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機遇加快區域產業對接
2009-5-16 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趨勢。
探尋區域經濟發展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一些中等城市完全可以借勢周邊大城市加快發展步伐,深圳、東莞依托港澳而崛起,昆山、蘇州借力上海而騰飛……
與京津山水相連的承德,置身于京津冀"經濟圈",借勢京津,趕上新一輪的發展浪
潮,已經成為我們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性選擇。
A
機遇:前所未有
過去京津在要素配置上具有絕對優勢,與周邊合作的積極性很低,甚至刻意阻止生產要素的溢出外流,與周邊基本上是競爭關系。有限的合作更多的是停留在紙上,停留在企業層面,政府間合作僅限于水資源和環境建設領域。
這幾年,北京城市定位發生轉變,產業結構正在升級,一部分產業需要轉移到周邊地區,對周邊尋求合作的內在需求不斷增強。今年4月,北京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大對周邊地區發展的支持帶動力度,并建立北京支持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財政支持機制,用于支持與周邊地區開展產業合作、技術服務、勞務技能培訓等。
從天津看,盡管還沒有完全達到像北京這樣大規模產業轉移的時候,但天津被國務院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不符合定位的產業也在轉移,尋求合作的要求也逐漸迫切。
因此可以看出,京津對周邊地區的態度正在發生積極變化,輻射帶動作用會越來越強,這無疑為我們承德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盡管承德有區位優勢,如果不主動去爭、去拼、去搶,再好的區位和優勢也很難得到充分發揮。現在不是要不要對接的問題,而是必須對接、必須加快對接、全面對接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難得機遇,借力實現承德的跨越發展。
B
思路:清晰明確
在全市的"全面對接京津、加快發展園區"調度會上,我市明確地提出了對接京津的總體發展思路和目標: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把承德建設成"京津發展帶"上最具發展潛力的重要節點,"冀東經濟區"中扛鼎三足支撐之勢的重要一極,"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上最具特色的重要一環,加快融入京津、借力京津、服務京津步伐,繼續深化京津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京津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建設、京津主導產業配套加工基地和"華北最優、全國知名"的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推動承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
突出規劃先行
知己知彼,才能提高合作對接的實效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深入了解和研究京津的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積極與京津規劃、發改、交通等部門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對方的發展思路、規劃、生產力布局等。加強對京津發展定位的綜合研究,對京津市、縣(區)兩級發展規劃分析清、研究透,特別是對毗鄰縣、鄉的發展定位、工作重點,都要及時準確地了解掌握。以規劃招商,從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空間、產業結構調整、土地利用等規劃層面主動對接,從基礎設施布局、路網骨架、城鎮體系、產業布局等具體方面,有針對性地合作。
C
路徑:重點突出
2
突出產業對接
重點是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力爭在新一輪產業轉移中搶到更大的份額。
一產方面,鞏固和擴大農業戰略合作論壇成果,抓好華都肉雞等一批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努力擴大承德農副產品在京津的市場份額,加快建設京津有機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二產方面,深入研究京津經濟結構調整方向和重點,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瞄準京津主導產業,融入產業鏈,積極發展配套產業;盯緊不符合京津發展定位的產業,隨時掌握準備外遷項目和大型企業情況,積極爭取;加快產業聚集區建設,與京津按照合作開發、互利雙贏的原則,建設一個或多個園區,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建設京津產業配套和轉移基地。
三產方面,圍繞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建設,加強合作與對接,推進三地旅游市場一體化。盯住京津旅游市場,著力打造一批短線精品旅游項目,建設一批高檔休閑項目。深入研究與京津在聯合辦學、職業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抓住北京高校招生計劃向河北省傾斜的機遇,爭取招生指標,為我市培養人才。加強與京津在物流、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積極引進一批戰略投資者,謀劃推進"總部經濟"、"銀發產業"等,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
