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中國式物流的暢想

2009-5-22 1: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式物流的暢想 
  專訪中物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聯席主席葛榮和
  誰能想到,風生水起的中國式物流的概念竟然發端自一個人的夢想,成型于兩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多年以來,葛榮和的心中一直涌動著夢想家的沖動。如今,這樣的沖動已經上升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激勵著他在中國各地奔波,鞭策著他不斷地把中國式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的理念傳達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聽到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振興物流行業的計劃之時,我興奮極了。那一刻,我知道,我們期盼了很久的,充滿憧憬的這一天終于到來了。” 葛榮和興奮地揮舞著手臂。“眾所周知,《規劃》對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有長遠推動作用,對整個產業生存環境升級更是起到直接作用。而目前,我們所從事的中國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就是與國務院《規劃》精神高度一致的物流項目。這對我們來說,是難得的機遇啊。”
  談及中國式物流的緣起,葛榮和說,那個發端就是韓慶云在1995年的那次考察。韓慶云,廣東吳川人,17歲起就在商海中摸爬滾打,在成功與失敗中,練就了一雙雄鷹般的眼光。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萌發了一個偉大創舉。 坐在寬敞氣派的會議廳中,中物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聯席主席葛榮和動情地講起了董事局主席韓慶云的故事。1995年,韓慶云在美國洛杉磯考察,當他來到郊外一個占地300多公頃的物流中心的時候,目睹著巨大的倉儲設施和井井有條的配送場景,他被深深地震撼了。 “這個龐大物流基地服務于周邊500平方公里以內的所有的企業,完全起到了區域流通節點的作用。節省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了物流的價值。” 葛榮和感嘆道。盡管那一次,他并沒有和韓主席同行,但在那以后兩個人無數次的談話、激蕩思路的時候,這個故事都曾被屢次提及。一個物流夢想,就此深深地植入了兩個人的心間。而實現這個夢想,則成為了糾纏他們許久的心靈的焦灼。
  “從那以后,在中國構建類似的大型物流中心的想法,就深深地印在了韓主席的心中。而他的這個夢想也感染了我,使我最終成為了這個事業的參與者和操作者。”那以后,經過多次的考察,對比日本、美國、德國的物流業態和管理經驗,經過了多年的積淀、總結和補充,中國式物流的理念逐漸在我們的梳理中成型了。
  “簡單地說,中國式物流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整個流程中創造了一套流通與物流一體化的模式。一體化工程的創新性對國家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具有的聚合效應與整合效應上。”像是在加重自己的語氣,葛榮和的手在空中畫出幾個圓圈。“通過體系的聚合效應,吸引大批企業、經銷商、代理商的參與,實現供求端與需求端的快速匹配和直接交易,減少流通中間環節,加快企業產品流通速度,縮短企業供應鏈周期。同樣,通過平臺的聚合效應,以商流帶動物流,并通過貨源與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有效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從而降低其供應鏈總體成本,提高我國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在葛榮和心中,中國式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這條彩帶將聯結起全中國的物流產業。
  碰撞心靈的交談
  等待是漫長的。2008年5月,在韓慶云主席的廣州寓所里,兩個人終于進行了一場“碰撞心靈的交談”,那一次,韓主席把這些年來縈繞在心中的夙愿全盤傾訴出來。他動情地對葛榮和說:“我們是該下決心的時侯了,我要集中一切資源去實現這個夢想,你有沒有決心把夢想變成我們的目標,與我共同去博一次。”那一刻,葛榮和也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就是在那時堅定了信心,不管有怎樣的困難,都要把中國式物流的事業進行到底。”做事一向雷厲風行的葛榮和肩負著重托和使命立刻開始了項目的啟動工作。2008年10月。當兩個人在北京金地中心的辦公室里再次見面的時候,項目已經是箭在弦上,引而待發。韓慶云主席針對項目啟動面臨的困難和經濟危機所帶來的沖擊,再次做出了明確的指導。他鼓勵大家“在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希望,化危機為機遇。”
