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俄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2009-5-25 13: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年來,隨著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中俄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特別是中俄經貿合作已進入快車道。2008年,雙邊貿易額已從2001年的100億美元增長到568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第三大貿易伙伴,俄羅斯則成為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但是,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從2008年11月起,中俄雙邊貿易額開始縮減。為爭取在201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達800億美元的目標,有必要針對中俄貿易收支的特點,提出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推動中俄貿易平穩發展。   一、中俄貿易收支的特點為
  了分析中俄貿易收支的特點,根據協整理論,利用1997~2007年的季度經濟數據對中俄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中國國內實際收入、俄羅斯國內實際收入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根據模型檢驗可知,中俄貿易收支與人民幣有效匯率、國內實際收入、俄羅斯國內實際收入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一)中俄貿易收支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之間存在穩定均衡的長期關系。經測算,中俄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為2.16,大于中日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1.73,遠大于中美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0.38。也就是說,相對中美貿易和中日貿易而言,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中俄貿易收支的影響要大一些,這主要是由中俄貿易的結構特點決定的。根據中國海關2007年11月統計數據,當月中俄工業制成品順差20.17億美元,初級產品逆差10.86億美元,總體順差9.31億美元。因此,人民幣匯率升值必將影響中國對俄出口工業制成品的價格優勢,從而使對俄出口下降。
  (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中俄雙邊貿易收支之間不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因此,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并不能改變中俄貿易順差現狀。中國主要向俄羅斯出口工業制成品,俄羅斯主要向中國出口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級產品,中俄雙邊貿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也就決定了匯率對中俄貿易收支的影響是有限的。
  (三)中俄貿易收支只在初始時期內表現出較輕微的J曲線效應,但總體上基本不存在J曲線效應。馬歇爾-勒納條件指出,一國貨幣的貶值或升值,要想改善而不是惡化該國的貿易收支,其面臨的外國對該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與該國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必須相當充足,即當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時,匯率升值才可能會引起貿易收支惡化。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匯率升值對貿易收支的作用過程并非那么簡單。它不僅關系到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而且存在時滯問題。這就是說,即使是在馬歇爾-勒納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匯率升值對一國貿易收支的影響往往還有一個先改善、后惡化的過程。這便是所謂的“J曲線效應”。中俄貿易收支總體上不存在J曲線效應,表明匯率對中俄貿易收支不存在時滯效應,也再次證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中俄貿易收支影響不大。
  (四)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和方差分解的結果表明,短期內中俄貿易收支具有較小的國內收入彈性和較大的國外收入彈性。較大的國外收入彈性以及較小的國內收入彈性可以使中國在享有較高經濟增長率的同時,保持中俄貿易順差。隨著一國國民收入的提高及高新技術的應用,一國國民收入用于初級產品的支出將逐步下降,而用于能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和更多享受的工業制成品的支出將逐步提高。因此,初級產品具有較小的收入彈性,工業制成品具有較大的收入彈性。中俄貿易收支較大的國外收入彈性也說明中俄貿易結構日趨合理,這與中國海關統計數據是相吻合的。根據海關統計數據,從1997年至2007年,中國對俄羅斯工業制成品出口比例已由36%上升到84%。
  (五)Granger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表明,對俄貿易收支由逆差轉為順差,拉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這說明,2008年以前,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外貿出口拉動的,作為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俄羅斯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全球金融危機對中俄貿易的影響
  (一)2008年中俄貿易回顧。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字,2008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達到了568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中國對俄出口330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中國自俄進口238億美元,同比增長21%。2008年,兩國貿易發展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是中方繼續保持貿易順差。2008年1~11月,中方貿易順差70.7億美元,占兩國貿易總額的13.6%,較2007年有所下降。
