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電價改革引發媒體熱評

2009-4-9 14:2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編者 據傳,近日國家發改委正牽頭擬定深化電價改革方案。來自各方的消息表明,從2002年迄今停滯7年之久的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即將啟幕,作為新一輪電力改革的核心,電價改革將率先 “破冰”。然而,電力體制為什么要先從電價改革破冰?電價改革能否深入?
經濟參政報
電價改革不能 “一漲了之”
    電價改革不僅是電力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涉及整個能源乃至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唐元說: “電價不只是電力行業的事,也是整個能源行業的事。如果電價不理順,能源行業也要出大問題。”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電價水平總體偏低,每次電價改革似乎都是上調電價。但電價改革的目的不是為了漲電價,也不能只停留在漲電價的層面上,電價改革不是單純的“煤電價格聯動”,關鍵應該是 “理順電價形成機制”。與電價改革最直接的是煤炭。 “深化電價改革”“理順煤電價格關系”,被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這表明國家已充分認識電力改革遲滯所產生的許多矛盾,決心通過深化以電價改革為核心的電力改革促進電力可持續發展。
中國證券報
電價改革正逢其時
    目前,CPI、PPI指數回落為電價改革帶來了良好契機。近兩年電價改革舉步維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要素價格指數PPI指數偏高,國家擔心如果進行電價改革,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然而已公布的2009年2月份CPI和PPI出現雙負,分別為-1.6%和-4.5%,其中CPI是六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這為電價調整創造了條件。
    能源供需矛盾緩和為電價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08年年底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長期存在的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緩和,為能源行業 “休養生息”、解決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供了重要機遇,特別是為進一步完善電煤價格市場形成機制,繼續深化電價改革,理順煤、電價格關系提供了可能和空間。
    積極推進 “煤電一體化”戰略。從根本上看,煤、電之間并不是“矛與盾”,而是 “唇齒相依”的上下游關系。因此,建議國家積極推進 “煤電一體化”戰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煤電以資本為紐帶,相互參股辦礦、辦電,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快資源的整合。
新華網
電價改革不要忽略市場的力量
    電力體制改革7年了,可是電價改革一直還是個 “半拉子”工程,仍是政府定價。在這種定價機制下,電價調整不僅不能反映市場供求,甚至也無法反映成本變化,既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使發電企業不堪重負。
    廠網分開后,有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地方發電公司等多個競爭主體,不存在壟斷。如果電價實行市場定價,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發電企業不可能獲得暴利,而只會根據成本的上升做出合理的調整。
    目前,電煤價格居高不少,使發電企業成本費用上升,如果按照市場機制進行定價,既可減輕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也會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假設電煤價格上漲可以傳導至電價上漲,下游用戶就會節約用電,并在提高電能利用率上下功夫。而社會用電量的下降也會間接帶來電煤需求的下降,這樣就可以節約資源。我們搞市場經濟,沒有一成不變的價格,關鍵是要讓市場化的價格發現機制真正發揮作用,形成一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經濟時報
各方博弈電價改革
    “電力市場化當然好了,但電價放開涉及各個行業,要放開得總理簽字同意。”3月26日,一發電企業內部人士稱。與發電企業希望提高電價不同,用電企業和居民大多希望維持電價平穩,不愿意看到電價放開。 “電價改革實際是各利益集團之間的一種博弈。”一位用電企業負責人如此表示。
    “對于高耗能行業,不要說電價放開,就是上漲2分錢都可能受不了。”一位企業人士表示,目前電價放開時機還不成熟,居民的收入也太低。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大部分初級資源產品,如石油、煤炭、鐵礦石等已經走向市場,然而,以這些初級資源為原材料的成品油、電力、供熱等的價格則受到政府的管制。以一個完全管制的電力市場和一個完全放開的市場相接軌,必然會產生不協調和矛盾。
    支持電力市場化改革和電價放開的人士認為,我國目前電價機制尚不完善,電價沒有合理反映能源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和電力供求關系。 “盡管目前我國經濟形勢還沒有從根本上好轉,但綜合分析物價指數、電力供求、促進電力行業發展等因素,調整電價的時機已經到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