  事實證明,韓慶云主席的判斷是正確的,如今,隨著《規劃》的出臺,許多物流人的困惑和猶疑都成為了過去。“我們的團隊就象一部機器,每天都在高速地運轉。” 剛剛從南方飛回來的葛榮和,第二天又要馬上飛到長春去,但他的臉上卻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在中物聯集團的會議室里,掛著幾張巨大的彩圖。其中,中國式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營運網絡分布圖和東北亞國際采購物流城概念規劃圖顯得尤為突出。兩張圖上,用各種色塊交織出一個悅目的藍圖。它所描繪的是早在兩會的精神貫徹之前,中物聯集團已經嘗試和推進的符合我國國情和行業特點的創新物流項目。
  2008年9月4日,東北亞國際采購物流城項目通過第四屆東北亞博覽會這個平臺,正式落戶長春。這一投資達150億元的項目是吉林省歷史上最大的招商引資物流項目,更重要的是,這個輻射東北三省乃至東北亞地區的物流城將對區域內的流通方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東北亞國際采購物流城將采用全新的模式,即:依托龐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時依靠電子商務建立起強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實現網上網下高度有效、無縫結合的一體化系統。打造運營網(全國360個服務網點)、空網(中國物流聯盟網)、基地網(全國七大一級物流連鎖基地)三位一體的規模化、綜合化、集約化、立體化的服務模式,以綜合一體化的創新價值服務理念,讓物資在合適的時間、地點、距離以合適的價格進行有序、有效地流轉。”葛榮和指出,物流早已經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簡單的幾臺車,幾個倉庫就做起來的產業了。
  2009年5月,東北亞國際采購物流城即將破土動工。建成后,將包括樣品展示交易中心、現貨銷售中心、倉儲中心、工業加工區、總部經濟區、鐵路集散港、公路集散港、航空集散、東北亞各國商業特區、保稅國防港等。“長春作為東北三省的腹地、東北亞地區的地理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區域優勢。”葛榮和興奮地說。“中國式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擬在全國成立7個一級物流基地,長春基地將是第一個樣板工程。”
  在葛榮和心中,中國式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這條彩帶將聯結起全中國的物流產業。 “在開拓國際市場上,將中國眾多商品集合起來,形成組團優勢,以較低的流通成本將這些產品輸送到歐美市場、新興市場以及國際上一些欠發達市場,擴大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相對提高產品價格和盈利能力,幫助中國實體經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及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式物流的未來 
  幾年前,一場私下里的論戰曾經在兩個物流業的資深人物間爆發。爭論是圍繞著第六方物流的概念展開的。持肯定觀點的葛榮和認為:如今的物流行業已經從簡單的貨物代理發展為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流聯動的綜合行業,各種資源的集合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追趕并超越時代,去做好大物流的事業。”
  持不同觀點的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首席顧問丁俊發。丁俊發認為,現今中國物流行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甚至在簡單的流通領域都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亟待解決。在這樣的前提下,提出第六方物流的理念似乎為時尚早——當務之急,是理順各種資源,做實內功。
  其實,這樣的爭論是見仁見智的。兩個人不同的觀點卻殊途同歸地指出了中國物流行業中所普遍存在的問題。事后,兩個人都陷入了更深層面的思考。英雄惜英雄,那以后,丁俊發力邀葛榮和在各種物流的高峰論壇上做主題發言,很快,他也以顧問的身份加入了一體化工程的項目組,成為了這項事業的積極的推動者。
