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震災“應急物流”災后48小時
2009-4-16 23: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方田
在 “5·12”汶川地震 “周年祭”前夕,意大利中部地區當地時間4月6日凌晨發生里氏5.8級地震。截至4月9日,已造成287人死亡,近2萬人無家可歸。而在一年前的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截至2008年9月25日,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雖然意大利這次地震的強度和受災程度要遠遠小于汶川大地震,但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說明我們強調的應急物流,不是 “應景物流”,而是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迅速應對,應急物流是個長效話題。可惜的是,4月10日召開的全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指出, 《青藏鐵路應急救援預案》、《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51個國家應急預案已經制定完畢,標志著我國應急預案體系已經進一步完善。
最新材料指出,在國家層面,事故災難類專項預案共9個,部門預案已達42個。在地方層面,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進一步向基層延伸,縣級以上政府及部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基本完成。在企業層面,138家中央企業總部及其所屬單位全部完成了預案編制工作,預案總數達5000多個。
每一種險情,都有其災后救助的黃金時間,針對地震等突發事故,黃金救助時間是72小時,因為72小時是人在缺食物缺水條件下的生存極限。而我認為,應對這種突發事故的應急物流,其黃金時間應是在48小時內,在突發事件中,所有的第一批救災物資應在2天內抵達備用。
據新華社報道,地震當日意大利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有7000名救援人員在災區展開緊張的營救工作。大約2000頂帳篷已提供給了無家可歸者,可容納約1.5萬人。意大利國內運輸主要依靠公路,公路擔負客運量的2/3,貨運量的70%。地震之后,從首都羅馬-拉奎拉市的高速公路和其他一些道路已經封閉,只允許救援車輛通過。而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意大利記者報道,拉奎拉市距離羅馬不到100公里,是個人口分散的城市。記者乘坐大巴前往災區的路上看到,軍車、警車、救護車、救火車和起重機等各種救援車輛以及救援用直升機正緊急趕往災區。然而路上并沒有堵車現象。
而據此前新華社等媒體報道,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從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地震發生后到5月13日6時30分,不到1天時間,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投入抗震救災的兵力達16760人。其中,解放軍11760人,武警5000人。截至5月13日晚22時,解放軍共出動直升機18架,飛行28架次,向綿陽、綿竹、彭縣地區空投食品等物資12.5噸。
在2天時間內,鐵路部門已經開出軍運物資整列31列,到達9列,運送部隊人員1.4萬人。組織向災區運送帳篷115車55935頂,救災用油品6列283車,還運送了大量救災食品、藥品。此外,鐵路還備用了409輛客車,800輛空棚車和1609輛空平車隨時待命,一旦有需求,立即投入運用。
公路方面,交通運輸部從重慶、陜西、貴州等六個省調集的36座戰備鋼架橋已經陸續運往四川災區。浙江、湖南等省已經緊急組建了約500名的搶通救援隊伍和近100輛應急運輸車輛,隨時待命可以趕赴災區。同時,安排運輸民用救災物資計劃619車。2天內已裝運578車 (包括鐵路物資6車、鋼軌4車、發電機2車28臺)。其中,民用帳篷115車55935頂,救災用油品6列283車,食品12車,其他物資6車。
水運方面,5月14日下午,交通運輸部及時啟動全國水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水路應急指揮中心緊急行動。主要是對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受災地區的水路交通(重慶港、三峽船閘南北雙線、20多座船閘)進行干預。
據有關部門統計,整個汶川地震造成全國公路基礎設施損失超過130億元。而對物流行業的影響則要遠大于這個數。但是同時,汶川地震也 “震醒”了物流行業。大地震之后,應急物流被空前地關注了起來。但是政府或者企業關注應急物流,應該從多方面考慮到應急的突發性與情況多樣性。如果說2008年賑災應急物流是相對成功的話,那么2008年雪災中,開展應急物流就相對束手束腳了。因為這兩個類型的 “應急物流”,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模式。前者只是 “點”的物流集結 (這時所謂應急物流,多為日常生活物資的對點集結),而后者則是大面積癱瘓了 (這時所謂應急物流,多體現在國家戰略物資的調配儲運上)。
我們必須要指出的一點是,關于社會物流以及行業物流的問題,在震災應急物流事件當中,我們沒有看到眾多的物流公司的影子,盡管我國汶川地震檢測了應急物流的管理。如何探討中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研究課題以及應急物流標準體系及重點標準的建設,仍然有待廣大專家學者及企業機構的研究與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