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規劃》配套政策盡快出臺
2009-4-20 23: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把2006年“十一五規劃”確立現代物流的產業地位,作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里程碑”的話,這次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可以比作物流業發展的“奠基石”,其重要意義和巨大作用不可低估。
這是提振信心,提升地位的《規劃》。近年來,我國物流業雖然發展較快,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解決,又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此緊要關頭,把物流業列入十大振興產業之一,成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極大地提振了業界人士的信心。
同時,《規劃》的發布,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業的社會地位,促進了社會各界對物流業的普遍關注,引起了各地方、各部門對物流業的高度重視。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分解落實和制定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許多地方政府也在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物流業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環境。
這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規劃》。《規劃》早在七年前就開始起草,又是我國首次制定,必然要有全面的布局和長遠的考慮。既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解決當前物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保先進生產力,保重點骨干企業,促進企業平穩發展;又要從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解決制約物流業發展的體制、政策和實施瓶頸,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競爭力。《規劃》具有奠基性作用。
這是預留了政策接口和操作空間的《規劃》。《規劃》提出,要制定和落實煤炭、糧食、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應急物流、商貿物流和物流標準等七個專項規劃,而且各地也會制定和修訂各自的物流業發展規劃。《規劃》在第五部分“政策措施”,“完善物流政策法規體系”一段中,要求“抓緊解決影響當前物流業發展的土地、稅收、收費、融資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調查理解,調整和振興物流業目前最需要以下8個方面的政策:財政支持政策;稅收減免政策;有利融資政策;便捷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結構調整政策;需求引導政策;產業安全政策等。更重要是,我們的政府部門能夠按照物流業“網絡化經營、一體化運作”的新需要,調整工作思路,克服現有政策障礙。相信政府有關部門一定會按照《規劃》的要求,結合物流業發展的實際,出臺符合物流業發展需要的政策措施。
這是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調動企業積極性的《規劃》。《規劃》的落實,在于政府營造環境,更在于企業市場化運作。
市場配置資源的改革方向不會動搖,物流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不會停頓。國家一定會通過多種方式支持物流業發展,但最根本的還要依靠企業按照市場規律去運作。物流企業應該積極地領會《規劃》,主動地貫徹《規劃》,按照《規劃》的基本思路,調整經營方向,尋求市場定位,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