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GDP集體突進 大項目落地帶動
2009-4-28 13: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去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重大項目不斷涌現到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而在該園區的推動下,肥東縣去年以來工業經濟逆勢攀升。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完成54.1億元,增長76.4%。引進境外資金2432萬美元,增長34.3%。
在中部地區,這種現象很是普遍。最近,中部省份紛紛公布2009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大部分省份經濟數據領跑全國。
顯然,國際金融危機之下,對于中部地區GDP增幅來說,“塌陷”這個形容詞已經過時。
根據中部六省剛剛出爐的統計數據,一季度,山西GDP出現負增長,完成1309.2億元,下降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6個百分點(上年同期增長12.5%)。河南GDP同比增幅為6.6%,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其它四省均達到2位數。
其中,湖南同比增長13.1%、安徽11.6%、江西10.2%、湖北10.2%。而與此同時,東部地區不少省份,如上海、浙江、廣東等等,一季度GDP出現小于全國增長率。
4月26日至29日在合肥舉行的“中博會”上,中部地區各省負責人希望能在金融危機中化“危”為“機”,實現中部地區的“彎道超越”。
“大項目投入和固定資產投資是中部省份GDP推高的主要因素。”長期關注中部經濟發展模式的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麻智輝對本報記者分析,“這種現象也會維持一段時間。”
第一推動力:固定資產投資
中部六省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3%,而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6%,比全國平均高出5.7個百分點。
其中,以安徽為例,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5.6億元,同比增長37.4%,增幅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9.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57.5%、34.5%和38.7%。
江西省省長吳新雄在中博會期間透露,今年一季度江西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44.8%,全年估計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將達到40%以上;在山西,2009年一季度,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8.1億元,同比增長21.9%。
這種現象同樣出現在湖北和湖南。
“中部地區固定投資總量并不是很大,因為基數一直很小,而且現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都需要投資,所以增長是比較自然的。”麻智輝說。
安徽省經委綜合處石象斌處長則告訴本報記者,金融危機對安徽等中部地區的影響比東部地區晚,所以當金融危機到了中部地區的時候,剛好中部地區正在加大固定資產投資,這有效地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安徽等地的影響。
事實上,由于中部處于經濟起飛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并優化了當地的投資環境,因此受到了中部地區的集體追捧。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消費目前拉動現在很難,所以就特別要依靠固定資產投資。”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麻智輝認為。
根據麻智輝的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在中部起到的效果比在東部起到的效果好一些,“這個是可以肯定的。東部基礎設施建設等經過20多年的投資已經較為飽和,而中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在中博會期間的“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政策說明會”上的發言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8%,對GDP的拉動達到兩個百分點。
而一位參會官員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為什么此次固投效果沒有1998年那么好,“一個原因就在于有很多資金投入到東部地區,那里的固定資產投資收益當前并不高,應該投入到中西部地區。”
據悉,相關省份在2009年還將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我們計劃今明兩年在國家鼓勵發展的領域投資6500億元,其中開工建設鐵路3000公里、高速公路3000公里。”山西省省長王君在中博會高峰論壇上這樣解釋未來的投資走向。
不過,根據麻智輝的理解,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基數增大,總量上升,中部地區這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在一定階段后會逐步放緩。而房愛卿也在中博會期間提醒,“投資這匹馬不能過快。”
大項目落地帶動增長
“大項目就是大GDP,就是大財源、大支柱”的說法,在中部地區甚為流行。對于這些處于發展初期的地區而言,除了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上升外,大項目頻繁落戶中部也成為該地區增長的新動力。
香港特首曾蔭權就在中博會高峰論壇上脫開講演稿為中部六省高管和企業界代表講了一個例子:香港一家企業最近把工廠主要生產線搬到了安徽,利用當地的成本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多元化原材料供應,“發展得還不錯”。
記者注意到,從4月初開始,一個月內,上海、常州、無錫等黨政代表團紛紛到合肥經濟開發區調研招商引資之道,這其中一個大的背景就是大項目頻繁落戶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為何一個中部地區的經濟開發區如此具有魅力?這成為外界考察的重點。根據合肥市經濟開發區提供的資料顯示,近期以及去年下半年在合肥經濟開發區上馬的項目單項投資額度較2007年有大的提高。
這不僅僅發生在合肥,在整個中部地區,這種現象較為普遍。山西省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一季度,山西全省新開工項目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總計劃投資515億元,同比增長7.3倍,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占全省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的比重達87%。
麻智輝對此分析,“沿海地區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利潤空間下降,所以要加速向中部地區轉移,提高利潤率。”
