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賚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和諧發展
2009-4-14 22: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劉峰 劉文博)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鎮賚縣科學分析,沉著應對,突出發展"四型"經濟,即富民型經濟、效益型農業、資源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和諧發展,讓全縣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新成果。
--發展富民型經濟,打造可持續增長的發展環境。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基礎,該縣積極開發推廣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清潔生產工藝,發展循環經濟,已形成7個產業鏈條,即,百萬畝水田產業鏈條、能源建設產業鏈條、食品企業產業鏈條、造紙企業產業鏈條、城市集中供熱產業鏈條、農村戶用沼氣產業鏈條和小動物大經濟產業鏈條。在扎實推進百項民生民利工程的基礎上,今年該縣重點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集中辦好十件惠民實事,即,新增城鎮就業8000人,下崗再就業4800人;全面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鎮低保對象標準提高到月人均160元,農村低保對象標準提高到年人均720元;完成棚戶區改造13萬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0.5萬平方米;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農村自來水工程7處,解決51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實施農村能源工程,建成一處大型沼氣供應站,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600座;繼續實施農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6288戶;建成鄉鎮文化站3個,農家書屋50個;改擴建3所農村衛生院、農村衛生廁所500座;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步伐,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完成縣第四中學校遷址和縣蒙古族中學與縣第七中學的合并工作,改建農村初中校舍8000平方米;完成縣城內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實現廣播電視屯屯通。與此同時,還做好資源開發、節能減排、城鄉基礎設施、食品糧食安全等項目規劃建設。
--發展效益型農業,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2009年,鎮賚縣糧食播種面積215萬畝,高產作物達185萬畝,正常年景糧食總產量可達到18億斤以上。為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加快實施18億斤商品糧增產工程。今年計劃完成投資4.75億元,實施土地開發整理、生態示范區及萬畝標準化水稻試驗田建設,完成建平、哈吐氣項目區建設,適時啟動黑魚泡項目區塊;投資3800萬元改造東部沿江區域中低產田5萬畝,并完成排灌渠系的暢通連接和中低產田及土地平整;建設糧油高產示范田2萬畝,爭取玉米、水稻每畝產量分別達到1600斤和1430斤;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玉米螟、地膜玉米等離子種子處理、旱作節水等重大技術,使集成應用技術到田率達到100%。優先發展畜牧業,實施畜牧業加快發展三年攻堅戰。今年重點規劃建設1個省級奶牛牧業園區,并以現有發展奶牛鄉(鎮)場為基礎,擴大養殖規模,擴建改造奶牛園區。以雨潤集團和龍鴨集團為龍頭,建設肉鴨養殖園區,逐步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依托好雨集團、吉林綠野豐盛米業、宏偉米業和金湖米業等加工企業,新建一個20萬噸稻米加工廠,發展水稻訂單面積5萬畝,構建"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圍繞飛鶴、雨潤、天福、龍達等龍頭企業,實行"企業+合作組織+養殖場(小區)"的合作模式,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發展資源型工業,不斷壯大整體發展實力。鎮賚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空中有風、地表有水、地下有石油、天然氣、油砂礦等,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1.14億噸,優質天然氣儲量約500億立方米(正在勘探中)。油砂資源儲量大,品質高,賦存淺,油砂層厚,經勘測在400km 2 范圍內的礦產資源區內可供開采的含油10%以上的油砂儲量為1.04×10 8 t,其中達到B級以上儲量的礦床面積9.6km 2 ,可供開采的油砂量為1350×10 4 m 3 ,含油量達357.5×10 8 t。全縣可開發利用風場面積達400平方公里,裝機容量可達200萬千瓦以上。加快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和研發,發展品牌、打造品牌,走出一條用品牌提升產業的路子?h變壓器廠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他們把企業的發展定位在"做產業的領軍者"。其自主研發的風力發電升壓變電站和礦用隔爆型干式變壓器,都屬節能、環保、安全型新產品。今年他們把握市場需求,加大風電設備生產(占全廠產量的七成),全廠一月份產值超過去年同期的300%。
--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經過精心培育,初步構建起以東北商貿城為核心,正陽市場、物爾美超市、鐵北雜糧雜豆市場為主體,坦途鎮、五棵樹鎮和大屯鎮集貿市場為支撐的流通貿易網絡,增強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完成11個國有糧庫整體上劃工作,與中儲糧集團簽訂了共建糧食物流港項目,物流配送、商品集散的大商業、大市場、大物流雛形開始顯現。今年,縣里繼續擴大鐵北雜糧雜豆市場經營規模,增強輻射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同時,以糧食收儲企業為依托,整合資產,挖掘潛力,加快建設中國北方糧食物流港;完善正陽市場、東北商貿城等現有市場;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形成以縣級為龍頭、以鎮級為骨干、以村級為基礎的城鄉流通網絡;進一步加強域內市場的規劃管理和功能完善,引資建設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機電建材、農機農具等專業市場,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