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公路工作回顧
2009-4-13 10: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是十分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在抗擊雨雪冰凍、地震災害中實現了交通保暢,公路建設突飛猛進,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完成樹形象階段目標,公路行業改革實現歷史性跨越。
2006年以來,在省交通廳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公路行業積極踐行“三個服務”行業理念,按照“一個龍頭,兩個重點”的戰略部署,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創新,真抓實干,農村公路、干線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達到一個新的歷史水平,行業改革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建養管并重新格局建立
三年來農村公路建設累計投資20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6.9萬公里,是“十五”期間新改建總里程的3倍多,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1.7萬公里,全省鄉鎮、行政村通油路率分別達到95%和70%,村通達率達86%。通過加強行業指導,狠抓質量管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在全面掌控中,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以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為契機,著力構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系,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管養模式,農村公路長期失養失管的現象得到根本扭轉。陜西農村公路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二、強化公路養護管理,樹起干線公路好形象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決策,實施按需投入,三年來干線公路養護累計完成投資57.8億元,共實施大中修工程4410公里,建成養護管理示范路4550公里。2008年干線公路年末好路率91.76%,比2005年末實實在在提高了3.2個百分點。
在大規模實施公路養護工程的同時,強化養護生產管理。按照合格公路產品的要求,以養護管理示范路為引領,大力推行精細化養護、規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努力實現全年全路好路。全面加強日常養護、及時養護和預防養護,養護觀念從被動性、突擊性向主動性、預防性轉變,養護方式從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
強化全行業的質量安全意識,結合行業實際,創新了“政府監督、行業監管、法人負責、社會監理、企業自檢、設計監控”的“六位一體”質量管理體系,推行質量目標策劃制度,創立公路養護生產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運行機制,干線公路養護取得了“一年強基礎、兩年新面貌、三年好形象”的實實在在的成效,展示了人、車、路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之美,成為陜西公路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整體推進行業改革,完善條塊結合的管理體系立足于大交通、大公路、大管理、大養護,全面推進行業改革。注重落實各級政府職能,強化行業管理職能,實施體制、機制、制度
三個層面和各個層級上的綜合改革。
按照新的公路管理體制,制定《陜西省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規程》,確立省公路局的行業管理職能,明確各市交通局履行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責,初步建立了省交通廳-省公路局-市交通局-市公路管理局之間規范的工作聯系。
按照新的職能要求,省公路局率先實施機關機構改革,推進職能的轉變。市級公路管理機構基本完成歸并,一市一交通局一公路管理局的公路管理格局初步實現。
按照公路產品的公益性的特征,積極利用市場條件,推進養護機制改革,養護工程基本面向市場,小修保養有效探索合同管理、定額計量支付的運行機制,商洛、銅川等5個市公路管理局開展了機械化養護中心的改革試點。
全省95%的縣(區)完成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工作,落實縣區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落實各級公共財政的投入機制,初步建立了行業管理、養護生產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正在實現有路必管、有路必養。
四、強化路政治超管理,依法治路水平顯著提高
建立起以固定檢測站為基本骨架,以流動檢測車為延伸管理,以流動檢測點為依托,以群防群治為輔助手段的治超網絡,治超工作體系形成。卓有成效地開展盲區治理、源頭監管、橋梁治超等專項活動,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載反彈勢頭,三年累計查處超限車輛48萬輛次,卸(分)載貨物100多萬噸,干線、農村公路超限超載率從2005年末的平均10%下降到2008年末的3%以內。
加強治超硬件建設。三年累計投入6億元,新建治超檢測站15個,全省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治超檢測站總計64個,流動檢測車總計53輛,實施交通部治超檢測站規范化改造項目23個,建成了一批標識統一、設施完備、管理規范的檢測站點。推廣安裝不停車高速預檢系統,在大部分檢測站配備靜態稱重設備和車牌自動識別系統,全面提升了治超執法裝備水平。
加強治超隊伍建設。全省執法隊伍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建立公路執法三級社會監督網絡和治超專項稽查工作制度,聘請行風監督員,定期召開行風評議會。普遍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狠抓執法人員素質教育和作風整頓,三年共組織執法業務培訓和執法資格培訓1500多人次,對在崗執法人員進行業務抽查考試2200多人次。建立公路路產檔案,實行路政、養護信息通報機制。加大涉路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深入開展公路環境綜合治理。三年全省公路共查處違法案件24萬起,路政案件結案率保持在85%以上,收回路產損失賠補償費近1.6億元,收回路產占利用費6000多萬元。
