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五)
2009-5-20 23: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
供應鏈金融的國際實踐
國際銀行業供應鏈金融業務高速發展的基礎,在于供應鏈全球化引致供應鏈成員的流動性緊缺,并由此帶來的核心企業的財務供應鏈管理的特別需求。
1.核心企業(買家)為了美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盡可能地延遲將供應商的供貨計入自己名下,比如采用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的模式。
2.由于核心企業的延遲存貨,供應商需要低成本的資金渠道來補充流動性。
3.由于核心企業向分銷商不斷壓貨,分銷商尋求盤活自己的大量庫存的資金占用。
4.外包導致的產業空心化,使得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賴以支持自己融資的實物資產越來越少。
5.發展中國家承接國外訂單的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苛刻的融資環境,高成本的融資或資金鏈緊繃的問題,導致供應鏈產品成本上升,或供應商退出。
6.核心企業的強勢地位,使得國際結算中賒銷逐漸代替了信用證方式,供應商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收窄。
根據Demica公司的研究報告(2008),發達國家供應鏈金融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
1.2007年,各家銀行通過供應鏈融資手段發放的授信平均增長了65%。2007年初,只有9%的公司啟動并運行了供應鏈融資計劃,而2008年4月,已經有14%的客戶開始運行供應鏈融資計劃,而且另有24%的客戶正在評估供應鏈融資提供商的解決方案。因此總體而言,有38%的公司已經運行或正式準備推出供應鏈融資計劃。
2.一半以上的大銀行認為,最有條件及最可能從供應鏈融資方案中獲得流動資金正面效應的行業包括:零售(82%)、汽車(75%)、制造(74%)、電子(70%)、食品及飲料(62%)、制藥(61%)、批發(56%)、重型裝備(53%)以及科技(51%)。
3.盡管次級抵押貸款也是一種資產支持類的貸款,并且從2007年以來出現了大問題,但是64%的大銀行表態仍將繼續通過它們的資產支持貸款的平臺(ABCPconduit)運營供應鏈融資服務;另有60%的銀行認為,其他細分市場出現的不良,不會影響其在供應鏈融資市場的拓展計劃。
4.80%的大銀行認為,供應鏈金融產品對于商業銀行業務的差異化競爭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認為,供應鏈金融業務有助于推廣銀行的某些高端技術服務和金融服務,比如電子發票。一些歐洲的主流銀行普遍認為,在未來的兩年中,銀行向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增長速度將遠遠高于傳統的授信額度。
墨西哥國家金融開發銀行(Nafin)的“生產力鏈條”計劃
墨西哥國家金融開發銀行(Nafin)通過在線方式為中小供應商提供保理服務,是供應鏈反向保理 (reversefac-toring)融資的成功范例。所謂反向保理,是指保理商所買斷的應收賬款的對家是一些資信水平很高的買家。這樣,銀行只需要評估買家的信用風險就可以開展保理,而授信的回收資金流也直接來自于買家。
該保理項目被稱為 “生產力鏈條(ProductiveChains)”計劃,旨在構筑大買家和小供應商之間的低交易成本和高流動性的交易鏈。“生產力鏈條”使融資困難的小供應商得以憑借它們對大買家的應收賬款進行流動資金融資,并且通過將大買家的低信用風險替代小供應商的高信用風險,從而降低小供應商的融資成本。
從2001年9月“生產力鏈條”計劃開始實施以來,到2004年中,Nafin已經和190家大型買家(大約45%是私人企業)和超過70000家中小企業(總計150000家供應商參與)建立了生產力鏈條。有20家國內的銀行和獨立的金融機構參與其中。從開始到2004年,該計劃共開展了1100萬筆保理,每天約4000筆業務,其中98%是與中小企業的交易。通過這個計劃,Nafin在市場上的保理份額從2001年的2%,上升到2004年的60%(見圖)。
GE和太平洋資產融資公司的
存貨代占解決方案
存貨代為占有解決方案 (Invento-ry-ownershipsolutions)是一種新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這種方案令供應商能夠以低于一般流動資金貸款的利率獲得融資,從而減輕由于買賣雙方融資成本差異帶來的流動資金壓力。在供應商需要保持的在途存貨數量巨大,或者供應商在買家的壓力下不得不持有大量存貨倉儲設施的情況下,比如供應商代買家持有庫存模式(VMI),存貨所有權解決方案為供應商提供一個新的資金來源。
GE公司最近推出了貿易分銷服務(GETradeDistributionService),旨在盤活供應鏈中存貨所占用的資金。GE從供應商那里購買存貨商品,當商品在運輸途中或在倉庫里的時候,GE擁有對這些商品的貨權。當買家(如核心企業)需要提貨的時候再將存貨出售給買家。GE公司運用記載有在途數據的信息管理系統來管理這項服務。相關的協議條款經過了嚴密的設計,目的是避免在買家最后沒有提完貨物的情況下GE淪為最后的貨主。通過這項服務,GE公司為供應商提供了庫存實時變現的途徑,規避了存貨積壓產生的資金占用。
另一個案例來自于太平洋資產融資(PacificAssetsFunding,PAF)公司,該公司已經從事了多年的存貨代為占有業務。除存貨盤活服務之外,它的經營活動更像是一個貿易公司,包括安排運輸、儲藏和清關。PAF與GE公司存貨代為占有服務的不同之處在于:GE公司的服務要求買家具備投資級別 (invest-ment-grade),而PAF只要能夠合法取得對商品的所有權,便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有選擇地與資信水平不高的買家合作。
摩根大通銀行:實體供應鏈和金融供應鏈的聯姻
2005年,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一家物流公司Vastera,并在亞洲組建了一支新的物流團隊,專門為供應鏈及分銷鏈提供金融服務和支持。此舉被行業內專家譽為“實體供應鏈和金融供應鏈的聯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現金管理服務商,摩根大通銀行的資金清算部門在全球的美元清算業務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現金管理與供應鏈貿易融資是兩項相輔相成的銀行業務。新組建的JPMorganChaseVastera公司提出的價值宣言是:為進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務,妥善解決跨境貨物運輸中日益增加的各種挑戰和風險,包括由于不充分的進出口信息和文件傳遞延遲引起的運輸耽擱、違反國際貿易法規遭受的政府罰款,以及由于供應鏈中的缺陷導致的現金流問題等。
在為全球供應鏈中主要的結算環節(包括收付貨款、支付運費、支付保險費、支付關稅等)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摩根大通銀行可以自動獲得各類貿易相關數據。而利用運輸單據制作和管理的自動化,Vastera原有的流程和技術有力地支持了“實體貨物”的跨境流動。
這項收購通過提高貨物運輸信息的可視度,為整條供應鏈提供了更高水平的金融工具和更多的融資機會。跨行業的并購打破了廠商、物流公司、銀行通過互不關聯的系統及流程分別參與供應鏈中物流和資金流的格局。通過整合不同的平臺,實現互補、創造合力,摩根大通銀行希望在供應鏈融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與戰略并購相反,也有不少銀行選擇將貿易融資的后臺操作外包,以集中更多的資源強化貿易融資業務中的核心部分。如英國巴克萊銀行與荷蘭銀行簽訂了特殊協議,將其貿易服務的操作環節外包給荷蘭銀行處理,自己則保留了與客戶聯絡、客戶關系管理、客戶數據分析等功能。與摩根大通銀行相同,巴克萊銀行也看到了在貿易融資方面的巨大業務機會,但是它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通過后臺操作外包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操作差錯,增加操作風險的可控性,從而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開展貿易融資技術平臺的構造,提高在服務及客戶關系管理方面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