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深港與上海搶金融中心對中國有好處

2009-5-22 1: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昨天下午,香港科技大學社科部教授、哈佛大學博士丁學良應深圳大學高級研究中心之邀,在深大舉辦了一場題為《從區域競爭看深圳的“比較優勢”》的演講。之后,深圳大學副校長李鳳亮與丁學良教授就“深港五大中心”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報獨家采訪。
“建金融、創新、創意中心是巨大挑戰”
記者(以下簡稱“記”):上海獲批“雙中心”后,“深港地區”最近也獲得了國務院批復的“五大中心”———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在兩位看來,五大中心您更為關注哪些?哪些落實起來難度更大?
丁學良(以下簡稱“丁”):中國最容易做到的,一是物流,二是貿易,這與硬件有關,是看得見的東西,國內各級政府一直比較重視,這方面我不是很擔憂。
但另外三個中心———金融中心、創新中心、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對中國是巨大的挑戰。如果深圳在這個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成為國內大城市的一個樣板。這三個中心要辦得好,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社會環境,這樣才能吸引好的國際性人才。
李鳳亮(以下簡稱“李”):我對創新中心非常關注。機制對創新非常關鍵,以華為為例,它一年的專利申請量在全球企業中排第一,它內部有個創新激勵機制,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我認為,深圳作為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市,同時也是邊境城市,及早實現了高科技的轉型,在深圳“一區四市五中心”的三個定位中,創新中心非常關鍵。我認為,改革創新應該成為這個城市的靈魂———因為改革就是為了創新!
此外,我對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中心也非常關注。在這方面,深圳應該充分利用邊境城市的優勢。
“上海離香港還很遠”
記:深港五大中心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金融中心。在兩位看來,深港金融中心與上海金融中心的關系是怎樣的?
丁:競爭關系!競爭不是說兩個是對頭,而是誰更好誰就占上風。一定會“搶”,而這個“搶”是有好處的!坦率地講,上海要想趕上香港,是很遙遠的,但我希望上海與香港比,因為這對中國整體是有好處的。
上海有沒有一份市場化經營、敢于批評政府、足夠商業化的報紙?如果有這樣一份報紙,那么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就等于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深港和上海誰能先走幾步,誰就會更有優勢。
李:上海有它的優勢,它有老牌金融帝國的根基,包括上海的普通市民都是全國炒股最早、比例最高的,服務意識也很強。我的一個澳門朋友在上海考察金融合作,注意到一座28層樓的消防通道,看到里面貼的都是油畫,扶梯也一塵不染,這就說明上海人做事精細、考慮問題周到,讓人放心。
深圳能否在金融改革方面形成一定的制度優勢,對將來金融中心地位是否穩固甚至能否確立來說都非常關鍵。另外,深圳要做好金融中心,一定要打好香港這張牌,光靠自己肯定做不了。
三個“自由”保障深港金融優勢
記:為建設好深港的全球性金融中心,深圳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做準備?
丁:深港一體在國際金融上的比較優勢是誰也搶不走的。而這個優勢最重要是要有三個“自由”的保障:一是資金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流通;二是資訊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透明的流通;三是高級人才的自由流通。法律和政策必須要推動資金、資訊、高級人才的自由流通。
深大將重點發展相關專業
記:深港確定合建五大中心后,深圳大學在相應學科上是否會采取一些措施?
李:深圳四大產業包括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產業,金融也是深大的熱點專業之一,深大在創校之初就開設了相關專業。無論是從政府發展的戰略需求、現實需要,還是從學生就業的可行性來考慮,我們都會重點發展相關專業。
五大中心需要的人才未必都來自本土,但我們的人才有我們的特色。深大的學生執行能力、創業能力非常強。目前,深圳正在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并且在加快深港高等教育合作,我們會在課程設置方面、教師引進方面進一步改進。
-相關丁學良:
深圳有四個“非優勢”
丁學良教授普通話很不標準,但語言生動、肢體語言豐富,邏輯清晰。他雖然早在1984年即到美國求學,并多年在美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地工作,但14年前就曾到過深圳大學。在昨天下午的講座中,他總結了深圳的四個“非優勢”:
一.“法治”只是目標,不是現實,應朝著從“官大”向“法大”的方向努力。
二.深圳的信息流通在全國可以說排在第一位———香港電視、報紙容易看到,直接到香港也很方便,但深圳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對全國有長期、大面積影響的印刷或電視媒體。
三.到現在為止,深圳的高校在質、量兩方面都遠未滿足這座城市的需求。
四.深圳沒有利用好可持續的比較優勢,其關鍵在于3個“T”:Technology(技術)、Talent(人才)、Tolerance(寬容度,指文化是否多元、包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