路正式進入鋪軌階段,這是我國東南沿海鐵路的一個重要部分,向北可以直通杭州、上海,繼續往南連接正在加快建設的廈深鐵路,縱貫我省潮汕地區并最終達到深圳市,東南沿海鐵路建成后,海西經濟區連成一片,將出現一個新的沿海3小時經濟圈。
對臺資源豐富的潮汕地區或許將擁有新的角色———未來海西經濟區與珠三角地區實現對接的“橋頭堡”。記者了解到,汕頭已經要求圍繞國家海西規劃做好實施配套工作,在土地利用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等方面,與海西發展規劃銜接;建設海西區域南翼的重要交通樞紐,把汕頭建成對臺“三通”主要口岸。
專題撰稿(除署名外)
本報記者楊小亮
遠景展望
形成“海峽經濟區”
在李保明教授看來,海西經濟區獲批的意義并不止于成為拉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引擎,進一步的,隨著兩岸經貿合作更加深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完善,最終形成橫跨海峽兩岸的“海峽經濟區”也并不遙遠。
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也指出,海西經濟區的長遠發展目標,是成為包括海峽兩岸在內的“海峽經濟區”,其GDP總量有望比肩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
記者了解到,現在學界提出“海峽經濟區”的概念認為,海峽經濟區是以臺灣海峽為紐帶,以海峽兩岸經濟互補性、地緣臨近性以及文化同源性為背景,以兩岸經濟功能性一體化發展為基礎、兩岸經濟機制性一體化為共同愿景的經濟區域。
李保明表示,去年兩岸實現了三通,根據測算,從海峽西岸到海峽東岸最近的距離乘坐快輪只需3—4個小時,無論是貨物還是人員往來都十分便捷,隨著大陸與臺灣經濟關系進一步正;,海峽兩岸經濟整合是必然的趨勢。
可以設想,如果海峽經濟區構建形成,將是構建兩岸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直接暢達的溝通管道,無論是臺商企業還是大陸企業都可以在兩岸自由往來經營,產業鏈也更加順暢,企業在海峽兩岸布局更為緊密。
臺灣業界
樂見海西經濟區發展
新華社臺北5月5日電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討論并原則通過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對此臺灣工商界人士予以高度關注并大多持樂觀其成的態度。5日出版的臺灣各大報紙均對大陸將“力挺海西”的消息進行介紹和解讀。臺灣《經濟日報》載文稱“國務院力挺海西,將端牛肉”。
有業者認為,未來如果海峽東西岸進行合理的產業分工、互補有無,將可結合成一個更大的經濟區,使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順暢,其產業經濟發展不僅可以挑戰長三角、珠三角,更可以藉此提升彼此的影響力。
四大行業受益海西區開發
○港口、機場最直接受益○基建將帶旺建材和工程機械業○物流業將長期發展○房地產市場亦受惠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使得海西經濟開發成為繼“珠三角”、“上海雙中心”之后,又一個國家級區域經濟發展熱點板塊。
在兩岸經濟合作升級的大背景下,福建因為與臺灣一水相隔,加上文化相近,因此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此前臺資繞道香港,舍近求遠到珠三角、長三角發展的格局會因此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福建有望成為臺資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基地。福建師范大學校長、博導李建平說,海西區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之后,中國又一大經濟區域和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海西經濟區將成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其實,早在2007年,福建省政府就出臺了《海西經濟區建設綱要》,提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先進的制造業建設,推動產業升級,同時全方位地發展商貿與金融。根據規劃,未來將以福州、廈門和泉州作為三大中心城市并賦予不同的功能定位。首先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今后四年,福建高速(6.84,-0.10,-1.44%)公路平均年投資300億元以上,建成“兩縱四橫”主干線;港口年投資近100億元,2012年將形成3個億噸大港;此外還將完成“兩縱三橫”的鐵路網絡建設和以福州、廈門國際機場為主,干、支線機場相結合的空港布局。
此前的4月29日,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周勇表示,發改委正在牽頭制定關于支持福建省建設海西區的若干意見,將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帶;構建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支持福建電力建設,尤其是新能源發電。與之對應的,今年以來,部委層面對福建省的扶持力度有增大之勢。包括將福建煉化70萬噸二甲苯項目納入國家產業振興規劃,鐵道部和福建省確定合作建設十大鐵路項目等等。
四大行業受益
光大證券昨日發布報告指出,海西經濟區的開發,將對福建及周邊省份的四大行業帶來投資機會。
首先,港口、機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福建是大陸與臺灣“三通”的橋頭堡。為了保障“三通”的順利展開,對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的需求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推動相關行業迎來大的發展機遇。隨著“三通”的不斷升級,大宗商品的海運和人員的空運將推動廈門港、廈門機場業務的快速增長。
其次,大規模的基建對建材行業和工程機械行業帶來利好。海峽西岸經濟區開發,需要大規模提升福建省的公路、鐵路的建設水平,從而能夠輻射全國。國信證券指出,基礎建設中所建的橋、涵洞多,對水泥、鋼鐵的需求量極大,必然會帶動相關產品的需求。
再次,物流業將獲得長期發展。隨著海西經濟區開發的深入,福建制造業將成為臺灣制造業轉移的重要基地。而制造業的發展,又需要高度發達的物流業的支撐,這必然會拉動福建公路、鐵路運輸和倉儲業的長期發展。此前珠三角、長三角相關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就是福建物流業今后發展的方向。
最后,房地產市場也會受益于經濟的發展而獲得長足發展。除了廈門,福建房地產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缺乏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是福建房地產市場欠發達的主要原因。隨著海西經濟區開發的展開,房地產市場將成為福建一大支柱產業,并帶動水泥、鋼材市場的發展。
福建板塊個股聞風大漲
在當前臺海形勢發生積極變化的背景下,海西經濟區的建設無疑面臨著廣闊空間。福建板塊上市公司也引發了市場的無限聯想,受《意見》經國務院討論并原則通過的消息影響,海西板塊個股昨日集體走強,成為市場中的一大看點,漳州發展(6.63,0.26,4.08%)、三木集團(4.95,0.45,10.00%)、福建水泥(8.29,0.25,3.11%)、福建高速等封于漲停,三鋼閩光(9.98,0.00,0.00%)、廈門國貿(14.37,0.08,0.56%)、廈門港務(11.14,-0.26,-2.28%)、建發股份(11.84,-0.14,-1.17%)等個股漲幅居前。
從行業來看,物流業表現最為搶眼,福建高速、漳州發展漲停,廈門港務、廈門空港(17.29,-0.21,-1.20%)和廈門國貿的漲幅都超過5%。
建材行業的福建水泥早早被封于漲停;廈工股份(7.70,-0.02,-0.26%)也是以漲停位置開盤,此后有所回落,收盤報漲5.03%;三鋼閩光早盤一度沖上漲停,收盤漲4.18%。
福建板塊的房地產業也受益海西經濟區開發而集體上漲,三木集團強勢漲停,建發股份、陽光發展(11.69,0.19,1.65%)、旭飛投資(6.90,0.12,1.77%)、上實發展(16.24,0.03,0.19%)等都有不錯的漲幅。
東海證券策略研究員王凡表示,由于海西板塊近期漲幅并不高,因此本輪反彈將有望延續。不過,私募人士董海平告訴記者,游資對海西板塊的炒作也十分猶豫,建議投資者不要追高。
本報記者田志明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臺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分別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范圍涵蓋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并依托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截止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內已包括福建周邊的浙江溫州,廣東梅州、潮州、汕頭以及福建福州、廈門、泉州等共計23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