3
突出交通互聯
區域合作,交通先行。把交通建設作為融入京津的重要切入點。京沈客運專線建設我們要全力支持,特別是沿線的拆遷安置工作。加快推進國道111線懷柔至豐寧段擴建工程、京津高速公路建設,力爭早日開工。對連接京津的大小通道要進行一次全面統計,搞清楚哪些需要改造、哪些需要升級、哪些需要新建,有針對性地謀劃一批對接京津的交通項目。京津有路而我們沒有的,要加快謀劃建設;京津公路等級高而我們等級低的,要力爭提高到同一等級。通過交通的無差異、無障礙對接,實現經濟社會的全方面對接。
4
突出市校、校企合作
這幾年,我們依托中國農大、北京林大、北京農科院的科研優勢和專家優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引進了承德縣糧食基地建設項目、隆化牛胚胎移植項目、中國農大無抗豬等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大大提高了我市農業科技含量和產業化水平。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深化創新合作模式,擴大與京津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范圍和領域,開展科技招商,大量引進科研成果和技術,提升產業水平。同時,積極推進企業與京津大專院校合作,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提高對接京津的整體效果。
5
突出生態文明共建
繼續加強京津水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合作力度,積極爭取北京生態水源保護工程建設資金,爭取北京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方面的支持,鞏固提升"稻改旱"工程,深入開展水資源環境治理合作,積極拓展其他領域的合作,提高流域整體環境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華北最優、全國知名"的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步伐。
D
舉措:務實高效
"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本"。承德要想真正實現與京津對接,必須首先把自己發展好,要從最基礎、最關鍵的地方抓起,從最具體、最容易見成效的事情做起,務實推進與京津的深度合作。
產業聚集區是對接京津的前沿陣地和平臺,要努力打造幾個高水準的特色產業聚集區。在建設原則上要把握好"四個統籌":要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在整體上統籌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工作,要統籌考慮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要與加快城鎮化進程相統籌,要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強園區承載就業的能力相統籌。在規劃上要注重"三個結合":注重與產業規劃相結合,注重與城市規劃相結合,注重與土地規劃修編相結合。產業聚集區初期建設上要注意"四個關鍵點":一是應借助新一輪土地規劃修編,將產業聚集區建設涉及到的基本農田,能夠調出去的都調出去。二是應將省重點項目擺布到園區,這樣才能集中使用省掌控的用地指標。三是產業聚集區建設應立足長遠發展,適度規模,不能只考慮眼前的幾個項目。四是項目用地要集約節約,充分考慮投資強度和容積率這兩個指標。
有這樣一個比喻:在一定區域內,生產要素就像一杯水,哪里低就往哪里流,誰先營造"洼地效應",誰就能率先發展。對接京津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就是要看我們能否營造出承德的"洼地"。"洼地"形成之時,就是我們對接京津成功之日。
省內兄弟市對接京津緊鑼密鼓
廊坊:去年新增產業項目一半以上是來自北京的產業轉移,京東方電子顯示屏制造、首鋼裝備制造業基地等一批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產業項目相繼落戶廊坊。在新一輪京津合作對接中,廊坊提出要強化"同城"
概念,要在省內各市中捷足先登,要與周邊地區搶項目。
保定:提出要以淶源、易縣等10個縣(市)和白溝、白洋淀溫泉城為前沿,建設率先融入京津的優勢節點,打造環京津衛星城市鏈,建成對接京津的經濟發展協作區、產業配套合作區和休閑旅游區的目標。涿州已經與北京實現了"四開通",引進了40多個國家部委直屬企事業單位和北京的石油、煤炭、建材、物流、電信等行業的企業落戶。
唐山:以首鋼搬遷為標志開展全方位對接,首鋼京唐鋼鐵廠已于去年10月完工,即將全面投產,北京燃氣集團投資74億元建設曹妃甸液化石油氣項目,前期工作已經完成。
張家口:正按照作為北京一個區的定位發展,2006年以來與北京簽約項目達到430項,引進資金達到74億元,兩條高速通北京,今年有5條高速公路同時建設,京張城際鐵路今年也將開工。
滄州、秦皇島:力度也越來越大,津秦客運專線去年11月份已經開工,滄州至天津濱海新區的沿海高速公路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相關鏈接:
京承農業合作
區域產業對接的典范
京承農業合作從2004年開始至今,在北京市農委和承德市政府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按照"資源共享、產業融合、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成功舉辦兩屆京承農業戰略合作論壇。目前,京承農業各類合作項目達95個,總投資113.4億元。已竣工投產的50多個,投資30億元。項目涉及種植、養殖加工、農業科技研發、農業循環經濟等。帶動農戶13萬戶,占全市農民總戶數的16.2%。京承農業合作是我市近年來區域合作最成功的典范。