  在中國做一個物流人,需要堅強的毅力和不斷學習的能力。的確,物流的門道和學問非常精深,而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實在大得驚人。據相關數據測算,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88.8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增幅同比下降8.1%;物流業增加值完成約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幅同比下降5.7%;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5.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增幅同比下降3.5%。由此可見,物流業的前景不容樂觀。而這,恰恰是物流業振興規劃出臺的原因之一。 通過數據不難看出,物流行業的深度優化結構還是個巨大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實施中國式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實現流通與物流一體化運行模式,將大量的企業及其產品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實現一次交易,一次運輸,一次交付,一次結算,有效降低企業商品流通過程中的交易成本、物流成本和資金成本。”以具體的措施,支持我國的實體經濟的發展。 葛榮和介紹說。
  在第17次中國物流專家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何黎明也曾經表示,金融危機對物流業的影響正在進一步加深,2009年有可能是中國物流業發展30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中國物流業將進入增長趨緩、結構調整階段。客戶要求高、運營成本高,市場波動大、經營風險大,服務價格低、企業利潤低,將成為總的基調。 
  “物流業自身是振興不了經濟的,它本身不能創造任何價值。只有實體經濟振興之后,物流業才能從中受益。”在各種場合,葛榮和都在大聲疾呼。因此,中物聯集團的關注點是在創新上,他們知道,只有創新,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之道。
  做大做強物流,信息化是關鍵。只有在信息對等的前提下,通過運用物流管理、先進技術和專業化服務轉變企業的運行模式,降低全過程的綜合物流成本。通過企業的物流管理、流程再造以及物流企業的組織化服務,在物流網絡化、規模化支持下,才能夠提高物流整體和相關環節的運行效率。
  葛榮和指出,長春項目這150億元的投資雖然可以帶來2000億元的大市場,但這也僅僅是一個嘗試,只不過是中物聯打造大物流的鏈條上的一環而已。建成后,東北亞國際采購物流城將和交易平臺依靠電子商務建立起強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網上網下高度有效結合的一體化系統,打造規模化、綜合化、集約化、立體化的服務模式。

“四流聯動”的精髓 
  和自己的導師與事業伙伴韓慶云一樣,葛榮和也經歷過來自國外同行的巨大震撼。早在2002年,葛榮和與韓主席在新加坡考察當地的物流項目時,也被那個小小的島國在物流上的投入和氣魄所折服。隨之而來的是一種震撼所帶來的焦慮和改革的沖動。“差距是巨大的,但機遇也是同樣巨大的。” 葛榮和說,那以后,他義無返顧地走上了一條振興和改革中國物流行業的崎嶇之路。
  “當今時代,我們必須運用現代流通與物流理念來解決經濟發展問題,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高度整合與共享,加快經濟運行速度,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提高我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并幫助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 葛榮和說出的是“四流聯動”的精髓所在。
  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四流聯動”已經形成了“中國式”物流體系的支持理論。
  事實上,中物聯的物流產業計劃是雄心勃勃的。該集團計劃在全國建設7個大型樞紐基地,36個二級基地和360個三級基地以及若干個網點。在未來,將構建全國統一的采購與物流一體化的三級平臺體系(附全國商流一體化規劃、全國物流一體化規劃、全國第三方支付模式規劃、全國質量建設規劃);建立和發展以電子商務門戶網站為主體的信息平臺;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國、輻射國際的保障與服務體系,最終形成以平臺為主體,信息為紐帶,體系為支撐的新型商品流通與物流體系,真正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互動”。
  隨著理論的成熟,夢想已經越來越清晰。中國式物流與采購一體化創新工程的各項工作已經按計劃展開。“實現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在當前形式下最急迫并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推動我國流通與物流領域的模式創新。中國式物流與采購創新工程不僅僅是要建立覆蓋中國內陸市場的流通與物流創新體系,而且體系還將延伸到歐美市場以及其它新興市場,并全力開辟新的國際市場。” 葛榮和的言語中流露出十足的自信。
  如今,葛榮和把心中的沖動比喻為源動力。“沖動,可以支持一個人投身一項事業,義無返顧;而信念,則是支持他不畏前路的坎坷,不斷前行的力量的源泉。”在葛榮和與他所領導的中物聯團隊身上,我們看到,這樣的沖動和信念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正煥發出絢爛的光彩。(司萬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