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鋼材可能對國內市場產生沖擊
2009-3-28 12: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特約評論邱林
據海關最新統計,2009年2月份我國出口鋼材156萬噸,比1月份減少35萬噸,與去年2月份相比下降50%。1~2月份累計出口347萬噸。而在出口減少的同時,鋼材進口卻在增長,2月份我國進口鋼材109萬噸,較1月份增長25%,1~2月份累計進口196萬噸。
這些數據雖然枯燥無味,但它卻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我國鋼鐵業正臨近一個尷尬的轉折點,即在接下來幾周里,我國將由鋼鐵凈出口國再次成為凈進口國,而且鋼鐵產能過剩,鋼材出口下降不會是暫時現象。
眾所周知,我國鋼鐵企業在過去幾年主要是通過出口,才消化了遠遠超出本土需求的巨大產能。然而,當歐美市場因為金融風暴而陷入低迷的時候,我國鋼鐵業的致命弱點就暴露出來了,前2月鋼材出口大減。由于金融危機導致需求下降,全球鋼價均深度下跌,尤其是國外的價格跌幅超過了國內價格,使得部分貿易商盯住了我國市場商機。
其實,進口鋼材搶灘國內市場的苗頭在2008年末就初顯端倪。以熱卷為例,據研究機構 “我的鋼鐵網”監測,從去年12月初以來,國內熱卷價格開始反彈,而國際市場繼續下滑,這樣國內市場價格開始高于國際市場,且價差在不斷拉大,目前約在100~200美元/噸。
例如,獨聯體的熱卷比國內生產的同類產品要便宜許多,去年12月份獨聯體商品熱卷報價在410~420美元/噸,而現在國內商品熱卷主流市場價格在3800元/噸 (560美元/噸),這樣的價差空間使得不少貿易商看到了機會,紛紛與相關國外企業簽訂進口合同。這是近兩年沒有過的現象。
烏克蘭等國現有近30萬噸低價熱軋卷進入我國市場,其數量占到了我國熱軋月產量的5%。此批進口鋼材的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后,比目前國內熱軋卷的市場價格還要便宜1000元左右。在出口歐盟、美國受阻后,韓國出口的鋼坯也以低價開始流入中國市場。
烏克蘭、韓國的鋼材能夠以低廉的價格優勢進入國內,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國際鋼材價格持續疲軟,基本已經到了最低點,這些國家的部分鋼材價格要低于國內的價格;其次,烏克蘭、韓國的貨幣兌人民幣貶值很大,這就給他們的產品創造了價格優勢。
這些市場動向應引起相關機構或企業的重視。由于進口鋼材的大量進入將對國內鋼鐵企業產生較大影響,也會對剛剛有一點起色的國內鋼材市場形成沖擊。中國聯合鋼鐵網首席顧問、原中鋼集團副總裁周國成建議,政府應該對進口鋼材出臺一些限制性措施,如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來保護國內鋼材市場。
當然,也有一些市場分析師表示,我們對部分鋼材進入國內市場不必過分擔心,因為這部分出口的鋼材數量并不大,不足以對市場造成沖擊。
此外,像烏克蘭、韓國一樣具備如此出口條件的國家并不多。而最重要的,隨著國際鋼材價格的反彈,進口鋼材對我國不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這點低價進口鋼材流入我國很難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