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農村物流科學發展的八大關系(上)

2009-5-20 23: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李學工
    面對當前經濟環境,以政府所倡導的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萬村千鄉”工程以及《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等精神為指導,并貫徹與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之精髓,不論對加速我國物流業的集約化發展進程,還是對農村物流同樣具有戰略性指導意義。在《規劃》中,“一體化”概念出現的頻率最高,竟達到5次之多,充分體現了現代物流一體化與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高度吻合。盡管“規劃”是一個粗線條發展導向性的方針、政策,落實到農村物流業的具體層面上,還需要各地區消化和細化其精神和宗旨。因此,農村物流作為九大工程之一,前所未有地被列入到《規劃》中,如何應對現有經濟環境,前瞻性地預見農村物流調整和振興中可能引發的諸多問題與矛盾,亟須正確處理其十大關系,并成為我們目前亟待探索的重點課題之一。
    農村物流泛指農村地域上包含有三次產業在內的有關對其生產、交換、分配及消費等環節所涉及所有“物”空間位移的總稱。它既涵蓋了農村經濟活動中所有物質要素的合理流動,也包括農村物流資源在地域空間、技術信息、基礎設施、供需市場及產業組織等所構成的產業體系。總之,為農村生產、生活和其他經濟活動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務的產業組織所構成的服務體系,內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體系結構,且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服務體系中一個基礎性和關鍵性板塊。因而,農村物流作為地域物流涵蓋了農業物流、農產品物流及工業品物流和城市物流在其結合部區域范圍的活動,農村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區域物流的重要執行載體和 “后勤保障系統”,更是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加速器。
    一、城鄉物流一體化的互動關系
    孤立地談農村物流的發展顯然是片面的,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進程中,農村物流不可能獨善其身,必須將其與城市物流一并納入物流業整體的調整與振興規劃當中。首先,需正確處理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兩者之間的關系,必須回答農村物流發展的重點、目標及其在城鄉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等問題。毫無疑問,農村物流發展的重點是圍繞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協調與整合農村物流資源,實現其技術的現代化,信息綜合系統化,資源要素整合化;目標是實現城鄉物流一體化,即包括城鄉物流互動一體化、資源配置一體化、信息共享一體化、業務流程一體化、規劃設計一體化、工農業產品流動一體化、要素職能一體化等。其次,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需要農村物流的同步發展和齊頭并進,是“城市包圍農村”,抑或是“農村包圍城市”呢?顯然都不是最佳對策,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的關系協調上,需實現“雙管齊下、協同跟進”的戰略,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狀況,農村物流長期以來粗放型發展及投入不足,不僅影響城鄉聯動發展,而且影響物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效益。
    因此,我們需倡導城鄉物流的整體規劃和協調發展,在物流業的調整與振興規劃實施中,如果沒有農村物流,城市物流的延伸和可持續發展是不完整的;反之,農村物流必須保持與城市物流的互動謀求發展,即借此以縮小城鄉物流的差距,消除城鄉物流協調發展的瓶頸,降低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總體物流費用和成本,實施城鄉物流互動發展,加快城鄉物流一體化進程。
    二、農村物流與農業物流、農產品物流的關系
    農村物流、農業物流、農產品物流是不同層面的概念和問題,它們既是“三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在內涵上特有的范疇。其概念和內涵依次排序為農村、農業和農產品物流,農產品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農產品的商貿物流或銷售物流;農業物流有涵蓋了農產品在產前、產中及產后所有的物流活動,換言之農業物流和農產品物流是農村物流的子集;農產品物流又是農業物流的子集。但是它們三者各自發展的重點不完全一致,農產品物流可理解為農產品的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且需要根據產品特點而建立起農產品的冷鏈物流系統,以提高其附加值和增值體系;農業物流是圍繞農業經濟活動中發生的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及農產品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物流理性空間移動,并伴隨著農業產業化進中的所有物流活動;而農村物流則是囊括了農村所有經濟活動所涉及的物流職能,具體說來既包括農村第一產業的農業物流,也包括農村的鄉鎮制造加工、建筑等行業所需要的物流活動,甚至也涵蓋了農村第三產業所需的物流服務活動。三者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有利于我們透視其關系。這就是為什么“規劃”只提到了農村物流,而沒有直接提到農業物流和農產品物流。
