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部攜手環渤海 合作共贏天地廣

2009-3-24 16: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應對外部沖擊中闖出發展新路。東部地區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穩定出口,著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產業升級和體制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增強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要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進一步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加強薄弱環節,以消除瓶頸制約為重點,加大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資力度,新開工一批交通、水利重點工程,加快建設一批糧食、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加快重點地區優先開發,促進礦產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抓緊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政策。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中部與環渤海經濟圈并起 
  3月24日、25日,鄂京(環渤海地區)經貿合作洽談會在北京、天津舉行,這不僅標志著湖北首度攜手京津,互動合作,更是武漢城市圈和濱海新區兩個綜合改革實驗區互動策應,共同搭建資本和技術交流的平臺。 
  2004年,我國正式提出并開始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幾年間,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6省承東啟西、輻射八方,中部地區經濟社會正逐漸步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 
  在湖北,以武漢為龍頭、以50公里為半徑的城市經濟圈邁向“兩型社會”的試驗區;在湖南,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新平臺正在構建;在江西,昌九工業走廊的作用日益顯現;在河南,以鄭州為龍頭的中原城市群開始成型;在安徽,皖江城市帶初具規模;在山西,大太原經濟圈初露雛形。我國中部地區已顯現出區域經濟爭先恐后的發展態勢。  
  在中部崛起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中部各省紛紛依托自身科教與產業優勢,發展高新產業,使中部六省在承接沿海及國際產業轉移中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 
  湖北省將“建成中部乃至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作為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一環,突破性地發展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光電子、服務外包等產業已漸成湖北經濟的亮點。2008年,武漢市的服務業GDP占比突破50%;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歷史性跨越,增加值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達到1105億元,同比增長24.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去年達到了10.68%,比上一年提高1.27個百分點。 
  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建設“兩型社會”的改革試驗區,不斷探索在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的趨勢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不再熱門,環保節能的優質項目受到青睞。優先發展的高新科技和金融服務業推動著中部地區發展提速。 
  山西鮮明地提出:著力推動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行業的新型化進程。山西建設了10個循環工業園區。過去白白排掉的、嚴重污染環境的焦爐煤氣,如今經過26道工序的綜合處理,變出了20多種產品,附加值提高了近5倍。 
  河南在產業布局中,除食品工業、汽車、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外,還提出大力發展文化、旅游、金融及中介機構等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發掘黃帝文化、黃河文化、牡丹文化、少林武術等文化遺產,鼓勵投資、積極整合,提升河南“軟實力”等。 
  同樣,作為我國北方核心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環渤海地區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組合優勢尤為突出,強大的創新能力、發達的金融業也使這里成為外商在北方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2007年,環渤海城市群GDP達到27888億元,已占到全國GDP的11.3%,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經濟區。 
  “快速發展的中部已經到了與環渤海經濟圈挽手共同發展的時候了!焙笔∥瘯浟_清泉表示!爸胁康脑、能源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環渤海地區的港口、金融資本和創新能力,雙方互補性很強,湖北希望借力環渤海經濟圈內大量的資本,幫助內陸省份傳統產業的提升和新生產業的發展!  
  濱海新區和武漢城市圈互動 
  湖北省與京、津攜手共進,向全國、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風采,共同描繪中部崛起的宏圖。此次湖北省前往環渤海地區邀商,世界500強到會洽談的客商數量,3月初已大大突破預期。 
  “不僅僅是招商,更重要的是展示湖北對外開放的成果,學習京、津地區和濱海新區發展的先進經驗!焙笔∈¢L李鴻忠說。據湖北省外資辦主任譚作剛介紹,在此次經貿合作洽談會上,省委、省政府領導將與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面對面”共論中部發展。作為承接產業轉移和引進國際資本的又一重要目的地,湖北將從汽車、電子、物流、環保等幾個千億元產業中精心挑選100個重大項目進行整體推薦。“承接產業轉移,我們要主動出擊!崩铠欀覍κ状螌迎h渤海充滿信心。 
