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
2009-3-5 15: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致公黨今日向網易財經公布了他們本次政協會議的提案材料,一共有26個提案。以下是《關于加快構建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提案》的全文:
“5.12”特大地震使我國的應急物流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許多應急物資組織困難,應急物流通道不暢,應急物流網絡混亂,物資管理手段落后,許多機構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缺乏專業物流管理知識與經驗,給救災工作帶來較大困擾。總結和探討應急物流體系的構建策略,無論是應對突發性的地震、洪澇、冰雪等重大自然災害,還是諸如SARS、禽流感、恐怖活動這樣的公共危機事件,都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一、 我國應急物流的現狀與問題
在“5.12”這場空前的自然災害面前,我國應急物流系統經歷了一次嚴峻的考驗,暴露出許多突出問題。比如在配送環節出現多頭管理,引發社會捐贈物資在種類上和時間上的許多配送供需矛盾,而一些物資在急需的地區卻出現真空。在信息發布和傳遞方面,受當前我國物流信息化程度的制約,加之缺少統一的應急物流信息共享和發布平臺,導致信息發布的延誤、重復和不統一。
在物流人才方面,專業的應急物流人員更是缺乏。很多物資運來之后,當地自發組織的人員大多都不知道物資該如何分類、登記以及保管與分配。在“5.12”之后,我們在應急物流方面的問題依然蔓延到災后重建過程中,以至于影響到我們重建家園的成本、代價與效率。
由于應急物流涉及到政府、企業等多個部門和單位、組織,應該站在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來認識。
二、 構建應急物流體系的具體策略
構建應急物流體系應當遵循系統性原則和相關性原則,充分考慮應急物流系統與人員救助、災民安置、志愿者服務、賑災資金及捐款管理、公共安全、資源保護、巨災保險保障、公共媒體信息等其它系統的協調性與相關性,把事前防范與事后應急相結合。一個有效的應急物流系統應當包括以下4個子系統:應急物流指揮系統、應急物流保障系統、應急物流信息系統、應急物流配送系統。我們應當圍繞這4個子系統的建設來有效提升我國應急物流保障能力。
(一)構建應急物流指揮體系
國際經驗表明,及時、有效地應對災害襲擊,需要建立一個系統的、常設的應急管理機構,負責應急物資的籌措與采購、儲備與調度、運輸與配送等方面工作。建議按照政府組織職能劃分和物流運作流程,聯合組建一個列入政府應急預案規劃的應急物流指揮中心及下設的應急物流組織機構。從全國到各省、市、縣、鄉、鎮、村有序建立起應急物流體系運作所需的機構架構、部門職責、人員構成、工作流程等。
(二)重新規劃和構建應急信息系統
信息流無疑是應急物流和救災援助的一個瓶頸。此次“5.12”地震爆發時,通訊瞬間中斷,給指揮系統及時掌握、了解災情帶來極大障礙,反映了我們在這一環節缺乏必要的應急準備。我們認為,構建應急信息系統可以通過以下5個途徑:①衛星遙感遙測——宏觀監測,在第一時間了解災情的初步方位和破壞程度及重要基礎設施的損毀情況;②移動通訊網專辟應急綠色通道——專門為救災指揮體系提供通訊服務,避免因網絡擁堵導致救災指揮信息中斷;③海事衛星電話提供應急通訊及時聯絡;④GPS全球定位系統輔助診斷交通線路車輛運行及道路受損情況;⑤啟動應急信息指揮平臺、社會公共物流信息發布平臺——及時發布災害情況、運輸及倉儲的最新信息。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好救災物資的籌集、采購、流通、配送等各項工作。
(三)構建應急物流配送體系
應急物流配送子系統是由應急物流中心和配送網絡構成,應當考慮其布局形式、生產作業能力、應急物資的采購規模、品種與結構等相關構成要素。政府應從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入手,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①在重要物流節點城市規劃建設救援物資集散中心;②在物流節點城市下轄的區、縣、鄉、鎮等區建立起三級集散、倉儲、運輸、配送作業樞紐,建立救災物資的接收、保管、儲備、分撥制度;③制定救災物資采購與儲備預案;④實現區域間物流與應急系統的協手對接;⑤應急物資的科學分類與監管、生產、儲備、調撥。
(四)構建應急物流保障系統
與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醫療衛生、生活保障等子體系并列的應急物流保障系統,重點在于應急物流組織保障機制與應急物流人員管理。應急物流的組織應該是由政府牽頭、分工協作、政企合作、軍民聯手、眾志成城。在應急物流的組織保障體系中,涉及政府關鍵部門的有:交通管理部門、鐵道、民航、公路運輸、郵政系統及物流企業、民政部門、紅十字會、慈善協會、政府應急辦公室、海關總署、醫藥公司等。我們建議政府部門重視以下四個方面問題:第一,應當考慮由多個物流企業加盟的救災物流快速通道服務聯盟預案;第二,依靠專業物流公司做好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工作;第三,加強救災物資的接收、發放和監督工作;第四,應當加強應急物流人員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