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2009-3-5 13: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特派記者李志軍
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對小排量乘用車、新能源汽車以及自主研發汽車的支持,同時也明確了整合汽車行業大集團的目標和數量。那么,這些政策的出臺,對民營汽車企業會產生哪些影響呢?對于資金都出自“自家”的民營企業來說是挑戰還是機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鳳英女士。
記者:我們知道,長城汽車公司產品側重于小排量,而此次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對小排量、新能源汽車明確表示支持,能否說長城汽車公司趕上了歷史機遇?
王鳳英:可以這樣說,但是,我想強調的是: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我們一直認為高品質的小排量汽車的發展符合我國環保大前提的要求,也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在全社會普遍關注節能減排的前提下,近幾年國家對小排量車的鼓勵政策也陸續出臺,從實際市場反應來看,隨著購置稅的下調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小排量車銷量前景非常看好。
但是我認為,總的方向要用更長期的政策來鼓勵小排量汽車的消費,我在今年的議案中也提到:要制定統一的小排量汽車標準,鼓勵生產環保節能型小排量汽車。同時建議能夠長期有效的實行小排量車購置稅征收等相關鼓勵政策。
記者:未來一段時間,在落實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的過程中,汽車產業有著清晰的整合大集團的目標,而其中沒有民營汽車企業的身影,你如何評價?國企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會不會影響民企的進一步發展?
王鳳英:民營企業與國企的最大不同,就是民企有著更大的自主性,企業的市場定位不同,戰略不同,路徑的選擇也會不同,而且從營銷的角度來說,只有定位不同才能贏,這樣才能找到差異,才能找到不同的發展之路。所以,我認為并不是并購重組就適合于所有的企業。
從目前國家的政策來看,并購是國家鼓勵的方向,也是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的良策。作為企業的發展來說,因為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發展模式,簡單的加法和減法也許對企業的發展并不奏效,如但是果并購之后在生產線及規模等方面產生了互補,這樣比較有意義。作為民營企業來說,因為資金來源于自身,走什么樣的發展之路企業有著更大的決策權。
在采訪過程中,王總不止一次提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提到品牌的建設,然而對于企業來說,追求經營的最優化往往是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