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材出口最壞時期可能還未到來
2009-3-2 15:2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專家團資深專家 陳克新
新年伊始,中國鋼材出口大幅下降。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全國出口鋼材191萬噸,環比減少126萬噸,同比減少222萬噸,下降53.8%。主要鋼材產品中,1月份板材出口81萬噸,同比下降59.1%;棒材出口量13萬噸,下降84.1%;鋼坯出口量幾乎為零。不僅如此,一些主要耗鋼產品出口量也顯著下降。1月份全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20.9%,汽車、機床、摩托車、自行車以及一些家用電器的出口量降幅在10%以上。
分析中國鋼鐵及耗鋼產品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首先是歐美等西方國家陷入經濟衰退期,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其次是今年春節提前到1月份,假日因素影響所致。這兩個因素中,前者最為重要,是問題的根本。
從今后發展情況來看,中國鋼材出口形勢短期內不僅難以好轉,反而會進一步惡化。比如全球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有可能暴發新的貸款危機,世界汽車工業巨頭的破產倒閉等。
尤其令人憂慮的是,隨著世界經濟下行,需求下降和產能過剩的發展,失業人員的增加,勢必使得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與蔓延,這一局面似乎已經無法避免。特別是美國國會近期通過 “購買國貨”條例,起了一個極壞的“榜樣”,將引發世界各國爭相仿效,從而使得中國鋼材出口遭遇更大沖擊,包括直接出口和間接出口兩個方面。
由于去年中國鋼材出口的高峰期是第三季度,達到了2156萬噸。據此預計,中國鋼材出口最壞時期還未到來,后續月份的出口同比降幅將會更大,其中第三季度降幅有可能超過70%,相關企業要有應對 “更緊日子”的準備。
鋼材出口環境趨向惡化的情況再次表明,中國鋼鐵工業的振興和發展,必須主要建立在國內需求的基礎上。同樣,今后中國鋼材市場的復蘇也主要依靠國內需求,不能指望通過擴大出口來實現擺脫目前鋼材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境,這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