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科技助中國企業化“危”為“機”

2009-4-26 22: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邊是科研成果束之高閣,一邊是企業創新沒有項目,這是對曾經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成果與市場脫節現象的描述。
  受全球金融危機、市場需求萎縮影響,我國一些企業受到寒風侵襲。但也有一些企業與所在城市呈現出“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新氣象。記者日前在江浙一帶調研時發現,讓科研成果就地轉化,不僅加快了科研部門與世界高科技接軌,也幫助企業變“危”為“機”,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科研成果讓企業有“衣”過“冬”
  對于企業家來說,創新意味著效益;在金融危機時期,創新則意味著更好地生存。
  “過去我們生產竹地板時,一根竹只利用60%,另外40%就廢棄了。而如今,借助浙江林學院的科研成果,我們利用40%廢棄竹創造的利潤,占全部利潤的80%。科技創新是公司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杭州百孚竹制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余躍軍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2008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以出口企業為主的竹制品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一些企業面臨生存危機,部分科技水平低、產品質量檔次低、成本控制差、出口競爭力弱的企業已經倒閉。
  2003年到2007年,百孚一直保持著70%以上的增長率,即使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2008年,公司還是保持著15%的增長率。公司產品從2003年單一生產傳統竹地板,發展到現在生產竹地板、竹家具、竹裝飾板、竹線條4大系列,70余個品種。
  “科技幫公司克服了很多技術難關,如竹材干燥開裂變形問題、竹材防腐技術、竹材染色技術、竹材炭化技術等,還開發了多種高新技術產品,大部分銷往海外。”余躍軍說。
  造紙是浙江省富陽市的支柱產業,在當地的財政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金融危機的到來凸顯原有的產業結構問題--同一產品產能過剩,造紙企業無“衣”過“冬”。
  為找“棉衣”過“冬”,部分造紙企業把心思和功夫花在了開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上。杭州轉摘于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特種紙業有限公司借助與華南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合作,使企業的多個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50%。
  中小企業如此,上市企業更是如此。江蘇天奇物流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優勢資源的毛竹為原材料,減少使用昂貴而匱乏的碳纖維,替代玻璃鋼等不可降解材料,不僅環保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根據專利法,這項技術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只能歸我們公司所有,別的企業不能用,這就保障了我們產品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公司總經理楊雷自豪地說。
  企業的“田地”,學校的“課堂”
  曾幾何時,高校科研目的好像就是為了鑒定,會一開完,成果就進了“冰箱”,不知有多少金子般的成果這樣埋沒。
  “我有時在想,我們發表的論文究竟有多少實際作用?在學校時,我的論文只是為了發表,停留在書面上,并沒有落實在實踐中。”作為浙江大學派到企業的科技聯絡員,陳達如回想起自己在學校的那些論文不禁搖頭感嘆。現在他一邊在校讀博士,一邊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也有人問過我,你有技術有項目,為何不自己做?但我覺得對于一直在學校里的人來說,創業熱情是有的,但對于市場往往很難把握,資金又不是很充足,很多時候猶猶豫豫,魄力不夠。”陳達如坦誠地告訴記者,“我曾有過一個小成果,當時自己對這個成果的市場并不看好,但無意中說給一家企業老板時,他當即拍板投產,結果市場效益非常好。”
  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紹興縣夏履鎮,與之合作的是浙江理工大學。該校科技處副處長韓建認為,高校與企業合作,對于高校來說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讓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項目,在與企業交流和共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過程中,既提高了高校科研能力與解決工程應用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隊伍。   “現在,有的企業已經成了我們學生的第二課堂,這既能讓教師結合實際講課,也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需求結合得更加緊密。”

市場是成果最好的證明
  作為桐廬縣一個普通的山區小鎮,分水鎮每年能產60億支筆。專家們調侃說,分水讓世界人民人均擁有一支筆。多年來,整個分水鎮筆的經濟總產值一直在20億元以上,加上近年來科技助陣,他們成功地研制出“丹霞制筆”、“無塵液態粉筆”等新型特種筆,“分水筆”的身價水漲船高。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朱克江認為,當前,大多數企業遇到了較大困難,戰勝危機,企業至關重要。而依靠科技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是根本途徑。“我們可以看到,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企業,不僅沒受影響,反而獲得更大的發展。”
  朱克江還表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來源華夏酒報條件之一。“我們的高校院所要積極幫助企業培養急需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同時,要加強與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帶動高校院所培養復合型人才,切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使企業真正走上依靠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為了更好地促進專家教授們轉化科研成果,一些大學突破傳統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建立“科研面向應用”的評價機制,在成果轉化收益方面,學校強調保障發明者的利益,也注重成果轉化而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在蔓延的2009年,科技再一次彰顯它的力量,讓人們聽到了春天的足音。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