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學苑

微觀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2009-4-25 22: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就企業物流成本而言,目前介紹較多也比較完善的統計工具有兩個,分別采用現有的會計核算體系和作業成本會計體系。 
  所謂現有的會計核算體系,也就是利用現有的財務報表進行物流成本核算。而企業的兩個主要會計報表是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分別反映的是一個企業在特定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內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收入及費用成本。在此情況下,體現在現有會計報表中的物流成本屬于可視成本開支,即顯性成本。然而,在部分學者看來,它只是企業物流成本的一部分,另一類隱性成本,如庫存積壓降價處理、庫存呆滯產品、回程空載、產品損耗、退貨、缺貨損失等,也應該計入企業物流成本的范疇(張梅琳,2002)。 
  結合中國企業計算物流成本的實踐,我們可以按照現有的會計核算體系統計物流成本的完備程度,把它們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指物流核算只考慮了企業對外部運輸業者所支付的運輸費和向公共倉庫支付的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而不考慮存貨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這反映了國內大多數企業對物流成本的認識層次,對于現代物流成本的核算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第二等級是在企業物流成本的統計框架內不僅包含了運輸費(包括包裝費與搬運費)、倉儲費(倉庫的固定資產折舊、設備折舊),也包含了直接人工費、利息費用、辦公費、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和存貨損失 等,盡可能地把企業發生的顯性成本都涵蓋了進去。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是目前發達國家已經達到的階段和我們行動的目標。即使如此,對企業總的人工費、辦公費在多大程度上用于物流活動,歸入物流成本,仍然存在著一個如何剝離的問題 。第三等級是同時囊括了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在內的企業物流總成本,這對于單個企業的物流管理來說,無疑是極有助益的,它是物流概念向廣度和深度的發展趨勢在成本領域的反映,但限于一系列操作上的難題,像如何界定和量化隱性成本等,在現有的成本核算體系內還難以實現。 
  行文至此,我們需要返回去重新強調一下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這就是在于實現物流管理的優化,核算過程并不是企業會計份內的工作。物流成本核算之所以被列入管理會計的范疇,其原因就在于此。我們認為,考慮到企業因核算物流成本而增加的工作量和時間損耗,物流成本計算到第二等級已經夠用。 
  作業成本會計體系,又稱為ABC(Active-Based Costing)成本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美國會計大師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他首先在1952年出版的《會計師詞典》中提出了作業會計的概念。1971年,喬治?斯坦布斯(George Staubus)對此概念做了全面系統的論述,但當時卻沒有在理論界和企業界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1988年,美國學者庫伯(Robin Cooper)和開普蘭(Robert Kaplan)發展了斯坦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并在過去10年中受到廣泛的關注。 
  采用作業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是基于如下理論基礎,即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并導致成本的發生。換言之,它突破了產品這個界限,而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業層次;它以作業為單位收集成本,并把成本按作業動因分配到產品。下圖為作業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邏輯流程。 
  應用作業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時,通常會發現核算結果要比基于傳統會計體系核算的結果大出許多,這被間接地當作前者優于后者的依據 。不過,根據作業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邏輯流程來看,至少可以證明一點,即由于它是從作業層次入手,把成本按活動分類,因此便于企業分析成本結構,暴露物流流程問題,改進管理水平。Pohlen and Lalonde(1994)曾闡述了作業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識別冗余活動;發現某一個或多個渠道成員的過多資源消耗;以及渠道結構變更分析 。 
  盡管作業成本法被認為是確定和控制微觀物流成本最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它的有效使用首先必須有一套能夠控制物流活動過程的預算體系和物流服務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相配套;其次,在核算過程中,資源成本分配和作業成本分配環節會牽涉到分配方法和工作量的問題,大多數需要借助于信息技術才能完成。目前,對于微觀物流成本的核算,除了介紹和應用較多的傳統成本 
  會計、作業成本會計之外,也有一些學者基于供應鏈的思想和隱性成本難以度量的考慮,提出了其他物流成本的統計辦法。比如基于成本指數的物流成本評價體系,通過模糊分級辦法構建評價指標,確定相應的狀態指數和指數權值,進而計算出成本指數 ;或者在分析隱性成本時引入模糊聚類分析法等。它們都是把模糊數學的思想應用到微觀物流成本統計的典型例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我們感到,由于其中包含了定性分析的成分,免不了受研究人員主觀因素干擾的嫌疑;再者,其可操作性和說服力都有待于進一步證實。因此,這類方法也只限于對前兩種定量統計方法作補充使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