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環境會更加艱巨 看“危墻”之下的采購
2009-5-27 14: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容易被忽略的機會往往是最好的機會。
眼下,影響供應商采購的內外部因素越來越多。采購部門面臨著各種業務要求,包括提升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導致采購經理們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當整車企業的危機蔓延到零部件行業,很多弱勢零部件企業因整車企業壓款而境況日下。
危墻之下,何以應對?羅蘭.貝格最近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給出了答案。
三明治中的奶酪
盡管供應商已經在提升內部運營效率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企業利潤降低的危險信號依然時時響起,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供應商在汽車價值鏈的角力中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夾縫式狀態,正如同夾在三明治中間的奶酪。
從上游原材料行業來看,由于行業整合的緣故原材料提供商的議價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對供應商的利潤空間造成壓力;從下游整車廠的角度出發,產能過剩也正在導致競爭越發激烈、利潤空間日益稀薄。據估計,全球范圍內存在3000萬輛的產能過剩(其中500萬輛在中國。)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市場消費能力的萎縮也讓整車廠倍感頭疼。中國的主要整車廠商已經將2009年的銷售增長預期從原來的20%降低到5%左右。盡管中國已經開始通過降低購置稅來刺激市場需求,但從長期來看其并不具備顯著的促進作用。作為應對困境的策略之一,整車廠商紛紛開始設立目標和計劃來削減采購成本。例如,上海大眾計劃在兩年內縮減20%的采購成本;華晨汽車也將成本縮減戰略作為重中之重,并已經開始著手調整和優化其供應商網絡。
利潤降低,使得供應商仍處于被動的夾縫式狀態,正如同夾在三明治中間的奶酪。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市場環境會更加艱巨:在羅蘭.貝格全球范圍內展開的調研中,73%的受訪者認為零配件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在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中,不斷變動的原材料成本、越來越多的低成本國家采購和行業并購整合被視為供應商所面臨的三大主要挑戰。
羅蘭.貝格的中國汽車行業中心總監霍夫曼博士認為,有效地降低采購成本是供應商維持利潤水平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他們研究發現,原材料成本占供應商總收入的54%。另外,除了單純削減原材料成本,采購流程的整合重組也可帶來額外的成本節約。
羅蘭.貝格通過對150位國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高管進行調查與訪談,通過研究這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購行為,發現了一些目前特殊時機下的市場機會及其應對策略。
被忽視的機會
通過評估旨在削減原材料成本的關鍵采購模塊的執行情況,羅蘭.貝格發現,盡管很多降本的方法對于改善利潤水平有直接作用,但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認為這些方法并沒有被充分利用。
羅蘭.貝格分析專家認為,有效降本有六個關鍵模塊,它們的額外降本幅度在2%和20%之間,但這些對削減成本高度有效的方法并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它們既是問題所在,也是機會所在。例如高達69%的受訪者認為迫切需要優先對材料品類管理戰略進行優化。高效的成本削減手段未盡其用,原因何在呢?
首先,因為材料品類管理戰略模塊中的四個主要方法的執行度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盡管眾多公司內部對材料分類管理很清楚,也具備了一定的數據透明度,但材料品類管理戰略實施起來仍遇到很多困難,例如在內供外銷決策分析和標準化分析上存在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