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形勢對物流平臺的影響及對策思考:機遇篇
2009-5-1 10:3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巨大的市場需求量,為行業過冬創造了條件。2008年,受全球性經濟危機影響,國內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全年GDP增長率為10.9%,經濟增幅減小。相應的,2008年前3個季度我國物流總額達68.1萬億元,同比增長26.7%,經濟總量預示著物流需求總量、市場規模仍足夠大。同時,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政府加大了宏觀經濟調整力度,迅速地采取了啟動國內需求的應對措施,激發國內需求。另外,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經濟產業呈現整合與集約化的趨勢,這樣的趨勢將是帶動物流業重新布局以及運營方式提升的根本驅動力。各個實體產業重新布局都將產生對物流的新需求,從規模增長到改變運作方式都蘊含著巨大商機。在經濟回暖時,物流行業將迎向一個內需主導時代。
國內公路物流面臨行業洗牌,加快物流產業轉型升級。不論是經濟危機還是燃油消費稅改革,都是國內公路物流業行業洗牌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機會。實施 “費改稅”后,國內各省市原本具有較大差異的養路費將統一,使物流企業在成本上的競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一些管理規范、業務成熟、運輸科學的物流企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而一些依靠規費差價優勢、管理不善的企業將被淘汰。同樣在經濟危機影響下,平臺入駐企業呈現強者恒強弱者出局的 “馬太效應”,成長型物流企業通過規范化管理,擴大經營規模,開發創新型、增值型業務,尋求新的生存發展空間,而物流平臺通過行業公平競爭,加快客戶結構優化調整。經過這種短暫的陣痛期,物流服務將逐步由單一運輸向配送、倉儲、包裝、加工、金融服務一體化發展,向供應鏈整合與一體化管理發展。特別是物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高效貿易形式和運輸途徑,使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形成市場競爭力。突如其來的危機,加快了國內傳統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加速了中國物流產業向專業化、現代化、信息化轉型。
利率下降,基礎資源獲取成本和建設成本下降,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是投資物流平臺的絕佳時機。國務院提出要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各級政府主管部門也紛紛加大對物流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使得以較低成本獲得物流平臺建設用地資源成為可能。同時,央行大幅降低利率的舉措,將大幅減少物流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與運作成本,特別是主要建筑材料成本持續下降,也為投資大型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機遇。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項目審批速度加快、政府扶持和優惠力度加大,這些都給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年的建設周期后,新項目投入運營后將很可能踏準中國乃至全球新一輪經濟上升的節拍,充分享受經濟復蘇帶來的巨大機會,最大限度降低了項目投資風險,順應中國經濟發展需求,獲得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