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闖進內銷新空間
2009-5-23 23: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天,一場外貿大集在南京國展中心高調登場。
在省和南京市外經貿主管部門的組織下,160多家外貿企業“放下身段”,集中展出上千種原本是專供出口的商品。大批慕名而來的市民過足了外貿癮。金鷹、新百等30多家在寧大型零售商場、超市也進了場,與外貿企業展開對接采購。
長期以來,“養在深閨人不識”是普通消費者對外貿商品的最大感受,雖然質量好,但是買不著。于是,那些“出口轉內銷”商品,即便存在瑕疵,也照樣成了熱銷貨。
消費者的“出口貨”情結,其實是外貿內銷的現實商機。
9點鐘開幕式剛結束,國展中心萬余平方米的展廳就熱鬧起來,幾乎每個攤位前都是人頭攢動。南京墨中貿易展示的都是出口歐盟的童裝,款式很新,價格卻有吸引力,最便宜的15元,一款原價189元的毛衣賣49元,顧客不斷。總經理卓石平說,他們公司一直做出口貼牌加工,年出口300多萬美元,國際金融危機使訂單減少了一半,“以前因為外銷訂單來不及做,加之內貿是門外漢,‘兩條腿’實際上只有外銷‘一條腿’,現在必須考慮新出路了。”
南京海欣麗寧服飾展位,同樣顧客盈門。兩位女士和幾十位顧客一樣地認真挑選,一個選了一件人造毛外套,一個看中了一件深色風衣,其中一位女士說,“這個廠的服裝時尚,價格也合理,上次展銷會買了兩件。今天是特地趕過來的。”公司事業四部經理馬明說,做內貿,他們嘗到了甜頭,1月份首次展會成交30多萬元,在太平商場設專柜成交額8萬多,這次又帶了幾十種款式600多件衣服,結果,21日布展時就應顧客要求開始了買賣。
兩組數據足以讓外貿企業心動。其一,今年1月南京市首次舉辦外貿產品展銷會,50多家出口企業展期3天,累計進場顧客超過12萬人,成交1000多萬元;其二,4月10日,首家外貿商品專營商場在太平商場5樓開張,50家外貿企業經營一個月,銷售超過400萬元,是該售貨區域歷史同期銷售額的6-10倍。外貿大集表明,外貿企業做內銷空間很大,同時,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話題也很多。
就展銷會本身而言,尚屬應急之舉。采訪中,多家企業坦言,展會上推出的產品基本是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尾單”、“退單”。一家服裝企業人士坦言,他們公司倉庫里積壓冬裝20多萬件,加劇了資金流和物流的停滯。“國際金融危機中,展銷會為外貿企業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江蘇匯鴻國際集團總裁范迪康說,“但這個平臺實際上是出口轉內銷,真正的內貿,不是這么簡單。”
作為省重點外貿企業,匯鴻集團做內貿已有一定規模。范迪康說,公司做的主要是銷售進口大宗原料產品,而要使自己生產的產品打入內銷渠道還有很多障礙,比如,擔心風險,內貿的商譽風險、道德風險可能比外貿更大,外貿可用信用證結算,而內貿的合作方如果是大企業,通常要放幾個月賬。
對日常生活用品來說,內銷最直接的方式,是向商場、超市等供貨,或自己開設專賣店、門店等終端,這同樣是外貿企業的新課題。卓石平說,外貿企業不懂內貿潛規則,比如進超市、大賣場,先要付進場費、門面裝修費,等等,“這讓做慣了外銷的業務員不適應。”至于專賣店,前提是有品牌,而這恰是外貿企業的普遍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