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保增長”主旋律奏響科學發展最強音
2009-5-22 1: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共旅順口區委
今年以來,旅順口區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一方面立足長遠發展,在區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上提出了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的戰略目標,另一方面認真落實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要求,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今年首要任務,真抓實干,力克時艱,成功緩解了金融危機的壓力,推動地區經濟社會進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一、當前“保增長”任務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
年初以來,在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旅順的區域經濟增長幅度和運行質量都明顯好于預期。一季度,全區共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9.4億元,同比增長16%,增幅高于大連市4.8個百分點。完成一般財政預算收入4.58億元,同比增長22.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億元,同比增長74.3%; 115個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11.6億元,增長39.7%,開工率達到52.7%。實際使用外資3831萬美元,同比增長85.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74.3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內資25.7億元,同比增長50.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3億元,同比增長2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80元,同比增長18.4%,農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5276元,同比增長18.7%。三次產業協調有序發展,工業完成增加值10.9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9.8億元,同比增長31.2%,高于全市增速18.9個百分點;農業完成增加值0.5億元,同比增長6.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6億元,同比增長11%。旅游、商貿等傳統服務業健康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規模不斷壯大。
從這些數據看,旅順口區在中央和省、市宏觀經濟政策引領下,“保增長”的各項措施已初見成效。但是,這其間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跡象。受金融危機影響,地區主導產業經濟效益開始下滑,規模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逐月下降,產銷率為86.9%,同比減少0.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達到18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3家,虧損面近50%。房地產投資同比減少41.3%,商品房施工面積減少6.1%,銷售面積減少31.9%。
二是財政增收壓力逐漸加大。一季度,全區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8億元,增長22.7%,增速比去年同期減少45.6個百分點;各項稅收完成3.64億元,同比增幅僅為0.9%,其中營業稅減收7748萬元,同比下降57.4%。
三是項目推進速度不夠理想。由于缺乏類似保稅區、高新技術園區這樣的優惠政策支持,加之土地資源緊張、項目資金短缺、動遷難度加大等問題制約,全區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僅完成年計劃的8.9%。已開工的48個重點項目中,工業項目12個,僅占25%;房地產投資下降幅度達43.5%。
四是群眾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由于部分失地、失海農民和大批應屆大學畢業生加入競爭隊伍,進一步加劇就業難問題。全區失業人數增加705人,失業率增至2.5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6%。
二、完成全年“保增長”任務的幾項必要舉措
第一,主動進行戰略調整,理清地區發展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旅順要在危機中完成“保增長”任務,必須著眼大局,順勢而為,主動調整發展思路。首先要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當前旅順面臨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三大機遇:一是即將實現全面開放,二是“五點一線”戰略升級為國家戰略,三是國際資本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加速向中國轉移。我們必須在危機與機遇的碰撞中把準看穩,轉“危”為“機”,確保實現“保增長”目標。其次要及時調整戰略布局。把旅順的發展放在全市、全省、全國乃至整個東北亞經濟格局中去認真考量,進一步明確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努力打造全域城市化發展先行區、高新技術和臨港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國際航運中心功能承載區、高品質濱海生態宜居區、東北亞旅游和文化產業發展熱點區。再次要突出地區發展特色。立足自身的后發優勢、生態優勢、科研和人才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創意產業、旅游文化產業;立足獨特的岸線資源和得天獨厚深水港資源,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提升裝備制造業發展檔次;立足連通南北的交通區位優勢,發揮煙大鐵路輪渡和土羊高速公路的輻射帶動作用,著手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加快發展港航運輸、物流等現代服務業。