  其實,湖北與環渤海地區攜手合作共謀發展的“前哨戰”早已打響。2008年5月,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茍利軍率團來武漢考察時表示,武漢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在“兩型社會”建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有很多好的思路和做法。期望兩大試驗區能攜手合作,共同發展。 
  現在,武漢城市圈聯系京、津的“橋梁”已經搭好。看看近年來的重大工程項目:全國“五縱七橫”高速公路骨干網,近半數從武漢穿越;滬漢蓉高速鐵路和武廣客運專線興建,2010年從武漢乘火車到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4小時可達;陽邏新港二期工程和楊泗港二期改擴建工程,將使兩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150萬標準箱等。武漢正以開放的胸懷,迎接八方賓朋。一家家異地商會在武漢成立;興業、匯豐、東亞等知名銀行競相搶灘。 
  “武漢城市圈內新城區的建設,應首先打造成綠色城市,將武漢城區內部的產業形成循環經濟鏈條,在武漢市新城區擴張地域及老城區的開發上,應一步步向生態城靠攏!碧旖蚴邪l改委總經濟師李力為武漢“兩型社會”發展獻策獻計。 
  建立區域性金融中心一直是武漢的目標,而這恰恰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長處。李力告訴記者,《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將濱海新區定位為立足天津、服務環渤海的東北亞現代化制造研發基地、中國北方航運和國際物流中心以及生態宜居海濱新城!澳壳疤旖虻陌l展目標是建設北方經濟中心,綜合配套改革的重點是金融,金融的重點是直接融資!崩盍榻B,獲批“綜改區”僅兩年,濱海新區已開始在金融、涉外、土地、科技等領域收獲頗豐。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封關運作,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空客A320、造修船基地等項目正抓緊建設,濱海新區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 
  武漢城市圈也已初步形成鋼鐵產業帶、汽車產業帶、高科技產業帶、化工醫藥產業帶、紡織服裝產業帶,大大提升了產業競爭力。因此,兩大試驗區產業互補性很強。 
  鄂京津分工合作探新路 
  無論是物流、航空、醫藥、汽車、電子制造等天津濱海新區優先發展的高端、高新、高質化“三高”企業;還是北京大力發展的高端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這一切均需要強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撐,而這正是湖北的優勢。 
  “濱海新區的改革經驗和探索成果,值得武漢城市圈借鑒,雙方可以通過區域分工與合作實現雙贏!焙笔∈¢L李鴻忠說。 
  湖北的科教實力雄厚,現有普通高校87所,在校大學生118萬人,各類科研和開發機構1300多家,科技人員近20萬人,兩院院士54人。武漢是全國第三大教育中心和第二大智力密集區。光纖通信、激光技術、新材料技術、電動汽車研究、遙感技術、魚類基因研究、植物轉基因研究、“雙低”油菜、生物農藥等科研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同時,湖北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淡水產品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武漢是全國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現代工業體系齊全,是全國3大鋼鐵基地之一,全國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中型貨車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聯堿、農藥和磷、鹽化工及纖膏生產基地。湖北豐富的資源優勢(2082.782,4.23,0.20%)和區位優勢,必將為北京提供鮮活的農副產品,為濱海新區乃至環渤海經濟圈提供優質的生產原料和產品、貿易中轉。 
  天津濱海新區是環渤海崛起的“點睛之處”。在天津所實施的一系列重大項目投資中,圍繞配套、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又派生出諸多子項目,而與這些項目進行對接,正是湖北的機遇。 
  北京是全國11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有豐富的技術成果和人力資源儲備,服務業產值已占GDP的70%以上。而現代服務業正是武漢的發展方向。湖北省商務廳廳長周先旺認為,武漢的未來發展與北京相似,都是服務業占大比重,而這也給北京來漢投資提供了條件。在此次鄂京經貿洽談會上,武漢市就將重點推介IT服務外包。 
  武漢市市長阮成發表示,愿用市政府所在的黃金寶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來漢設置區域總部。武漢已確立引進國際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企業總部以及全球大企業的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制造中心、采購中心、財務中心、投資中心和營銷中心,重點引進與鋼鐵、汽車、石化、光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能源環保、創意、現代物流8個千億元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總部企業,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其中,今年計劃引進10家總部企業。武漢將以政策、區位、產業、人才和科技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公司前來設立區域性總部、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研發機構。 
  2008年,湖北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23.4%,月增幅連續8個月保持在20%以上,并呈現出城鄉市場協調發展態勢。加之武漢“九省通衢”的巨大輻射作用,去年以來,國內外很多知名物流企業相繼進駐武漢。丹麥馬士基、日本伊藤忠、美國普洛斯等國際物流巨頭,中遠、中外運等國內物流名企,紛紛在漢開辦分公司。地理、產業和通道,決定了武漢肯定會成為全國物流樞紐之一。而濱海新區憑借良港優勢,全國國際物流中心呼之欲出,武漢、天津物流產業強強聯手,相互的比較優勢整合為疊加的放大效應,前景可觀。 
  湖北省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在東風汽車(4.24,-0.06,-1.40%)集團汽車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組裝汽車。本報記者 李樹貴攝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