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亞洲貿促機構積極應對危機

2009-5-22 1: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屆年會重點探討了在當前背景下,貿促機構怎樣幫助工商界渡過難關,并進一步討論了各機構務實的合作計劃和設想。

  (一)注重展覽功能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通過國際貿易展覽會創造商機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廣和市場渠道,因此,泰國、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促進機構都把增加展會場次、提高展覽會效能、舉辦聯合展會、減免展臺和服務費用等作為最重要的危機應對手段。

  香港貿易發展局圍繞展會的招展和運作制定了總金額為12000萬港幣的經濟援助計劃,具體措施包括:支出8000萬港幣與航空公司和酒店合作,吸引買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客戶,參與貿發局舉辦的30余場貿易展覽會;支出4000萬港幣,為每家參加2009年香港貿發局舉辦的展覽會的展商,提供價值2000港幣的消費券補貼。消費券可用于租用香港貿發局提供的展臺、在線推廣、雜志廣告、參加實踐小組和培訓班等服務。有超過20萬家香港企業將直接從這項措施中獲益。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為提升展會效率制定了新會展機制,包括邀請更多的私企參與大型工商會展、保證展會內容和效率、向買家提供金融支持、幫助澳門企業參加大陸交易會等。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為本地中小企業提供參展資助的補貼額,最高可達展位租金的60%。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TREADKOREA2009是一個持續一年的貿易促進活動,總共包括大約400場展覽和貿易活動,2009年上半年的活動大約占60%。

  (二)豐富市場信息

  及時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政策信息、市場信息和商業機會信息,是貿促機構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重要方式。

  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通過代表處向企業提供及時的市場信息、經濟形勢信息、與長期發展有關的投資策略,以及澳大利亞本土的經濟情況,從而幫助企業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角度進行思考。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還將研討會以及商務俱樂部(下屬機構)活動中搜集到的企業問題與顧慮及時反饋給政府有關部門,其國際性反饋機制對于政府在困難時期進行決策有很大幫助。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對內與廣東省簽訂新合作協議,分享政策、行業和產品信息;對外與歐盟簽訂了三年合作計劃,建立“歐洲-澳門合作研究所”,進一步擴展信息網絡。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建立了“尋找買家中心”,通過機構網絡24小時為企業服務。

  泰國出口促進局每個月都通過和企業溝通來了解企業困難,并以跨部門合作的方式解決(如與銀行、保險公司聯手幫助企業解決信用問題)。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充分利用自身的國內外網絡資源和研究實力,在網上向企業提供特別的信息服務。

  (三)共享海外網絡

  通過海外網絡支持和指導本國企業應對危機,是亞洲貿促機構的普遍做法。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海外分支辦公室項目(JISA)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沒有能力開拓海外市場,或者在進一步開發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需要額外支持和咨詢服務的中小企業。企業可以將該公社的海外網絡用作自己的分支辦公室,并得到該公社提供的全部市場服務。2008年度接受該項服務的企業為1650家,2009年預計可以達到2050家。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東京總部和110個分支機構及海外辦事處(日本37家,海外73家)設立海外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協助站,提供咨詢服務。另外還設立了專門的咨詢熱線電話。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增加了大陸各代表處的員工人數,以開拓潛力巨大的大陸消費市場。

  (四)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各貿易促進機構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手段更加豐富,內容涉及品牌建設、財務管理、知識產權、國際眼光、物流航運等幾乎整個價值鏈。

  韓國優質保證標志是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專為韓國出口產品和公司設計的,以幫助韓國中小出口企業提升品牌形象。2008年獲得該標志的公司有30家,2009年為200家,預計2011年將有500家。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設立了旨在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海外營銷、降低物流成本的海外物流中心,目前已經建立的物流中心有17個,分別設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本年度還計劃建立圣保羅、新加坡和西安等3個物流中心。泰國出口促進局也在嘗試通過加強貿易物流建設,幫助企業減少出口成本和步驟。

