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成都危中尋機謀發展

2009-5-13 0: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成都市緊緊抓住災后重建、擴大內需、試驗區建設三個機遇,危中尋機,加大投資、擴大內需,完善公共服務、改善民生,及早部署、主動出擊,加快城鄉全面現代化進程 
  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推動災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通過還權賦能,激活農村生產要素,使之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自由流動,有效引導和促進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
  
  四川省成都市迎難而上,科學應對多重困難,抓住災后重建、擴大內需、試驗區建設3個機遇,保增長重民生促和諧,加快城鄉全面現代化進程。
  今年一季度,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3%,增速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了0.4個百分點,工業等六大重點行業全線飄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開門紅”。
  好消息并不局限于此,極重災區都江堰市,前4個月旅游人次和綜合收入分別恢復到震前的80%和70%;“五一”期間,成都房地產交易會成交額26.94億元,樓市實現實質性回暖……
  在災后重建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壓力下的成都,經歷困難重重的2008年后,2009年經濟發展開局依然保持了穩定增長。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2003年以來成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實踐活動,是一場讓城鄉群眾共創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深刻變革,也是成都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最現實的優勢、最牢靠的基礎和最根本的舉措。
  “我們既要千方百計戰勝當前困難,又要著眼長遠,抓住危中之機,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新的社會進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表示,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災難和危機盡管帶來痛苦、困難和挑戰,往往也蘊含著機遇。我們要審時度勢,迎難而上,危中尋機、化危為機。要抓住災后重建、擴大內需、試驗區建設的“三個機遇”,加快城鄉全面現代化進程,加快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災后重建:
  受災群眾的最大民生、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
  2008年以來,在地震和金融危機影響的雙重壓力下,成都市委、市政府分析認為,只有竭盡全力保證經濟增長,才能有效保證災后重建順利開展。
  按照黨中央“兩手抓”、四川省“兩個加快”的要求,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終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緊緊抓住災后重建、擴大內需、試驗區建設3個機遇,危中尋機,加大投資、擴大內需,完善公共服務、改善民生,及早部署、主動出擊,將在3年內完成投資1.2萬億元。
  危機危機,是粗放發展之危、科學發展之機。
  用李春城的話來說,黨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重大部署,進一步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為成都全面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重大機遇”;成都是地震災區,投資需求巨大,為成都全面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難得機遇”;成都經過幾年實踐,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思路和辦法已經形成,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具有先行先試的“難得機遇”。
  2008年11月4日,全長65.5公里,總投資133億元的成灌快速客運鐵路開工建設。一年半之后,從成都只需半個小時便能抵達青城山。12月3日,總投資28.7億元的9個交通項目破土動工,標志著成都災后交通恢復重建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
  災后重建,既是成都受災群眾最具體的民生,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成都市共篩選災后恢復重建項目1798項,估算總投資2966.9億元。2008年完成投資264.5億元;2009年計劃完成投資679.3億元。
  成都市長葛紅林說,成都要緊緊抓住災后重建,加快農村綜合配套改革,這是當前拉動成都經濟的重要方面,“災區群眾住房重建結束搬入新居,馬上就會帶動家具、家電等行業。”
  在重建過程中,成都擴大投資不是僅僅投到固定資產建設上,更重要的是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推動災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擴大內需:
  投資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消費拉動措施特色鮮明
  2008年12月29日,成綿樂客運專線和成都新客站項目開工。成綿樂鐵路客運專線全長319公里,是串接川西平原城市群的一條現代化鐵路運輸大動脈。屆時,從成都到江油只需52分鐘,到樂山只需48分鐘。
  12月31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樓工程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133.56億元,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擁有機場第二跑道的“第四城”。
  此外,還啟動了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市域“三軌九路”、信息化骨干傳輸系統、成昆鐵路貨車外繞線、成都東客站等一批重大項目。2008年成都市共實施57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15億元,超過年度計劃4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3012.9億元,增長25.8%。
  而在2009年,成都僅交通建設項目就力爭完成200億元投資,以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及物流基礎設施為重點,全面形成“全域成都”綜合交通體系。投資、建設的規模和力度前所未有。
  根據規劃,成都的對外鐵路將由現在的4條增至11條,貫通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屆時,從成都到重慶僅需1個小時,從成都到北京只需8個小時……
  按照重點項目和災后重建投資計劃,成都市今年將重點抓好544個重點項目和1798個災后重建項目,兩類項目年度投資達1737億元。這批項目實施后,將帶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并直接創造就業崗位3.4萬個。
  當然,投資需求只是拉動內需這枚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則是消費需求。啟動民生工程,注重消費需求,這是成都拉動內需的鮮明特色。
  去年底,成都市政府宣布拿出價值3791萬元的消費券,發放給城鄉低保等人員,每人100元。2009年初,成都向返鄉農民工等發放就業培訓券,政府為此撥出7500萬元,惠及15萬群眾。
  通過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措施,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會展節慶活動的帶動作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年實現1621.9億元,增幅19.5%,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今年前兩個月實現322.9億元,同比增長16.3%。
  感恩社會、促進旅游業恢復,2009年3月24日,成都開始向全球游客發放2000萬張熊貓卡。免費到青城山—都江堰等成都市域內11個國有重點景區旅游。 “五一”小長假期間,成都各旅游景點游客大增,熊貓卡使用率占50%以上,極大地帶動了旅游消費。
  試驗區建設:
  著眼長遠,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成都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進程,并沒有因為地震而打亂腳步,反而成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的長遠之舉。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旨在通過還權賦能,激活農村生產要素,使之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自由流動,最終實現農村生產力的又一次解放,有效引導和促進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實則是應對危機的另一蹊徑。
  更為難得的是,成都嚴格耕地保護。為此,每年拿出26億元設立耕地保護基金,補貼標準為基本農田每年每畝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畝300元,扣除10%的土地流轉擔保金和農業保險,打到農民“耕保卡”上的數額分別是360元和270元。
  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體現“四性”原則的新農村規劃建設兩個突破性進展為標志,成都進入了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城鄉全面現代化的發展新階段。
  另一個統籌城鄉的重大進展——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的完善,也快步走近成都數百萬農村居民。
  2008年冬,在多年來把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向農村延伸、逐步建立城鄉相對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上,成都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化城鄉統籌進一步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的意見(試行)》,率先明確界定了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責任,將村級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并就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統籌建設機制、民主管理機制提出明確要求。
  為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城鄉教育服務水平,今年3月,成都通過組建優質名校教育集團等方式,啟動優質名校進新區、進園區、進山區,力爭在2012年以前,基本實現全市優質教育資源滿覆蓋,滿足城鄉居民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同時,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均衡發展措施也在積極實施中。
  這些舉措,不僅可以直接拉動投資、促進消費,還為進一步啟動城鄉消費和民間投資打下基礎,形成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持續動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