“這些大企業轉移到中部地區對當地經濟帶來的后勁非常大。”麻智輝認為大企業的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而中部地區也對這種現象抱有樂觀看法,并期待大項目為當地的經濟帶來更大的發展,“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在中博會高峰論壇呼吁更多的企業到河南等中部地區投資,“共同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去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重大項目不斷涌現這個園區。而在該園區的推動下,肥東縣去年以來工業經濟逆勢攀升。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完成54.1億元,增長76.4%。引進境外資金2432萬美元,增長34.3%。
在中部地區,這種現象很是普遍。最近,中部省份紛紛公布2009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大部分省份經濟數據領跑全國。
顯然,國際金融危機之下,對于中部地區GDP增幅來說,“塌陷”這個形容詞已經過時。
根據中部六省剛剛出爐的統計數據,一季度,山西GDP出現負增長,完成1309.2億元,下降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6個百分點(上年同期增長12.5%)。河南GDP同比增幅為6.6%,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其它四省均達到2位數。
其中,湖南同比增長13.1%、安徽11.6%、江西10.2%、湖北10.2%。而與此同時,東部地區不少省份,如上海、浙江、廣東等等,一季度GDP出現小于全國增長率。
4月26日至29日在合肥舉行的“中博會”上,中部地區各省負責人希望能在金融危機中化“危”為“機”,實現中部地區的“彎道超越”。
“大項目投入和固定資產投資是中部省份GDP推高的主要因素。”長期關注中部經濟發展模式的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麻智輝對本報記者分析,“這種現象也會維持一段時間。”
第一推動力:固定資產投資
中部六省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3%,而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6%,比全國平均高出5.7個百分點。
其中,以安徽為例,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5.6億元,同比增長37.4%,增幅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9.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57.5%、34.5%和38.7%。
江西省省長吳新雄在中博會期間透露,今年一季度江西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44.8%,全年估計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將達到40%以上;在山西,2009年一季度,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8.1億元,同比增長21.9%。
這種現象同樣出現在湖北和湖南。
“中部地區固定投資總量并不是很大,因為基數一直很小,而且現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都需要投資,所以增長是比較自然的。”麻智輝說。
安徽省經委綜合處石象斌處長則告訴本報記者,金融危機對安徽等中部地區的影響比東部地區晚,所以當金融危機到了中部地區的時候,剛好中部地區正在加大固定資產投資,這有效地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安徽等地的影響。
事實上,由于中部處于經濟起飛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并優化了當地的投資環境,因此受到了中部地區的集體追捧。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消費目前拉動現在很難,所以就特別要依靠固定資產投資。”麻智輝認為。
根據麻智輝的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在中部起到的效果比在東部起到的效果好一些,“這個是可以肯定的。東部基礎設施建設等經過20多年的投資已經較為飽和,而中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在中博會期間的“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政策說明會”上的發言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8%,對GDP的拉動達到兩個百分點。
而一位參會官員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為什么此次固投效果沒有1998年那么好,“一個原因就在于有很多資金投入到東部地區,那里的固定資產投資收益當前并不高,應該投入到中西部地區。”
據悉,相關省份在2009年還將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我們計劃今明兩年在國家鼓勵發展的領域投資6500億元,其中開工建設鐵路3000公里、高速公路3000公里。”山西省省長王君在中博會高峰論壇上這樣解釋未來的投資走向。
不過,根據麻智輝的理解,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基數增大,總量上升,中部地區這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在一定階段后會逐步放緩。而房愛卿也在中博會期間提醒,“投資這匹馬不能過快。”
大項目落地帶動增長
“大項目就是大GDP,就是大財源、大支柱”的說法,在中部地區甚為流行。對于這些處于發展初期的地區而言,除了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上升外,大項目頻繁落戶中部也成為該地區增長的新動力。
香港特首曾蔭權就在中博會高峰論壇上脫開講演稿為中部六省高管和企業界代表講了一個例子:香港一家企業最近把工廠主要生產線搬到了安徽,利用當地的成本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多元化原材料供應,“發展得還不錯”。
記者注意到,從4月初開始,一個月內,上海、常州、無錫等黨政代表團紛紛到合肥經濟開發區調研招商引資之道,這其中一個大的背景就是大項目頻繁落戶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為何一個中部地區的經濟開發區如此具有魅力?這成為外界考察的重點。根據合肥市經濟開發區提供的資料顯示,近期以及去年下半年在合肥經濟開發區上馬的項目單項投資額度較2007年有大的提高。
這不僅僅發生在合肥,在整個中部地區,這種現象較為普遍。山西省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一季度,山西全省新開工項目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總計劃投資515億元,同比增長7.3倍,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占全省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的比重達87%。
麻智輝對此分析,“沿海地區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利潤空間下降,所以要加速向中部地區轉移,提高利潤率。”
“這些大企業轉移到中部地區對當地經濟帶來的后勁非常大。”麻智輝認為大企業的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而中部地區也對這種現象抱有樂觀看法,并期待大項目為當地的經濟帶來更大的發展,“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在中博會高峰論壇呼吁更多的企業到河南等中部地區投資,“共同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