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標簽為航空物流助力
2009-4-7 23: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眾所周知, 航空物流領域始終是現代信息化應用的領跑者,從剛開始的OCR數字讀取到條形碼數據解讀, 發展到現在的磁條儲存以及風靡全球的 RFID技術, 航空物流都位于先進技術應用的前端。
RFID無線射頻,是一種非接觸式的遠距離自動識別技術, 它由電子標簽、讀取器和天線三部分組成。當電子標簽進入磁場區域后,接收讀取器發出的信號, 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 passivetag ,無電源電子標簽或稱被動電子標簽) , 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tag , 有電源電子標簽或稱主動電子標簽) ; 讀取器讀取信息并譯碼后, 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的處理, 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其他的軟硬件支持。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 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 操作快捷方便。正因為 RFID技術擁有比條形碼更多的無可比擬的優勢, 所以受到航空界人士的普遍青睞。
隨著民航事業的不斷發展, 目前每年乘機旅客已達上億人次, 無論是旅客登機或候機, 還是旅客行李的接送或轉運, 都需要經過身份的確認。而有了RFID的幫助, 這些工作就變得輕松、快捷、安全, 片且完全可追溯, 可查詢到源頭, 而無需監控錄像的協助。特別是航空旅客托運行李采用RFID技術, 已經在國內外大量機場進行了試用。香港機場繼2007 年全部托運行李采用UHF — RFID技術管理后, 2008 年繼續擴大了RFID技術的應用。
在航空物流領域, 不僅需要信息的高度安全可靠性, 更需要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快速處理方法, 而RFID標簽正好滿足其需求。最多的應用就是旅客托運行李的處理。過去, 每件行李上的條形碼都需要逐個進行人工掃描, 然后人工分檢。遇有突發事件,更是手忙腳亂。有了RFID行李標簽后,候機大廳來自四面八方的行李通過電子閘機后, 每什行李的重量、旅客信息及目的地均被記錄下來, 并被自動分檢, 走向它應去的航班。當需要查找某件行李時, 在電腦上可一目了然, 并可在某個航班某個艙位迅速將其找到。
每年因行李誤遞而給航宅公司造成的損失驚人。據掏際航協(1ATA ) 預測, 如果全球機場都采用RFID識別技術處理行李, 可每年省開支7.6億美元, 并可大大降低差錯率。
既然有如此功能齊全的產品,那為什么不馬上開發生產昵? 這是因為RFID標簽不是。款相對獨立的產品。它不像一把傘或一雙鞋, 在款式或用途上翻新后, 就可以在市場上兜售或促銷。RFID是信息的采集工具, 如同條形碼和指紋。當一家企業信息化管理達到一定水平,需要進一步優化提高效率時自然會考慮 RFID 技術。如奧運場館的門檢系統和即將開通的高速公路 ETC 系統,就是非接觸的高度信息化的監管系統,而且是全系統的閉環體系。
RFID 電子標簽既是一種印刷品, 又具有電子產品的屬性, 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單純地把它作為印刷品來生產, 關鍵是嵌體芯片與標簽的復合丁藝。由于各類標簽五花八門, 樣式和功能各不相同, 在復合的工藝上也有所區別。通過幾年的發展, 復合設備制造商提供了各種解決方案, 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各標簽生產廠家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產品特征選擇不同的復合工藝。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就是要千方百計地提高嵌體芯片以及嵌體芯片復合后的成品率。
一般電子標簽的成品
率在9 7 %以上, 而航空行李標簽的成品率要在9 9 %以上且能經受各種惡劣環境的考驗。降低產品成本是RFID標簽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RFID標簽是RFID整個產業鏈中的一部分, 要使RFID產業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需要各個行業共同努力。上海航空印刷有限公司作為印刷企業, 從十幾年前生產機械式可變條碼到電子噴碼, 現在要轉為RFID, 這其中就是一個很大的跨越, 也就是說企業要從佳產單純的印刷品蛻變成生產電子化的印刷品, 這對公司的技術設備和管理都將是個考驗。但是不管怎樣, 航空印刷要擺脫紙質機票被取消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只有進行不斷的產品調整和開拓創新, 才能繼續與航空物流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