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海西成區域經濟布局新棋子

2009-5-26 22: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浪拍兩岸,潮涌海西。國臺辦主任王毅近日宣布的8項對臺經貿新政策,是近年來大陸單方面推出的惠臺措施中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廣、也很可能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此舉不僅會對提振臺灣地區經濟、改善島內民生及幫助大陸臺資企業渡過難關發揮積極作用,而且還將有力推動兩岸經濟關系格局向更高層次轉變,強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勢頭。

  8項惠臺新政不僅是對臺灣地區經濟的“雪中送炭”,更把兩岸投資關系由原來的臺灣地區對大陸的單向格局轉變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動局面,使兩岸經濟關系由過去的不正常狀態向基本正常化方向大步邁進。

  5月14日,《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

  “從珠三角、長三角到環渤海,我國沿海地區發展戰略都做了部署……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利于進一步發揮福建比較優勢,培育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地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在福建省考察時,強調了海西區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中的戰略地位:海西已成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之后,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海西戰略也逐步從地方決策上升為中央決策,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全國戰略。

  立足成為海峽經濟區

  2004年1月,在福建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時任省長盧展工亮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首次完整、公開的亮相。

  隨后,這一東接中國臺灣地區,南北承珠三角、長三角,輻射周邊地區的發展規劃引起海內外矚目,“海西”也隨之成為福建省熱度最高的名詞。

  2005年10月,在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寫進了“兩岸關系”部分。2006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對福建省此戰略構想予以肯定。

  此后,海西建設獲各部委大力支持。國家發改委派出代表團到福建調研海西問題;鐵道部投資1000多億元修建溫福、福廈等數條大鐵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馬了多條高速公路和多個港口建設項目……部委和央企紛紛與福建簽署協議書、備忘錄,支持海峽西岸建設。

  全國各界對海西經濟區的發展也寄予了厚望。福建師范大學校長、博導李建平說,海西區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之后,中國又一大經濟區域和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在今年的兩會上,民革中央提出了構建范圍更大的“海峽經濟區”、“第四增長極”。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日前表示,海西經濟區的長遠發展目標,是成為包括海峽兩岸在內的“海峽經濟區”,其GDP總量有望比肩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

  對臺交流先行先試

  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王開明指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大陸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

  誠如此言,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地,中國區域經濟在決策層的精心布局下,已呈現多極發展、齊頭并進的態勢。而海西經濟區的獲批,表明中國區域經濟改革發展的棋局上,再添重要一子,中國的區域經濟改革多了一塊“試驗區”。

  此前,國家先后設立了深圳、珠海、廈門、汕頭等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渝“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圈的“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等。

  區域經濟專家、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伍新木認為,國家出臺扶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雖然有各區域之間相互競爭的因素,但也有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幅員遼闊,中央的資源是有限的,發展經濟就必須考慮區域特色。中國理想的目標是找出一條符合區域特色、布局特點的經濟發展道路。

  “海西經濟區的主要特色就是對臺交流,即以經濟交流為主軸的各項交流活動。”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海西經濟區將會被賦予一些對臺交流先行先試的政策,比如在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方面,福建可能會先開通;在產業對接方面,有可能賦予海西經濟區更優惠的政策,準入門檻會更低;在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方面,海西區也都會跟進。

  四大定位引發展熱潮

  “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已成為大陸承接臺灣產業轉移的最活躍地區,”全國臺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何希灝表示,“正是得益于中央與地方對臺商的優惠政策,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漳州臺資企業無一家倒閉或停業,部分經營受損的臺資企業從今年一季度末開始也出現扭虧為盈的可喜局面。”

  吳能遠也介紹,中央大力支持福建省和臺灣地區開展農業合作,目前雙方該領域的合作已經富有成效。福建全省成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漳浦市成立了臺灣農民創業園,三明市成立了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等。

  除了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區域定位,《意見》還明確指出,海西經濟區是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對此,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長嚴正教授近日表示,伴隨著《意見》出臺,海西這片熱土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

  “海西服務中西部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的定位,堪稱一箭雙雕。”福建省委黨校產業與發展研究院院長陳明森稱,這個定位不僅是對中西部的扶持,對福建省也是重大利好。腹地太淺是福建省港口物流的瓶頸,今后,福建省的港口資源優勢將在海西交通網的助推下,呈爆發式發展,江陰港等諸多港口將從此前的工業港走向商業港。

  在陳明森看來,“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定位,是對海西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優勢的新提法,將擴大海西的旅游和文化品牌,構建一個高層次的海峽旅游圈,提升海西的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分量。

  福州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志剛教授則認為,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已讓海西走上快速發展軌道。“福建省已著手轉變發展方式,產業調整的方向正朝著電子、石化、科技產業、環保產業、生物醫藥及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方向發展。此次提出的構建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將為福建省下一步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明確目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