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37知識產權調查
2009-4-9 23:1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4月6日,英國泰萊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國泰萊三氯蔗糖公司(合稱“泰萊公司”)以專利被侵犯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訴訟,將包括中國三家三氯蔗糖生產企業的國內外25家貿易商告上美國法庭,要求對被告企業發起“337調查”并發布永久性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
被告名單里并沒有江蘇鹽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的名字。但是2007年7月5日,江蘇鹽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向ITC遞交了申請,主動加入泰萊公司對中國三家企業和國內外貿易商共25家被告發起的針對三氯蔗糖及其下游產品侵權行為的調查。
至此,歷時一年之久,捷康單方花費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中美企業貿易糾紛對決正式拉開大幕。
為什么要這樣?因為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依照“337條款”規定,如果被起訴的中國企業中有一家敗訴或棄權,泰萊就有可能要求ITC對中國整個三氯蔗糖生產行業發出普遍排除令,那么從裁決生效之日起,國內所有三氯蔗糖生產企業將永遠失去美國市場,包括捷康在內;如果被起訴的三家中國企業全部勝訴,那么在法律上被證明不侵權的產品將會得到客戶的優先選擇,捷康也會變相失去市場機會。
結果終于出來了。2009年4月7日,美國官方網站發布ITC最終裁決:鹽城捷康公司生產工藝不侵犯美國泰萊公司的專利,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中,沒有發現觸犯337條款。
近日,記者采訪了相關企業及律師,對這一案件的始末進行跟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