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危機下的生存之道——訪榮慶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榮
2009-4-21 22: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鄭全軍
“我不敢說這個‘冬天’會有多長?‘春天’還會有多遠?至少在目前,我們還看不到經濟回暖的希望,足見這場金融危機的影響之深。”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榮慶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榮的話意味深長,2009年究竟是不是最寒冷的“經濟嚴冬”,張玉榮說不好、也看不透。然而這場與金融危機的較量,榮慶物流已經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對于榮慶物流的未來,張玉榮心里有了清楚的打算。
張玉榮很忙,忙到采訪只能約在周末進行,對于他領導的企業團隊來講,周末從來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渡過的。嚴格來說,他們沒有周末,即使這是在嚴重的經濟危機時期。從1985年走出個體運輸的第一步開始,到目前成為中國第一冷鏈物流供應商,在歷經種種艱辛曲折之后,榮慶物流已經積累了相當多抗擊暴風雨的經驗。
“上周的運營總監會議,我們的業務量比危機之前下滑了20%。”張玉榮說, “物流業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危機面前,冷鏈物流同樣在低谷徘徊,只不過下滑的幅度比起普貨物流的30%要小一些。”正如張玉榮所言,這是一場波及整個經濟層面的危機, “由于社會需求水平整體下降導致冷鏈物流的業務量也隨之下降了20%左右。”
經濟不景氣,優勝劣汰在所難免。勢單力薄、缺乏特色的物流企業開始退出市場,大企業即使能躲過,也是微利生存。據張玉榮介紹,榮慶物流運營總部在上海的幾大停車場目前車輛稀稀拉拉。即使運力一降再降,比起整個社會的需求還是顯得綽綽有余,用一句很通俗的話說就是“使不了的車”。
養路費的取消、油價的下降帶來的微利在強大的危機面前已經顯得微不足道。張玉榮說: “運費也緊接著下降了,而且下降的幅度是驚人的,最少比危機之前要下降20%。上海總部2009年能保證收支平衡就算勝利。”
“雖然預測不到何時經濟形勢才能轉暖,我們還是有信心能渡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張玉榮在危機面前有著壓不垮的斗志和信念,而且他堅信: “事業的發展總有潮起潮落,不可能總在低谷徘徊。因此,順勢的時候要加強勢力,逆勢的時候要修練內功。”
張玉榮這種堅定的信念來自于榮慶物流積累了20多年的雄厚實力上。2007年的融資過程讓榮慶具備了更加堅固的硬件基礎,手里握著1億元的車輛和倉儲基礎,自然能夠做到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2008年作為奧運冷藏食品承運商更擴大了榮慶物流的品牌效應,被譽為奧運綠色車隊50強、奧運民營企業十強、中國第一冷鏈物流供應商。2008年9月,榮慶物流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這在物流界還是第一次;優質的服務也為榮慶攏住了大批穩固的客戶群。張玉榮說: “物流企業的生存靠的是穩定的客戶群。擁有
了生存的砝碼,無形中給榮
慶物流渡過危機打下了
一針強心劑。現在我
們要做的就是不斷
修煉內功,蓄勢以
待。”談到應對之
策,張玉榮顯得
很從容。
“很多物流企
業都是因為缺乏資
金鏈進入生存危機,
這一點恰好是榮慶稍
感欣慰的地方。”張玉
榮做事講求穩健,投資很
謹慎,也從不盲目擴張,這讓榮慶保持了實力,至少在資金鏈方面不那么吃緊。即使很多企業出現了降薪、裁員的情況,榮慶的員工還沒有減薪和工資發不到手的時候,而且張玉榮還向他們保證:只要經濟回暖,工資只會漲不會降。榮慶物流的觀念是:不但不會裁員,還會留住和吸納更多優秀的物流人才。
擁有屬于自己的車輛、駕駛員、維修人員、溫控系統的管理模式也是榮慶物流較其他物流公司的無可比擬的優勢。張玉榮表示,人員和車輛好調動、好管理,別人談不下來的客戶他們都能談下來。在這方面張玉榮心里有筆賬:一輛冷藏車上載的都是幾百萬元甚至是上千萬元的食品,如果找別人的車來運,溫度降低導致的食品運送不符合客戶標準造成的損失只能由榮慶自身承擔。而且,目前廠家都在逐漸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從價格、服務上面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流供應商,那些靠租用場地、掛靠車輛生存的物流企業空間會越來越小。即使榮慶在車輛的購置方面耗資巨大,但是憑借一個車隊能夠打好 “榮慶物流”這張牌,為企業留住高端的客戶群,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購買車輛上的損耗。
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榮慶物流在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來維護好客戶的同時,大力對外開拓一些新的客戶,并積極尋求業務模式的轉型,在財務、營銷、客服、運營、人事上進行系統化管理,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一方面,企業通過提供更專業化、更精細的服務,贏取目標客戶;另一方面,企業通過業務整合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在服務能力上,真正具備進行產業鏈整合向供應鏈管理升級的能力。換句話說,張玉榮把危機時期作為 “閑暇時間”來利用,細化管理,加大了內部員工的培訓力度,增強員工素質和自身服務能力;開源節流,降低運作成本,盡量讓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積極轉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榮慶物流的每一個人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期待中國經濟 “暖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