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的現代服務業 迎接挑戰把握機遇
2009-4-26 22: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去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向全球擴展,并蔓延到實體經濟,我國現代服務型企業也受到了直接沖擊。多家商業銀行卷入其中,一些海外投資機構遭受損失;提供旅游、餐飲等服務的中小傳統服務型企業發展也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工業品出口受阻的情況下,一些為出口服務的物流公司、商貿服務企業發展受挫。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了我國服務型企業發展方式轉型的滯后:集約化、規模化的內涵式發展模式尚未主導服務型企業發展,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服務品牌等等。這些問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進一步放大,阻礙了服務型企業的發展壯大。
但是,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前發生的金融危機也正是服務業發展的一個“彎道處”,伴隨危機而來的還有機遇。
首先,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為我國服務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會。在應對這次金融危機中,各國采取了許多共同的行動,特別是G20金融峰會的成功舉行,表明了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并沒有因國際金融危機而停滯。其次,一系列刺激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為服務型企業發展提供了保障。降息、4萬億公共投資等政策,既為服務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也直接帶動了公共服務部門企業的發展。再次,金融危機為部分新興服務型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許多企業為了縮減成本,改變了營銷策略,網絡營銷受到許多中小企業的青睞。同時,受金融危機影響,消費模式也發生變化,網絡購物方式越來越受歡迎,交易規模大幅增長。因此,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興服務型企業獲得了較大發展空間。此外,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刺激了我國旅游、餐飲等傳統服務型企業的發展。還應當看到,當前特殊的宏觀經濟形勢,為服務型企業發展方式的轉型提供了機會,主要表現在并購成本降低,服務型企業可以借機走規模化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服務業將成為未來國內消費新的增長點。當實體經濟發展開始放慢,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往往會上升。國際經驗表明,服務業發展方向會從批發、零售、運輸、倉儲向教育、醫療、金融、地產等高端服務業轉移。
目前,我國服務業在整個GDP中的比重與國際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隨著弱化加工制造、拉動內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服務業將在未來得到長遠、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