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寫入規范 浙江推行企業信用制度抵御金融危機
2009-3-2 9: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古語有云:“人無信不立”,而如今,誠信正慢慢向金融危機下市場經濟的行為規范靠近。2月27日上午,浙江省工商局召開“推進企業信用建設工商實務公式會”,授予27家企業“信用管理示范企業”稱號,并發布了全國首部《企業信用管理規范指引》,從企業內部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著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工作,幫助浙江企業應對金融危機。
最新的工商企業信用監測顯示,浙江企業信用狀況總體趨勢向好。信用等級良好的企業群體不斷擴大,企業年參檢率、通過率不降反升,商品市場信用指數也趨于上升。可見,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并沒有引發浙江企業的信用危機。
雖然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機制尚未建立,但浙江已有部分企業走在了前面。近年來,他們根據自身企業的發展特點,各自建立了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信用管理機制。
浙江省八達物流有限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視企業的信用建設,一方面建立客戶名冊,對客戶實行不定期走訪和定期滿意度調查,另一方面對企業供應方的生產能力和資信能力進行評估,不定期抽查,建立動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對誠信度評價高的企業,對客戶的物流資金采用先墊支后結帳的方式,幫助客戶共度暫時的困難。八達物流的這一舉措深得信用客戶的感動,2008年,八達物流實現了銷售8.38億元,利潤4358.86萬元的傲人業績。
“金融危機從本質上講是信用危機”。時值今日,這句話已經成為業內共識,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拖欠工資、合同違法、“三角債”、不正當競爭等不信用行為,不但不能幫助企業逃脫危機,反而會加速其被淘汰,于是紛紛承諾不裁員、不減薪,浙江企業用誠信抱團取暖,成功在危機中安身立命、轉危為機。
據調查統計,全國80%以上的企業受三角債困擾,許多企業利用多頭開戶、無效抵押騙取銀行貸款,頻發的假冒偽劣事件讓我國經濟直接損失上千億元。這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像瘟疫一樣侵蝕著我國社會的肌體,給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和信用管理體系迫在眉睫。
浙江省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以來,工商部門為幫助企業闖關脫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特殊政策治標不治本,要真正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就必須從骨子里為企業注入生命力。“信用,就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