  二是兩國貿易的互補性進一步增強。2008年1~11月,中方對俄出口(按HS兩位編碼排序)超過1億美元的商品共有34大類,比2007年增加了9類。中方自俄進口石油及其制品114.6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50.8%;而中方對俄出口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商品19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6.1%。能源產品與工業制成品之間的貿易成為中俄貿易的新特點,這增強了兩國經濟的互補性。
  三是兩國貿易質量明顯提高。機電產品已成為中俄貿易及中方對俄出口的第一大類商品。據中國海關統計,2008年1~11月,兩國機電產品貿易達到117.2億美元,占雙邊貿易的22.5%。中方對俄機電產品出口114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8.5%。
  2008年,盡管中俄貿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雙邊貿易出現下滑勢頭。2008年中俄雙邊貿易增速低于2007年的水平。尤其是2008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和進口都出現了明顯的回落。2008年12月,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出現了37%的負增長,整個第四季度則出現了17%的負增長。盡管中國政府提高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對中俄雙邊貿易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然而,機電裝備、汽車、家電等行業卻仍呈現出明顯的負增長。2009年1月,中俄雙邊貿易呈現總體大幅下滑態勢,出現了42%的負增長,這樣的下滑幅度遠高于中國總體外貿的下滑幅度。其中,中國自俄進口下降了51%,對俄出口則下降了27%。
  (二)對中俄貿易走勢的基本判斷。2009年,中俄雙邊貿易面臨嚴峻挑戰:一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中俄兩國相繼下調了各自經濟發展預期,中國政府預計GDP增長8.0%左右,俄聯邦政府預計GDP增長2.4%~3%,受此影響,雙邊貿易增幅將明顯放緩,特別是對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二是盧布持續貶值,導致中國對俄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降低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三是俄方貿易保護主義呈加劇之勢,這將使中國出口商面臨更大困難。
  基于上述判斷,預計在2009年中方對俄投資類商品出口,如機電產品、鋼鐵制品和建材產品等將明顯下降,而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類商品,如紡織服裝、食品和家具出口所受影響較前者略小一些。
  三、推動中俄貿易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對中俄貿易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給雙方企業造成了一定損失。戰勝這場危機要靠信心、合作和責任。當前,中俄雙方應共同采取務實措施,應對金融危機挑戰,推動中俄貿易平穩健康發展。
  (一)應繼續加強貿易合作,實現兩國經濟的共同增長和互利互惠。中俄雙邊貿易收支在兩國的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非常顯著的互補作用,保持整體貿易平衡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中俄兩國在產業結構、要素稟賦上的差異很大,發展兩國經濟合作關系,可以增加兩國的有效需求,提高兩國的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
  (二)應關注匯率對中俄貿易收支的影響,避免匯率波動風險意識被弱化。有相當一部分的中俄貿易結算是以“人民幣-盧布”的形式進行的,美元匯率在有限的幅度內波動不會對外貿企業進出口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決不能忽視美元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在當前情況下,中俄兩國如果繼續使用美元結算,將會給雙方造成一定的損失。本幣結算不僅能夠大大降低交易時間和成本,而且還可以避免因為美元匯率變動造成的經濟損失。應在適用性和長遠性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中俄銀行間本幣結算的范圍,增加企業抵御匯率風險的能力。
  (三)應繼續堅持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的方針。貿易順差問題的形成并不僅僅緣于貿易,它是由國內產業結構以及國際經濟的總體形勢所決定的,是結構問題在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反映。單純通過貿易途徑或單純通過某一項貨幣政策工具來解決貿易順差均不具備可行性,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因此,中俄雙方要致力于擴大雙邊貿易范圍,要致力于開發雙邊貿易中的新產品,要致力于挖掘在雙方在高科技和農產品等開放程度較低領域的合作潛力。在目前嚴峻經貿形勢下,要提高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需要依賴兩國在新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核電和大飛機領域的合作。
  (四)應密切關注俄羅斯的經濟發展,規避貿易風險。中國企業應審時度勢,及時跟蹤俄政府相關貿易政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整出口商品的結構和數量。此外,中國企業還應堅持合法經營,避免出現貨物被查抄沒收事件,以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五)應抓住機遇,擴大對俄投資。金融危機是一把雙刃劍,既加大了貿易風險,也為對俄、特別是對俄遠東地區投資帶來了一些新機遇。目前,俄羅斯出現五大投資機遇:一是2012年,APEC會議將在俄羅斯遠東城市海參崴舉行,將投資61億美元進行大橋、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俄羅斯“遠東開發規劃”與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劃對接已經到實施階段;三是中俄積極開展能源合作,拉動了中俄石油管道設施建設;四是2014年俄羅斯城市索契將要舉辦的世界冬奧會不僅需要建設一批運動場館,還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五是俄羅斯總理普京上任后,大力改善民生,推動住宅建設,俄羅斯出現房地產開發熱潮。俄羅斯的這些建設,需要大量基礎材料和產品,比如水泥、裝飾材料、家具、燈具等。因此,在目前俄許多企業資金嚴重短缺、某些投資項目成本逐漸下降的情況下,有實力并有意開拓俄市場的中國企業應擇機進行投資,為深化雙方經貿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行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