第二,千方百計抓大項目,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一要重點抓好項目引進。全力搶抓中央、省、市擴大內需和旅順全面對外開放的機遇,搶抓國際經濟重心東移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資本、企業外溢的機遇,主動出擊,多管齊下,進一步深化招商引資的成果。強化重大項目招商、重點產業招商,廣泛爭取、精心篩選,通過引進更多更好的項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要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探索多種方式幫助企業拓展融資規模,突破重點項目的資金瓶頸;嚴格落實區級領導包重點項目責任制和機關干部聯系項目制度,深入實施各部門聯合辦公,做好經常性的項目跟蹤協調,確保項目早日落戶、開工和投產。三要繼續優化服務環境。結合旅順全面對外開放,繼續完善政府的服務方式,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真正實現一條龍服務和并聯審批,用旅順獨有的工作模式打造一流的政務服務品牌。
第三,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一是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繼續完善中科院旅順科技創新園和龍頭高新技術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兩個園區加快引進域外有實力的科研機構,爭取多出成果,早日孵化、投產和量產。二是壯大臨港產業發展規模。加速推進旅順羊頭洼港擴建工程和雙島灣臨港產業園的規劃建設,依托中遠造船等大型造船企業,引進船用柴油機等關鍵配套項目,推動造船和海洋工程設備制造業盡快形成規模。三是加大現代服務業扶持力度。強化跨海滾裝輪渡的運輸功能,爭取恢復旅順至龍口、旅順至蓬萊的客滾航線;突出發展商業地產、旅游地產、總部樓宇經濟,將房地產業打造成永久性稅源;嘗試引進金融、物流、信息中介、會展服務等新型業態,全面優化服務業的行業構成和整體水平。四是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水平。通過內部挖潛,推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通過資本市場的成功運作,幫助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風險抵御能力;通過發揮今岡船務、華銳重工等龍頭企業的骨干作用和對上下游產業的集聚作用,加快培育產業集群,保證地區擁有充足的稅源。
第四,用足用好現有政策,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緊密結合旅順實際工作,深入研究和落實中央、省、市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加大溝通力度,爭取把遼寧“五點一線”和大連高新園區、保稅港區的相關優惠政策延伸至旅順。落實好現有的相關扶持政策,對企業實行靠前服務、主動服務,全力放大優惠政策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針對旅順現有的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存量現狀,制定和落實相關的優惠政策,把更多的人才和資金吸引到旅順。針對物流業、金融、信息等特色產業的發展需求,在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旅順實際制定出臺相應的長期和短期發展規劃以及支持企業融資等相關扶持措施,為此類新興產業的引進和壯大培育政策土壤。加強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溝通聯系,督促金融機構在爭取貸款規模、爭取政策扶持上下功夫,更多關注中小企業和出口企業的資金需求,進一步增強對企業在資金信貸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在“保增長”的同時全力促進社會和諧
第一,著眼于擴大就業,大力“保民生”。金融危機對民生領域最大的沖擊是就業。我們必須從就業入手,通過“保就業”來增加群眾收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最終實現“保民生”目標。要加大就業投入,強化對農民工轉移就業的公共服務,加大對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力度,通過穩定收入來源保證居民的基本消費能力,激發“保增長”的民間力量。積極探索多種過渡性就業,鼓勵扶持自主創業,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社會服務業,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在“保就業”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城鄉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和低保制度,深入解決好困難群眾就醫和子女就學問題,加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的進度,真正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保,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第二,著眼于促進和諧,大力“保穩定”。依托平安區建設,把化解各種矛盾糾紛作為重點,把目光瞄準金融危機沖擊下形成的“失業潮”、“返鄉潮”,瞄準受危機影響較大的領域和群體,結合開展黨員干部“進千家門、知千家情、解千家難”實踐活動,堅持不懈地開展不安定因素排查,妥善解決好企業改制、征地拆遷、企業裁員、社會保障等歷史和現實原因引發的社會矛盾。嚴厲打擊涉黑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及合同詐騙、非法集資等經濟犯罪活動,維護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加強應急處置工作,完善重大群體性事件處置預案,做好應對復雜局面的充分準備。
第三,著眼于可持續發展,大力“保環境”。進一步加強對項目的環保審批監測,把好對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項目的環保審批關口,強化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對企業日常生產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督檢測。抓住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加強對傳統產業的環保改造,同時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對符合國家拉動內需投資方向、滿足環保準入條件的重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把環保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大力扶持。建立健全環保監督的民意監測機制。通過加強信息公開,把一些與群眾生活關聯度高的項目環評工作向社會公布,鼓勵公眾參與,強化對環境保護監督的社會透明度。
發展之路無坦途。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們將在上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沉著應對,銳意進取,確保地區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努力開創旅順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全新局面!
(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