五、完善保暢服務功能,應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以“三個服務”為行業發展理念,融服務于管理、養護生產之中,以人為本,以車為本,把提供安全通行作為公路服務的基本要求,強化公路通行基本功能。創新制定并實施了《陜西省公路安全通行管理養護工作規程》,切實加強日常養護,重點做好不良氣候、重點路段、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的安全保暢工作,為社會公眾提供安全通行服務。健全施工保暢預案,切實履行施工保障通行的管理職責,確保施工路段暢通。
拓寬公路服務領域。在保障通行的基礎上,及時發布以路況信息、氣象信息、繞行路段信息為主的出行信息,為社會公眾提供貼心的出行服務。加強危橋險路的通行管制,建立公路安全事故緊急救援機制。在干線公路依托沿線道班建設了22個綜合服務區。構建省市兩級路網調度機構和統一的出行信息平臺。積極應對50年一遇的冰雪災害和“5·12”特大地震災害,及時搶通受災受阻公路,打通救災生命線,免費為救災車輛和受災群眾提供加水、餐飲、住宿等服務,奪取了破冰除雪和抗震救災兩次重大公路搶險戰役的勝利。陜西交通支援災區公路搶通保通突擊隊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殊榮。
六、加強基礎建設,初步形成統籌協調管理的格局
行業管理工作發生根本轉變。由過去注重單一的養護生產、建設管理轉向養建管的全面行業統籌管理,加強公路行業發展與改革的統籌指導。構建行業管理的體系框架,統籌公路養建管的協調發展,整合干、支線養護生產力資源,打破了國省干線、農村公路各成體系、條塊分割的舊格局。
在轉變行業管理職能中注重機制、制度創新。抓住行業管理“軟肋”,突出關鍵環節,出臺了以資金、資產、計劃、人事為核心的四個上位、七個下位的行業制度,規范行業管理。建立公路路面、橋梁管理系統,為全路路況檔案和戶籍式橋梁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建立并逐年更新農村公路電子地圖和基礎數據庫。成立了公路檢測中心,加強對公路、橋梁技術狀況的檢測。依靠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行業管理工作基礎得到加強。
黨風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職工的凝聚力、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行業社會關注度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回顧三年來實現公路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才能沖破傳統思想的束縛和羈絆;堅持改革開放、開拓創新,才能走出行業的封閉,破解發展的難題;堅持求真務實、狠抓苦干,才有直面矛盾的勇氣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發展的信心;堅持團結拼搏、統籌協調,才能各盡其職、同心協力,構建文明和諧的新行業。
同志們,三年來,我們濃墨重彩描繪了陜西公路發展的壯美畫卷,把康莊大道鐫刻在三秦大地,筑起了陜西公路交通發展新的里程碑。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陜西加快建設西部強省、公路交通大發展的良好機遇;得益于省交通廳的科學決策、正確領導、有力支持、強力推進;離不開各級地方政府履行主體責任,肩負發展公路交通重任,發動群眾和社會力量在籌措建設配套資金、落實農村公路建養管責任、公路環境整治、聯動治超等方面作出的積極努力;離不開各市交通公路部門克服重重困難,致力加快公路改革發展的領導、組織、推進、實施;離不開公眾對公路工作的關心、理解和支持;更離不開全行業公路職工上下一心、頑強拼搏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省公路局向各級地方政府、社會各界、人民群眾和廣大公路干部職工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當前我省交通事業正處于歷史上發展最快、水平最好的時期。國家實施擴內需、促增長、保民生的宏觀政策,要求交通發展為投資拉動做貢獻;交通運輸部反思去年“兩災”,決定加強交通運輸能力建設;陜西建設西部強省要求交通發展當好排頭兵;陜西全國交通樞紐省份的新定位要求交通發展有新水平,發展的機遇更多。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交通發展轉變方式,實現高、干、村,建、養、管協調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交通的需求不但有量的增長而且有質的提升,發展的要求更高。要實現一流路況、一流服務,跨入全國先進行列,爭創西部一流水平的目標,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改革齊頭并進,工作多,壓力大,發展的任務更重。三年的加快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省交通廳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正確決策,加強統籌、指導、協調,各級地方政府肩負起發展公路的主體責任,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政策引路,民意所向,發展的環境更優。
在正確把握形勢的同時,更要清醒認識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一是觀念陳舊仍是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快發展最大的障礙;二是行業管理的工作基礎、效能、水平仍不適應新體制和加快發展的要求;三是工作責任心不夠,影響行業體系的有效運行,降低工作質量,影響工程質量,甚至危害行業形象;四是大規模建設和高速度的發展對現有的人力、財力資源、客觀?
同志們,機遇與挑戰同在,全行業廣大干部職工,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敏銳的機遇意識,把思想高度統一到廳黨組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狠抓落實,舉全行業之力,實現我省公路發展的新突破、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