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五大硬仗” 確保經濟健康運行
2009-3-4 7: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原網訊:
——解讀《關于鄭州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昨日,在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市發改委主任王廣燦作的《關于鄭州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計劃(草案)的報告》指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是保
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良好態勢,集中力量打好“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重民生”五大硬仗,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和生態型、創新型城市夯實基礎。
關鍵詞 現代農業
報告摘要: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重點措施:一是認真抓好糧食生產,力爭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新增10家,達到270家,實現銷售收入220億元;認真實施《鄭州沿黃現代畜牧產業帶發展規劃》,建成鄭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良種繁育中心。三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大搬遷扶貧投入,完成1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建設任務。四是實現100個示范村“五通、四改、三有、兩保、兩建、一強”目標。
關鍵詞 節能減排
報告摘要:強力推進節能減排,抓好生態文明建設。
重點措施:一是爭取制定出臺《鄭州市節能條例》、《鄭州市循環經濟促進條例》等政策法規。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三是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力爭礦井水利用率達到80%。四是抓好環境綜合整治。加快賈魯河、雙洎河等流域環境綜合整治。五是推進生態水系建設。完成魏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索須河二期、賈魯河下游和生態水系輸水工程。
關鍵詞 改善民生
報告摘要:著力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重點措施: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新增10萬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二是逐步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提高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逐步提升醫療補償標準。三是大力發展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支持登封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關鍵詞 工業結構調整
報告摘要: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重點措施:一是積極培育壯大優勢產業,積極支持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培育一批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主導行業。二是做大做強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三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新增國家級研發中心1~2家、省級研發中心30家。四是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
關鍵詞 經濟調節
報告摘要:加強經濟運行調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重點措施:一是加強運行監測與分析,抓好支柱行業、骨干企業的運行監控。二是扎實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三是著力保障生產要素供給,完善生產要素供給應急預案。四是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鼓勵市內企業在生產配套中盡可能的選用本地產品。
關鍵詞 大鄭東新區
報告摘要:促進重點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
重點措施:一是積極推進“大鄭東新區”規劃建設,努力建設成為現代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發展的現代復合新型城區、全省綜合改革核心試驗區、對外開放的示范區、環境優美宜居區。二是繼續加快鄭東新區建設。積極引進金融機構和大企業總部入駐,重點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物流園區建設。三是努力提高中心城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四是加快衛星城市和小城鎮建設步伐。
關鍵詞 現代服務業
報告摘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點措施:一是發展壯大金融業。以鄭東新區中央商務區為核心,吸引國內外金融、期貨、保險機構在我市設立分支。大力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發展成為現代化綜合性交易所。二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構建國際物流平臺,建設全國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質量的系統工程)高地。三是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和特色旅游產品,力爭今年旅游收入增長18%。四是積極引導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穩步推進城中村和舊城區改造。鼓勵居民購買改善性住房,加快發展二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五是加快新興服務業發展。加快制訂扶持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服務外包、社區服務和市場中介等領域發展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 擴大內需
報告摘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重點措施:一是爭取更多中央資金和項目落戶我市。二是加強項目建設監督管理。三是完善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機制,確保項目按計劃開工或提前開工。四是著力增強消費能力。切實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補助標準和優撫對象、建國前老黨員撫恤標準,加大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補助力度。五是完善消費政策,全面清理消費領域規費,加強價格收費監督檢查。六是開拓消費市場。大力發展社區商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積極開發與節假日調整相適應的文化、旅游、健身等熱點消費。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家電下鄉”補貼品種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