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巨頭示好為何中國鋼廠不領情
2009-4-14 23:0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 2009年鐵礦石價格談判注定是格外艱難的,4月1日作為傳統鐵礦石年度合同的跨年期限已經過去,但礦價談判依然沒有最后結果。中國鋼廠對力拓拋出暫時降價20%的提議一致表示拒絕。看來雙方在具體 “降多少”的問題上,分歧較大。鐵礦石供需雙方的博弈,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的鋼鐵
力拓暫時降價
力拓集團方面終于不再對外緘默,明確表示確實需要降價。
力拓與亞洲鋼鐵廠的年度合約價格談判陷入僵局后,拋出暫時降價20%的提議。兩位公司主管表示,力拓對主要客戶提供暫時降價的方案。
經濟參考報
鐵礦石價格還沒有降到底
業內專家認為,力拓的這一臨時折扣根本不足以讓中國鋼鐵企業走出虧損境地。 “按照目前的市場情況,鐵礦石價格至少要在去年長協礦價格基礎上,降低30%到40%,鋼廠才能持平。”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鋼廠礦石貿易部負責人說,這個價格遠遠高于目前進口現貨礦市場價格,用這樣的價格生產鋼材只能虧本。而鋼廠能夠接受的價格是下降40%。
上述人士稱,按照20%降幅計算,澳大利亞長協進口礦到岸價仍要每噸80美元以上,而目前澳大利亞礦進口現貨礦到岸價格不到每噸65美元。
新華網
功利性與鋼鐵業虧損難調和
目前,礦價談判相持不下,表面上看是鋼廠與礦商之間 “看淡和看多后市”的判斷分歧,但其實質成了對市場走勢的 “一次對賭”,其中關鍵是礦商在獲得危機到來前“最后一桶金”之后,還想搶占危機緩解后的 “第一桶金”,其中極端的功利性就使得 “天平很難平衡"。據市場人士反映,礦業巨頭目前采取的對策是,在現貨市場打折促銷;而在長協礦價談判中 “控制節奏、控制降幅”,保住獲利空間。
其實,現在應該正視的現實是:2008年在中國生鐵產量比上年減少、自產原礦增長20%以上的情況下,進口鐵礦石卻比上年增長了15%以上。顯然2008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大超過實際需求,這不僅抬高了進口價格,又使企業背上了高價原料高庫存的沉重成本負擔。受危機沖擊后的鋼鐵市場急劇趨冷,對鐵礦石的實際需求下降,最終導致現貨礦價格與長期協議礦價格嚴重倒掛,處于高位的鋼材價格徹底失去了支撐,急劇下降,從而把鋼鐵企業推向生產高成本、產品低價格的虧損境地。2009年進口鐵礦石價格能否回落到與鋼材銷售價格相適應的合理價位,是中國鋼鐵業能否走出虧損困境的關鍵之一。
中國產經新聞
中方認為降價是必然結果
“金融危機使鐵礦石需求下降,供求決定價格,市場價格在降,鐵礦石必然降價!本湍壳拌F礦石談判經過三輪談判未果的情況下,蘭格鋼鐵研究院中心主任侯志蕓表示。
侯志蕓認為,2009年鐵礦石價格下降是必然結果。她表示,金融危機使包括中國鋼鐵業在內的全球都將面臨鋼鐵市場的低潮期,所有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價格回落的趨勢,許多國際大鋼鐵企業都要求鐵礦石協議價格大幅降下來,所以價格下降已是必然趨勢。
對此,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鄒健也認為,鐵礦市場將告別暴利時代,進入價格相對穩定的時期。 “隨著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鐵礦石市場需求出現負增長,供求差距拉大,導致價格大幅下滑!编u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