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如何逆風前行
2009-4-14 22: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們這里的集裝箱車又開始排著長龍等著驗放出境了。”說起雪峰路的“擁堵”,金華海關駐義烏辦事處的海關關員十分興奮。雪峰路是義烏小商品出口的必經之路,也是小商品出口的“風向標”。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雪峰路上的集裝箱車流一度明顯減少。今年3月以來,義烏小商品出口量再次連日放大。
雪峰路的“堵”,讓人們自然地聯想到海關總署不久前剛剛作出的判斷:我國對外貿易出現明顯回暖跡象。
從數據讀“明顯回暖跡象”
目前,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已接近70%,外貿的冷暖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
“從海關最新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國家促進外貿進出口的政策效應已經顯現。”長期關注和研究中國外貿形勢的商務部國際經貿研究院中貿部專家韓秀申4月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08年11月開始,一直高歌猛進的中國外貿進出口形勢急轉直下,出現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進入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進一步加深,外部需求大幅下降。3月23日,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將歷史性地下降9%,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貿易萎縮。
針對外需放緩的形勢,中國采取了調整出口退稅、解決出口企業融資、推進出口商品內銷等多項措施。從去年8月份以來,國家連續6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主要針對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傳統大宗產品,如紡織品、服裝、家具、鞋類等。其中,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從4月起提高到16%。韓秀申認為,中國政府提高出口退稅的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都是歷史上少有的。由此可見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決心,同時對可能面對的困難形勢有充分的估計。
海關總署4月10日公布了今年3月份我國進出口的統計數據。從常規數據可以看出,對外貿易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仍在下降,但降幅顯著收窄。
而更加提振人心的是另一組環比數據——
按平均工作日水平的可比口徑計算環比指標,3月份進出口總值環比大幅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32.8%,進口增長14%。
“一季度歐美日衰退進一步加深,外部環境對我國外貿仍然十分不利。目前美國的失業率已達到8.1%,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惡化。歐元區和日本傳來的也都是壞消息。所以中國外貿的回暖來之不易。”韓秀申認為。3月份的數據可以看出,紡織品、服裝等政策受惠產品的出口同比已出現增長。
逆勢前行動力源何在
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有望于2009年中出現觸底的跡象,為東亞經濟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世行提醒,由于中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外出口,而國際市場還在繼續萎縮,因此東亞與太平洋地區要實現真正可持續的復蘇,最終還取決于發達經濟體的事態發展。
韓秀申認為,中國外貿有望于今年三季度止跌回升,動力來自于三個方面:首先是G20峰會上提出各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注資1.1萬億美元,設立不少于2500億美元的貿易融資等計劃,如果計劃真正得到落實,對世界經濟復蘇將產生積極效益,國際市場需求將出現好轉;其二,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外貿增長的政策措施將繼續發揮作用;三是中國央行先后簽署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的六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外匯匯率風險和換匯成本。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日前透露,國家將全面梳理目前的對外貿易政策,幫助企業減負擔、增信心。
而來自各地海關的信息表明,我國出口加工區自2000年成立以來的首次升級,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御寒”的新法寶。
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務院出臺了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引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型服務業入區發展就是其中一項。今年年初,全國出口加工區全面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和開展研發、檢測、維修業務。
據東芝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東芝準備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耗資3000萬元在杭州出口加工區內建立一流的10米靶檢測實驗室,為相關企業提供測試服務。在一些日資企業一籌莫展籌劃外撤的時候,東芝的增資決定正是來源于對杭州出口加工區的優勢和前景的信心。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關關長徐建業說:“現在不少企業都面臨著出口困難,國家批準杭州出口加工區在保稅加工的基礎上疊加保稅物流功能,這對浙江外貿企業,尤其是杭州及周邊地區外貿企業來說是政策的大利好,有利于企業加快物流速度、降低成本。這樣的好政策實施得早一點,運行得順一點,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就多一點。海關一定會全力以赴。”
做大浪淘沙中的“不死鳥”
“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出口企業可以瘦下來,但是不能讓它死掉。隨著市場的復蘇,如果我們企業還在,就可以重新擴大規模,組織生產來搶占國際市場的份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說,“中國外貿走出困境必須保企業,隊伍不散才有希望。”
隆國強認為,保出口企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出口企業的融資問題,資金鏈斷了,企業自然就死了。我國大量的出口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開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企業總體的環境改善了,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銀行更多的是推崇有政府項目的大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依然十分嚴峻。
“政企攜手,共渡時艱,政府在這個時候要干什么?可能就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除了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外,還需要財政拿出一些做融資的擔保,實際上就是減輕銀行放貸的風險壓力,有更多的資金投入來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中小企業。”隆國強建議。
浙江義烏市應對金融危機扶持企業的做法,是一個成功的實踐樣板。據了解,今年義烏市將新增面向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150億元,除了原有的扶持資金,義烏市政府還設立了5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用于企業技改貼息。
在市場壓力和政府支持的雙重作用下,義烏市很多企業加快產品升級、產業轉移和技術設備更新的步伐,努力保生產、保市場。在轉型升級路上,義烏再用“螞蟻戰略”,但這一次除了企業群、行業群合力,義烏龍頭企業也在增強自己張力。這也是義烏小商品出口能夠逆勢而上,在3月份交出一份漂亮成績單的重要原因。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指出,針對當前企業反映最大的貿易融資困難的問題,中國將不斷完善貿易融資,提高銀行業務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的覆蓋面。另一方面,中國希望進一步修改原來加工貿易中對禁止和限制類的目錄,促進加工貿易的轉移升級,同時在海關、質檢、外匯等方面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外貿便利化。(記者 張翼 李金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