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深圳經濟特區綜合改革方案發布

2009-5-27 14: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備受關注的《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綜改方案”)昨日正式發布,深圳的目標定位再次出現新表述。 
根據綜改方案,深圳將積極研究將經濟特區范圍延伸至深圳全市,解決“一市兩法”問題;同時,熱議多年的“行政權三分”改革也將啟動;而方案原稿中關于“聯手香港打造‘全球性金融中心’”的提法,最終沒有出現。 
“六區四市”藍圖 
昨日,在關于深圳綜改方案的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勤表示,國務院5月6日的56號文件正式批準了深圳綜改方案,這標志著深圳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綜改方案中,深圳被定位為“六區四市”,即爭當科學發展的示范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自主創新的領先區、現代產業的集聚區、粵港澳合作的先導區、法治建設的模范區,強化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設國際化城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 
這也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9年來,其目標定位的最新表述。 
此前的1990年,深圳提出綜合性經濟特區和外向型、多功能的國際性城市;1995年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性城市;2000年提出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世界園林式花園城市、社會主義法制城市和現代文明城市;2005年提出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和國際化城市等定位。 
這次新的目標定位涵蓋了過去的所有內容,又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標。 
根據深圳市政府提供的資料,最近三年,深圳在有關機構關于兩岸四地的200個地級以上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都居內地城市第一位。 
不過,許勤同時表示,深圳當前也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挑戰,這需要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進改革開放來解決。 
解決“一市兩法”難題 
綜改方案提出,要整合立法資源,實行政府規章的集中起草,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同時,積極研究將經濟特區范圍延伸至深圳全市,解決“一市兩法”問題。 
目前,深圳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953平方公里,其中經濟特區面積僅為396平方公里,很多特區政策并不適用于面積更廣的“非特區”區域。一個城市兩種體制,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特區內外發展極不平衡。一方面造成特區內面積太小、可供經濟開發用地不足,另一方面則導致特區外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相對滯后,城市化程度不高,降低了深圳的整體競爭力。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行政管理學系主任倪星認為,一個城市兩種體制,這是一種政治分隔。目前特區內的發展空間已經受到制約,而特區外與特區內的發展差距又有所擴大,如果現在不加快特區內外一體化,更不利于深圳的長遠發展。 
深圳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楊立勛向CBN表示,特區版圖擴張是深圳推進特區內外一體化的客觀要求。他認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深圳特區內的發展空間已經受到了制約,而特區外的發展狀況又明顯與特區內有落差。擴張將有利于深圳充分發揮特區的整體功能。 
楊立勛說,關于特區版圖擴張的呼聲一直未斷。“珠三角提出了一體化要求,而如果在深圳市內都尚且實行兩種政策,那是說不過去的。另外,深圳是粵港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特區內外的融合事關粵港合作的未來,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資源來發揮作用。”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馬敬仁也對CBN記者表示,深圳綜合配套改革如果能夠更好地融合特區內外,將進一步突出深圳大特區的功能。特區內外應該在城市總體發展戰略、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享受共同的地位和政策。 
“行政權三分”改革再啟 
許勤介紹,深圳綜合配套改革將在六個方面實施重點突破,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到經濟體制改革,再到社會領域體制改革、自主創新體制機制、以深港合作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體制、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體制機制等。 
其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位于首位。4月12日,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在接受CBN等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深圳將加快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探索力度,當前是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通過行政改革推動綜合體制改革。 
按照深圳綜改方案提出的要求,深圳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重點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管理體制,按照職能有機統一的原則,優化政務流程,整合政府機構,完善大部門管理體制,實現政府職能、機構與人員的合理配置。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實現決策相對集中,執行專業高效,監督有力到位。 
這意味著,曾經備受關注卻一度擱淺的深圳“行政權三分”改革將再次啟動。 
深圳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蒙敬杭說,深圳進行的“行政權三分”,是按十七大里行政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的要求,在政府層面進行的決策權、行政權和監督權的三分,目的是解決過去部門行政職能重疊的問題。“行政權三分”是職能上的“三分”,在機構設置上,則按大部制的要求進行統籌。 
此前,2003年深圳就已經進行過“行政三分”的體制探索,但最終不了了之。楊立勛表示,當年“行政三分”流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與部分媒體和社會輿論把“行政權三分”誤解為“三權分立”有一定關系。 
馬敬仁曾是深圳“行政權三分”制度的主要設計者。他向CBN表示,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是深圳改革的當務之急。因此,加大行政管理體制、法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是完全有必要而且應該的。 
倪星向CBN表示,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互制約協調的“行政權三分”是大部制執行的基礎。他稱,深圳計劃試行一種決策委員會制度,即以分管副市長為核心成立“決策委員會”,將各個職能部門歸口到委員會下,再設立監察委員會,以此形成“行政權三分”制度。 
馬敬仁認為,“行政三分”五年前雖然未獲實施,但在體制、社會層面、政府內部、社會監督、NGO、社區建設等方面都鋪墊了很多,目前實施的條件已經成熟。 
未提深港“全球性金融中心” 
讓外界深感意外的是,此前深圳聯手香港打造“全球性金融中心”的提法,最終未在綜改方案中出現,而代之以:加強與香港功能互補,共建深港國際大都會,推動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等“四大中心”。 
深圳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蒙敬杭在接受CBN獨家采訪時透露:“原來初稿是提五大中心,但由于與香港方面溝通之后,他們對‘全球性金融中心’的提法比較敏感,所以就沒有提,深港合作其實是四個中心。” 
深圳政研室經濟處處長吳思康認為,定位全球性目標非常宏大,需要世界公認,這和國際性的不一樣,就金融中心來說,世界也只認同紐約、倫敦和東京,香港也只能算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因此,這個定位稍顯謹慎。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勤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深港合作提出了八項主要內容。一是加強金融合作,積極開展粵港澳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提升深港在全球金融競爭中的地位。二是加強海港和空港合作,加快深港機場合作進展,進一步加強深港在高端航運服務領域的合作,打造世界級的港口群。建設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的物流樞紐,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多式聯運中心和供應鏈管理中心。三是加強深港的商貿合作,創新商業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商業貿易、展示推廣、旅游休閑功能的世界級商貿中心。四是加強深港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成為中國文化和創意產品走向世界的先鋒。五是加強深港社會、科技、教育、衛生領域的合作。六是加快推進深港城市規劃、交通、信息、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對接和建設,加快深圳居民往來香港的便利措施。七是加快推進前后海地區規劃建設和體制創新。八是健全深港澳打擊走私的合作機制。  
九方面推金融改革 創業板居首 
根據綜改方案,深圳金融改革創新將從九個方面進行。  
一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積極支持在深圳設立創業板。二是探索在深圳設立本外幣債券市場。三是大力發展期貨交易。四是支持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機構在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及行業監管要求的基礎上,創新金融品種和經營模式。五是積極探索房地產、高速公路、碼頭、電力等資產證券化。六是加快發展金融后臺服務產業,建設輻射亞太地區的金融后臺服務基地。七是積極探索發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八是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民營中小銀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九是探索建立加強金融監管的有效模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