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經濟復蘇信號已出現 我國有條件實現8%增長
2009-3-23 12: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月21日-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會上官員、專家認為,我國宏觀調控具備較為充分的操作空間和較大的回旋余地,經濟刺激政策已經起作用,有條件實現8%左右的增長目標。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中國宏觀調控體系已經日益健全,調控手段實現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經濟和法律手段的轉變,調控方式實現了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
“特別是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既積累了應對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有益經驗,也具有了抑制通貨緊縮,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辦法。”朱之鑫說。
朱之鑫認為,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總體穩健,財政赤字規模較小,國內儲蓄率較高,宏觀調控具備較為充分的操作空間和較大的回旋余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稱,今年中國將進行資源價格和財稅體制的改革。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變,中國有條件首先在全球各國中走出危機,并在中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
張玉臺表示,今年中國經濟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金融危機的帶來的惡劣的外部環境;二是經濟增速回調使增速進入下行通道;三是發展方式粗放。但中國政府果斷實行了經濟刺激計劃,這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速1.5%到1.9%。使加上實際減稅以及十大產業政策的拉動,中國有條件實現8%左右的增長。
“8%的目標是預訂的目標,并不意味著8%分毫不差。”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說。
王軍表示,因為外部世界非常的復雜,中國和世界的聯系日趨緊密,所以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困難、壓力和挑戰。但是中國經濟基礎好、基本面好、回旋余地大。“隨著宏觀政策的落實和進一步的加快落實,它的成效在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已經初步顯現,我相信,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它的作用必將會進一步或者會更大地繼續顯現。”
“國內保增長措施成效顯著,中國經濟增長相當不錯。不過,需要待3月份經濟數據出臺后,才能整體判斷中國經濟增長良好狀況能否維持。”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說。
鄭京平同時表示,當前國內財政金融體系運行正常,整體財務狀況比較健康,但下步發展狀況還有待觀察,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國際大環境仍然沒穩定,而且還在惡化中;二是因為金融危機沒有好轉,歐美信貸危險還在一定程度上上升,東歐債務風險還依然存在,股票市場不穩定。
但“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已經起作用,多個信號都發出了經濟復蘇的信號。”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著名經濟學家樊綱表示,這在建筑開工率上已經有所體現。“雖然速度比較慢,但已發出復蘇的信號。”
余斌:中國經濟最有可能率先復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表示,中國最有可能率先復蘇,支撐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基礎沒動搖。
他指出,中國最有可能率先復蘇,主要是由于我國內需擴張空間廣闊以及中國宏觀政策調整的余地很大。此外,支撐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基礎沒動搖,城市化的進程加速,消費結構的加速升級等都是有力支持。中國有力的政策,龐大的外匯儲備,充足的民間資本投資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條件。
樓繼偉:當前經濟面臨L型衰退
“當前我們面臨著一個‘L’型的衰退,我甚至認為在‘L’型底部還有多次振蕩才會慢慢地出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繼偉說。
樓繼偉稱,三個問題的疊加造成了“L”型的衰退。第一,2007年是商業周期的最高峰,已經面臨著要回落;第二,國際經濟結構矛盾的不可持續性爆發出來,西方過度消費和東方過度儲蓄都是不可持續的;第三,全球金融體系過度依賴于美元也是不可持續的。這種情況下,系統性的風險爆發了,所以幾乎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下跌,僅僅是期貨、債券和黃金等短期避險的產品價格在上揚。(秦煒)
姜建清:把握信貸投放節奏任務艱巨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國內經濟增速的下滑,使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面對著嚴峻考驗。今年貸款的投放較為集中,在這樣大的信貸投放中,如何把握好信貸的投放對象,任務是非常艱巨的。一般來說,當年投放的貸款要經過3—5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檢驗出貸款質量的高低。所以,像今年這樣的信貸要把握好風險,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在當前銀行流動性日益寬松,各家銀行都在尋找資金的出路。而且大家戰略比較趨同,競爭同質化,在這種情況下對銀行風險把控也帶來很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