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務型經濟”啟動電子新內核
2009-4-4 1: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代服務業“現代”在哪?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或大或小的問號。
其實,只要留意身邊,很多人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一些餐館酒店點菜時,不少服務員已經不必到廚房下單,而是在掌上電腦上完成,并能及時掌握菜品的供應情況,如果缺貨則可以馬上請顧客另點新菜。
這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服務業進行集成管理,從而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的一個典型案例。雖然餐飲業是傳統服務業,但這個案例給人們揭示了信息技術在現代服務業之所以能稱之為“現代”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現代服務業之“核”
更具有代表性的是現代物流業。從運輸業到第三方物流,乃至到現在在國內剛剛興起但在國外已經相當普及的第四方物流,貨物運輸正是通過信息化進行物流方案設計并實現效果最佳、成本最少的物流管理。
“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這就是“傳統”和“現代”的區別所在。
如果說“第三方物流”僅靠觀念的轉變就可依靠強大的車隊、車皮和船只做起來,那么,旨在綜合解決上述問題的“第四方物流”則是整個供應鏈的整合,它需要從一開始就參與到企業的整體戰略規劃中去,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平臺,給出一個最適合企業需要的個性化物流方案。
可見,信息化與現代服務業密不可分:以IT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是現代服務業的依托,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化是“現代服務業之核”,發展現代服務業必須充實這個核。
前不久的全國兩會期間,東方航空公司董事長對阿里巴巴表示出濃厚興趣,阿里巴巴勝在何處?答案并不玄妙:馬云正是通過信息技術對網絡零售這個當時不被看好但前景巨大的市場,進行了可供大規模操作的深度專業化整合,從而開拓了這一現代服務業業態的疆界。在這里,信息的威力得到了最佳的注解。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電子服務首當其沖。
從電子商務到電子服務
作為國內首個開展相關研究的機構,浙江大學電子服務研究中心主任陳德人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電子醫療、數字教育、現代物流等等,都是基于信息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是比較有針對性的,但實際上它們所涉及的技術都是一樣的,而把上述概念統一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就是電子服務。
“基于信息技術、現代管理理念、網絡環境來更好地為國民服務,這個就是電子服務本身的基本理念。”陳教授說。
在國外,最早開始涉足電子服務的是IBM公司,2004年,公司推出了服務科學、服務工程、服務管理三方面的研究,英文簡稱“SSME”。
“其實,前期電子商務很多東西都可以歸結到電子服務里面來。”陳教授告訴記者。
而目前,浙江大學電子服務中心的研究重點有幾個。一個是圍繞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這塊,還有就是教育、醫療、金融領域的應用。比如,怎么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當一個殘疾人從A地到B地,他只要用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知道該怎么走。還有計劃生育。孩子是否健康是每個父母關心的話題,而通過網站這樣一個平臺,建立一份從母親懷孕直至孩子成長到16或18歲的檔案,無疑會給父母了解這方面信息提供更為方便的服務。
走出金融危機的重要手段
有經濟學者認為,在經濟危機影響日益擴大的當下,發展現代電子服務業也是引領社會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重要手段。
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數量已飆升到2.9億,網民向普通人滲透的比例首次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如此眾多的網民,通過網絡表達出的生活服務需求,必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而挖掘這一市場,只能通過電子服務的手段。
目前,與發達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相比,我國服務業仍存在許多差距。據統計,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9%左右,低于低收入國家平均45%的水平。這也意味著,現代服務業的市場開發空間仍然很大。
2008年末,阿里巴巴集團向旗下生活服務網站雅虎口碑注資3億元,用以推動服務業的電子商務化,這筆資金分別用于打造三大生活服務圈——以北京為核心的環渤海、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
如今,由浙江大學電子服務研究中心、杭州國家軟件產業基地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等單位開發的錢塘中間件平臺軟件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支撐平臺軟件,也正為電子商務服務、現代物流服務、數字媒體服務、數字教育服務、數字醫療服務、數字社區服務、數字旅游服務、電子金融服務等八大應用領域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以期能夠推動浙江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