    科學發展農村物流,實際上涵蓋了加快發展農業物流和農產品物流,前者是從農村經濟社會的全局出發,建立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物流大系統及綜合物流體系,而后兩者則是考慮局部的優先發展。農村物流涉及的面更廣,從長遠來看農村物流的整體布局,既要避免由于各地方及其物流產業組織無序規劃而導致的重復建設現象的發生,應將三者置于農村經濟社會整體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實施統籌規劃建設,還需考慮與農業和農產品物流的效率效益而進行協作與分工的設計,也要兼顧農業物流和農產品物流在其各自領域運作特點和流程再造及升級等問題。以農村物流統領全局,農業物流和農產品物流整體要素資源須服從農村物流的整體規劃,還需在物流職能上體現其服務范圍的特點和要求。總之,既要做好三者的協作與分工,還要構建農村、農業和農產品物流的一體化發展整體框架,更要將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融為一體以實現無縫對接。
    三、農村物流與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關系
    農村物流擔負著農村地域范圍所有經濟活動的物流職能,必須與農村國民經濟發展中所有相關產業的生產、流通、分配及消費等環節相配套,以建立大市場、大流通和大物流的發展格局,凸顯其在農村綜合服務體系中的核心與基礎地位。而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則是包含傳統農業經濟活動中的所有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的商流活動——所有權轉移,如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農業生產資料、農民生活資料及最終產品——農產品的商流活動,還包括了農村工業、服務業等領域商品流通的商流活動。農村物流系統要保持與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同步和協調發展,下活整盤棋,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商物分離,形成雙輪齊趨,互為依存、互為推進的發展格局,最終實現農村商品流通體系、渠道、結構等方面的優化與升級。
    在農村鄉鎮工商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拉動下,農村商品流通模式憑借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利用電子商務、網絡銷售、批發和零售商業業態的創新及批發市場的升級、各類農產品交易或流通中心、遠程交易及農村合作組織的崛起,使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發生了悄然變化,流通渠道與結構的變革與更新,特別是在城鄉商品流通體系的對接中,與商流漸入快車道的情形相比,農村物流還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甚至拖延了農村商流的發展速度和效率。因而,現實環境要求農村物流從傳統的產業或行業中剝離出來,亟須研究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特點和需求特征,建立與其發展相配套物流及供應鏈系統,適應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客觀需求,使農村商流體系與物流體系之間做到并駕齊驅,相互之間在行業內又能形成良好的社會分工。農村物流不僅在空間布局、網點分布、流程設計、資源整合等方面適應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發展的各個環節和步驟,而且還要隨著農村商品流通渠道與結構的變革而不斷調整戰略與策略。所以,農村物流與農村商品流通體系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互為聯動和制約的關系,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重點發展農村物流為導向,從而加快對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全面提速。
    四、農村物流與農村一二三次產業的聯動關系
    《規劃》中明確強調物流業在調整與振興中,必須要與制造業聯動,謀求共同發展。農村第一、二、三次產業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條件,是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貫徹到農村物流的科學發展上,必須落實農村物流與農村工業、農業、服務業之間的聯動發展,互為生存條件和基礎,不僅體現出農村物流業對第一、二、三次產業的拉動與帶動作用,而且更要突出農村物流與農村所有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以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及其國民經濟發展的均衡發展與和諧發展。既要保證農村物流發展的總體水平和規模,還要兼顧農村第一、二、三次產業的特點進行統一部署和規劃。
    總之,農村物流一方面要隨著農村第一、二、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而不斷調整,盡快從農村各產業中分離出來,加速農村物流的產業化、社會化、市場化進程,完成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根本性轉變,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與節奏;另一方面,農村物流與農村第一、二、三次產業聯動中,做好對三次產業的市場調研,分析各產業用戶需求特征,了解與掌握用戶的業務流程與程序,以及生產、流通、分配及消費各環節的物流需求分布和特性,加強在技術、信息、市場供需等方面的溝通交流,提高產業間聯動的效率與效益。總之,農村物流不論是對促進農村經濟與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還是與第一、二、三次產業的協調與相互促進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穩定、持續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待續)
    作者簡介:李學工,曲阜師范大學運籌與管理學院教授,物流科學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近年主要研究領域:農村物流、農產品物流、港口物流等領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