——促成了一批合作項目。目前北京三元集團與承德國資委合作,組建了承德三元有限公司;北京華都集團在承組建了河北灤平華都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千禧鶴集團與四川新希望集團在承組建了河北新希望農牧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大動物科技學院和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與承德磁源集團共同組建承德博亞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慧藥業在承建立了西洋參種植基地等。
——形成一批規模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目前全市肉雞出欄2200萬只、生豬出欄150萬頭,年產優質奶15萬噸,年產優質蔬菜376萬噸。到2010年肉雞養殖加工將達到1億只以上,北京鴨1000萬只,生豬養殖加工達到300萬頭,綠色有機蔬菜可達500萬噸,優質奶50萬噸和綠色有機食用菌、馬鈴薯及板栗、紅果、蘋果等,都向規模化發展。全市有12家企業,24種產品獲得綠色證書,9家企業,15種產品獲有機食品認證,成為首都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
——促進了承德農業結構的變化。目前,承德農業以肉類、乳品、果品、菌菜和中藥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的結構已經形成。特別是由于三元、華都、千禧鶴、順鑫等規模項目的落地,使畜牧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畜牧業成為我市第一主導產業的地位已經確立。
——科技信息的合作已經啟動并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在農業科技合作項目、信息、農產品互檢互認、綠色通道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中國農科院、中國林業科學院、北京農林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11所科研院所與承德8個縣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全市有138家農業龍頭企業加入北京城鄉農業信息網,有效實現了京承農業資源共享。
——政府間的合作日益緊密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共同研究推動,共同投資建設了一些生態治理、環保、節水農業(如稻改旱)等項目;共同組織完成了供京供奧蔬菜基地項目;共同努力建立了防火、防疫等方面的聯防機制等。
我市各部門、縣區積極對接京津
市發改委:赴京津外聯走訪,與北京就相關產業轉移等41個項目、與天津就中藥材產業化等10個項目進行了深入洽談。在天津推出314個招商項目,與當地40余家企業對接洽談。還謀劃包裝50個重點項目,準備在今年3次投洽會上推介發布,總投資47.5億美元,擬利用外資40.2億美元。
市交通局:在即將召開的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積極準備就111國道、京承高速公路、省道京建線、承德——平谷——身廊坊高速公路、省道津興線有關情況及我市建設規劃與京津交通主管溝通對接,力爭我市與京津相連接的公路同時規劃、同標準實施,同時建成投入使用。
市商務局:籌辦和參加"承德投洽會"等3項經貿活動。通過走訪天津商務委,就引進名企名店和國外客商、吸引天津外資企業轉移、實施"農超對接"等多項事宜與之簽訂了《合作備忘錄》。與北京商務也進行了多次溝通,近期雙方將進行深入洽談。
市水務局:密云水庫上游"稻改旱"項目今年面積7.1萬畝,補償資金3905萬元,目前進展順利;"21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項目后續項目,今年上報待批項目39個,總投資9.8億元。與天津合作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庫上游水源地保護項目,配合海委提供資料,已經上報水利部和國家發改委。
市旅游局:加強了與北京市旅游局和駐京各大旅游企業的聯系,參加了北京市舉辦的各類旅游推介活動,向北京市民贈送了2000多套1萬余張旅游免費門票,邀請北京大型旅游企業來我市考察。將在6月下旬組織舉辦第十屆中國承德國際旅游節。計劃在七八月份在北京舉辦休閑旅游項目招商推介會,謀劃了43個重點休閑旅游項目,總投資規模101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上板城工業聚集區為核心,建設區域產業轉移和對接基地。以北京招商中心作為加強區域合作的平臺,與北京工促局、北京產權交易所建立了定期聯系交流制度。擬于6-9月,在北京等地舉辦專題推介會、對接洽談會。同時加快承德臨港工業園建設,加大招商力度。
圍場:圍繞生態農業、清潔能源、非金屬礦、旅游、商貿流通等比較資源優勢,謀劃了30個千萬元以上的項目進行重點推介和招商。連續展開外聯攻勢,就40余個項目分別和京津石等地相關企業進行了對接洽談。
灤平:共謀劃產業園區5個,重點抓了京津合作產業聚集園區,規劃面積4.5萬畝,計劃總投資85億元,現已累計完成投資14.6億元,承接投資億元以上京津合作項目12個;重點圍繞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項目、機械裝備制造類項目、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與京津兩市開展合作和項目對接。
雙灤:多次到北京、天津、保定等地進行了外聯招商活動。中石油華北公司承德倉儲經銷項目等4個項目已初步確定簽約。另外風電變流器項目等到2個項目力爭簽約。元寶山山地體育文化休閑產業園項目,北京一家公司已在承德注冊公司,負責開發建設,計劃總投資1.5億元,其中一期投資5000萬元。
平泉、豐寧、興隆、隆化、寬城、承德縣、營子、雙橋各縣區均謀劃了諸多對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