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折價”說明了什么?
2009-4-23 23: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國際鐵礦石談判遲遲未決,加上市場低迷,鐵礦石定價體系也呈現更加復雜的局面。21日,三大礦山公司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發布聲明稱,2009年鐵礦石合同將采取臨時折價這種靈活的方式執行,即80%的價款以現金支付,另20%價款將在2009年價格談判結束之后支付。金融危機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更會改變一個公司的態度,改變一個人的習慣,這是三大礦山首次以打折方式向中國銷售。
中國證券網
淡水河谷終向中國讓步
淡水河谷稱,合同執行時將把2008年的基準價格作為臨時價格,2009年基準價格談判結束之后將根據結果對其進行調整。 按照慣例,淡水河谷和亞洲鋼企的基準價格談判都會在每年4月1日完成,但目前談判仍未有結果。以往在新一年度價格未出爐前供需雙方均按上一年度長協價格進行結算,但在今年低迷的市場下礦山終于做出讓步。
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朱凱表示,將放棄長協價格談判的價格首發權,“以前我們是火車頭,現在我們打算在后面了。”朱凱透露,公司今年將加大減產幅度至25%,同時提高在中國的銷售力度。他認為,淡水河谷的產品在中國更有競爭力——由于大型礦業公司更具成本優勢,預計約有1億噸高成本鐵礦石供應將被更具競爭力的生產商代替。
第一財經日報
淡水河谷冀望中國
朱凱的背后是曾經傲慢的巴西淡水河谷,他從前是一位從不接受媒體訪問的外資企業高管。但近日這位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言語中傳達出 “希望與更多中國公司合作”的聲音,他說,淡水河谷和中國唇齒相依,不是對立關系,沒有中國的鋼廠,淡水河谷生產的鐵礦石也變得沒有意義。
中國現在已成為淡水河谷最大的市場,朱凱身上的擔子也變得更重。
去年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為3.017億噸,公司收入的40.9%來自亞洲市場,其中中國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場,占其出口的17.4%。今年一季度,包括淡水河谷在內的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等外礦再次加大了向中國的銷售力度,一季度三大礦業巨頭累計出售鐵礦石1.77億噸,銷往中國的就達1.4億噸,同比增加32%。繼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減產45%之后,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安賽樂-米塔爾宣布今年第二季度再次繼續大幅減產45%。日本新日鐵、韓國浦項等鋼廠同樣不容樂觀。
“從目前來看,僅依靠我們的客戶來運輸還不夠,淡水河谷計劃在船運市場上進行大幅投資。”朱凱說,公司還計劃將產品建在更接近客戶的地方,如在中國生產球礦、混礦,并通過地區分銷中心銷售。
每日經濟新聞
淡水河谷以退為進
中鋼協與鐵礦石三巨頭之間關于20%、40%、60%等折扣的斗爭至今仍懸念重重。但淡水河谷已明確指出,已將2009~2010年鐵礦石合同價格談判轉讓給了兄弟礦山, “等他們先談。”
自1969年起,價格談判過程主要是以淡水河谷為首的巴西供應商、以力拓及必和必拓為首的澳洲供應商和其他供應商與歐洲鋼廠、亞洲鋼廠和以寶鋼為首的中國鋼廠在市場預期上進行交流,共同商議并達成協議價格。一般來說,第一對買賣雙方代表達成一致的價格將被視為當年鐵礦石行業的年度基準協議價格。
統計顯示,歷史上淡水河谷在賣方中成為第一對達成一致價格的比重達到55%,占據先行定價的絕對發言權,澳洲鐵礦石供應商則占29%,其他供應商占16%。
鋼鐵行業人士表示,淡水河谷在持續擴展中國市場的同時,主動在2009~2010年鐵礦石合同價格談判中退居非主導地位,讓必和必拓和力拓主導談判,反而可能是在寄希望于更大幅度地提價。 “淡水河谷上年談判中最早與中國鋼企達成協議,最終獲得的漲價幅度卻最小,這是它主動退讓 ‘駕駛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