  貿易金融聯盟由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發起,主要目的為出口商及其海外買家提供貿易融資和保險,并向中小出口企業提供一些特殊的保險、擔保和金融服務。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認為,該項服務對于出口企業取得持續性成功非常重要。

  (五)貿易與投資共同推動

  國際貿易與對外直接投資之間具有密切的聯動性。為更好地促進國際貿易,越來越多的貿促機構被同時賦予了促進投資的職能。

  2008年7月,經澳大利亞政府批準,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內部新增了投資促進部門。將貿易促進與投資促進結合起來是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應對衰退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于2006年設立全球部,幫助韓國企業走出去。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為有意進軍海外市場的投資者提供包括投資環境說明會、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公司建立等內容的一站式服務,還建立了海外投資支援中心(設在代表處)、海外投資信息系統和海外投資呼叫中心。

  (六)加強重點行業扶持

  為使有限資源發揮更高效能,很多貿易促進機構根據政府產業、宏觀調控原則和整體商貿戰略,來確定重點支持的行業。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重點支持汽車零部件行業,幫助韓國企業與世界各地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配對。

  2006年至今,已促成了韓國企業與通用公司的價值14億美元的合同。“綠色”、能源、軟件、文化等產業也都是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重點支持的。

  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將清潔能源視作未來產業,引導本國公司發展清潔能源,并開發了豐富的促進活動,如在商務俱樂部北京2008項目中組織高級清潔能源代表團對北京、廣州等地進行訪問;2009年3月組團赴美國和智利推介澳大利亞清潔能源產業等。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重點支持新興行業發展,如旅游、衛生保健、生物技術、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等。促進臺灣地區食品和農產品國際化也是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

  (七)開拓新興市場

  各貿促機構一致認為做大市場是應對危機的關鍵。臺北世界貿易中心提出“瞄準中國國內市場,開拓發展最快的新興市場”,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提出“要擴大市場、創造市場,努力引導企業獲得新的機會”,泰國出口促進局通過組織活動和培訓說服企業轉向新興市場,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努力“通過品牌建設和特許經營創造新市場,抓住新機遇”。

  與會代表提出,做大市場有兩層含義,一是開發新興市場,擴大市場份額;二是涉足新領域,創造新市場。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認為,新興市場即BRICs(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巴西、俄羅斯),具有最具經濟活力、人口眾多、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市場模式、多元文化、M型社會、全球制造業基地等幾個特征;泰國出口促進局鼓勵泰國企業赴東南亞,如老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進行投資;香港貿易發展局針對不同的市場制定了不同的發展策略:對俄羅斯、中東和歐洲市場,應以推廣金融服務為主;對中東和南亞市場,應以發展商務支持服務為主;對建筑業迅速發展的迪拜市場,應以提供相關服務支持為主;對蓬勃發展的湄公河地區,應以提供其亟需的貿易便利化服務為主。

  (八)各具特色的危機應對機制 
 面對金融危機,亞洲各貿易促進機構不僅努力發掘傳統促進工具的潛能,而且結合自身優勢創造出一些全新的高效促進工具,或者在政府支持下,推出一攬子危機應對機制。

  商務俱樂部是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的一項創造性開發商機的模式。該項目以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為平臺,通過舉辦一系列聯誼活動以及與體育比賽相關的活動,來促進國際商業交流。參加該項目的澳大利亞公司在欣賞精彩體育賽事的同時,可以獲得提高國際商務視界的機會。迄今為止,BCA已幫助澳大利亞公司達成了價值17億澳元的貿易和投資成果。

  新成活計劃是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于2008年9月至2012年底實施的出口促進計劃,總預算85億新臺幣(約合19億元人民幣),具體措施包括擴大出口融資和保險、加強與中國大陸和其他新興市場的合作、促進銷售、吸引境外公司與臺灣進行貿易。此外,還包括幫助臺灣地區企業在新興市場(中東、南美、東歐和中歐、俄羅斯、中國大陸等)發展、提供增值服務和海外買家信息、品牌建設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