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老撾鐵路完工營運的重大意義
2009-3-16 23: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泰國《世界日報》3月16日報道,泰國和老撾間的第一條鐵路,日前已告正式通車,為客貨運展開服務。這條緊接著穿越老撾偏遠城鎮良南塔的第3號公路整修啟用后建成的鐵路運輸大動脈,順利營運,不僅是泰老撾雙邊運輸的新頁;同時也是東盟推動的“泛亞鐵路”建設,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雖然目前客貨乘載的需求,可能一時還滿足不了交通運量的動能;另金融大海嘯的破壞力大,難免會使各地物流受影響。但相信用不了多久,泰老撾鐵路在經濟發展上就能充分發揮潛力,將突破老撾地理的封閉,和外界做全面性接觸,也為區域經濟整合做出貢獻。
“想要富、先鋪路”的俗諺,近年在東亞地區已經得到充分印證。許多開發中、或低度開發國家,包括和平崛起的中國在內,都因陸上交通網的建成而發跡。無論其為內需強化,或對外鐵公路的實際連接,都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在國際上抬頭挺胸,亞洲新興國家的稱號得以不脛而走。相對于地處內陸的老撾,原物料資源豐富,人民勤勞簡樸。但長時期受交通運輸所限,要出去的出不去,想進來的進不來,陷在“捧著金飯碗討飯”的困境里,真是令人同情。從第3號公路到泰老撾鐵路次第啟用,南來北往都有了現代化機械動力工具。所謂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不再是問題,老撾終有了好的開始。
泰老撾鐵路不僅是國際雙邊鐵路,更重要的也是從新加坡到中國昆明的泛亞鐵路一個關鍵性環節。東盟當年規劃泛亞鐵路,基本上是要將陸上成員: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老撾、越南等,用鐵路連接起來,并從越南出境到中國昆明。這樣規劃,對區域整合的精神面、實質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試想,依《東盟憲章》建構、仿歐洲聯盟方式的東盟單一經濟體,連一條合于現代規格的鐵路都告缺如。從何談整合,又怎么發揮同心協力的要求,東盟從以往松散的經濟論壇提升到紀律化的區域盟約,總該有具體象征。以一程接一程的同一規格鐵路,連成5500公里長的“黃金(204,0.45,0.22%)走廊”,意義尤其不尋常,作為東盟精神圖騰,誰說不宜,泰老撾鐵路建成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泰老撾鐵路和東盟其它成員結合成的鐵路運輸鏈泛亞鐵路,與剛竣工的中南半島第3號公路,殊途同歸,都到達中國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省會,是中國開發大西部計劃的總部所在,是區域經濟貿易的總樞紐。從中國“115計劃”啟動以來,人文薈萃、物流集散四通八達,可謂無遠弗屆。東盟國家的鐵公路網進入昆明,并以之為原物料和產業的縱深腹地核心,環境之優越,能和各大洲任何市場相比美。東盟國家近年積極推動不同類型的生產事業,從高新科技、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綜藝博弈,包羅廣泛。在高運量的鐵路、中運量的公路配合下,縱使將來各產業全面量產,甚至達到飽和。也能快速去化,呈現活絡蓬勃開展景象,滿足經貿需要。前文曾提及泰老撾鐵路開通的現實貢獻,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泰老撾鐵路成為泛亞鐵路關鍵性環節,還有更深層意義,規劃中的發展前景,尤其能使東南亞區域經濟整合,收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泛亞鐵路到達昆明,經營出東南亞產業的縱深腹地,是階段性的目標。將來由昆明延衍,和在擬議中的“第3歐亞大陸橋”鐵路接軌,可經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后抵達荷蘭鹿特丹港,橫貫亞歐21國。也就是將亞洲南部和東南部聯接起來,使整個亞洲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首次通過鐵路網聯系起來。這段看起來遙不可及的規劃案,實際上已有積極行動,成功機率也高。正如同若干年前說老撾要經由鐵、公路和國際接軌,那叫天方夜譚。慢慢經營,現在也實現了。因此,老撾政府要完成發展方向和心理準備,迎接多變的未來。